稅惠護匠心 古城排燈照傳承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湟源排燈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滄桑歲月,也見証了時代的輪回變遷。
走進湟源縣丹噶爾古城,一幢幢架起的排燈立於長街中央,其頂端繪制的不同畫作展現著歷史人物、民間故事、自然風貌、民俗風情。暮色降臨,排燈亮起,畫面美輪美奐,人物惟妙惟肖,故事引人入勝,古城更添古韻。
湟源排燈傳承人給稅務干部講述排燈文化。國家稅務總局西寧市稅務局供圖
談到排燈的歷史,湟源排燈手藝傳承人張永福娓娓道來:“舊時排燈稱作‘牌燈’,是商號招攬顧客制作的‘廣告招牌’,后來逐漸發展融合了雕刻、繪畫、皮繡、剪紙、皮影、書法等各種藝術,成為具有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和收藏性的工藝精品”。
經歷了鼎盛時期的熱鬧和推崇,也經歷了衰敗時期的毀壞與散失,排燈制作的傳統技藝亟待保護。青海羌韻繡藝手工藝開發有限公司就此成立,專攻小型排燈擺件、文創產品等,將湟源排燈從“舞台”上搬進了現實生活,使排燈產品的使用更具趣味性和實用性。自該公司成立以來,國家稅務總局西寧市稅務局與企業緊密聯系,減免各項稅費金額8.11萬元,稅務干部多次上門輔導稅費優惠政策及業務辦理流程,形成了‘公司+農戶+免費培訓’的產、供銷一體化研發、生產經營模式,為排燈的傳承和發展開辟了新道路的同時,護航企業平穩發展。
稅務干部實地觀摩湟源排燈繪制過程。國家稅務總局西寧市稅務局供圖
如今,除了磅礡大氣、華麗多彩的大型排燈外,街邊更是陳列了小巧別致、做工精美的小型燈具,看起來賞心悅目。湟源縣丹噶爾皮繡研制開發有限公司是另外一家制作大型排燈成品的代表性企業,2020年成功設立了湟源排燈傳承保護基地。為助力該企業更好地傳承和推廣湟源排燈,西寧市稅務局以“落實優惠政策+優化納稅服務”為雙引擎,“一對一”、“點對點”上門開展個性化稅惠政策輔導,解答企業涉稅熱點問題,幫助企業申報、開票,用稅務行動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企業負責人李永清說:“近年來,我們企業減免各項稅費金額7.32萬元。今年稅務部門對我們進行了上門‘提需求’‘提建議’服務,積極了解排燈當前的制作成本和銷售渠道等情況,針對公司行業類別,專門講解了小規模納稅人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幫助我們專注於創新,進一步打開市場,擴大影響力。”
稅務干部了解在丹噶爾古城內展出的精美小型排燈。國家稅務總局西寧市稅務局供圖
“非遺”文化在創新中傳承,而湟源排燈也與稅務部門產生了奇妙聯系。在國家稅務總局湟源縣稅務局黨建文化基地,就收藏著一副長約1.2米,寬約0.6米,內容為“稅徽”的排燈。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湟源稅務在進行城關鎮街區主干道稅法宣傳活動時所用,距今已有30多年時間,如今已成為稅宣工作的典型老物件,其中也蘊含了稅務人對家鄉傳統文化深刻的記憶和熱切的情懷,推動稅宣工作沿著民俗文化的脈絡不斷推陳出新,走得更遠。
湟源縣稅務局黨建文化基地內收藏的“稅徽”排燈。國家稅務總局西寧市稅務局供圖
近年來,西寧市稅務部門持續聚焦關注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領域,結合“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不斷找准服務優化錨點,分類分批對企業進行問計問需、政策輔導,積極為企業搭建宣傳平台,進一步擴大知曉面,提升企業知名度﹔同時,依托稅收大數據,針對不同“非遺”行業的特點定制服務計劃,派出“稅務管家”進行“一戶一策”的精准幫扶,幫助企業守好傳統文化、護好至臻匠心,助力“非遺”產業向新而行。(來源:國家稅務總局西寧市稅務局 安迎春 杜亞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