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花开正当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公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中,西宁市湟源县——用排灯讲述丹噶尔故事案例榜上有名。湟源县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湟源排灯为依托,着力打造湟源排灯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赋予文化旅游内核,这个案例的成功上榜说明非遗在文化旅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西宁市多年来高度重视非遗工作,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的重要实践成果。
湟源排灯。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供图
近年来,在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西宁市非遗中心坚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系统性保护、依法科学保护、守正创新作为基本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从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非遗项目保护,逐步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等方面,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非遗调查、调研、记录、建档和研究。摸清非遗家底是非遗保护的起点。西宁市通过深入基层的调研,了解非遗项目发展传承利用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近几年,多次深入五区两县调研各级非遗项目发展情况,并与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座谈,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非遗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西宁市非遗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西宁市非遗保护办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不断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目前,西宁市共有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30项、市级项目74项、区县级项目215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1人、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373人。上述项目和传承人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10个门类,在本市五区二县均有分布。
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是传承实践活动的核心。近年来,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不断提高西宁市传承人的传承能力,累计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2000余人。湟源排灯等4个项目纳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湟中陈家滩木雕等10个项目列入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加强非遗整体性保护。在整体性保护方面,加大力度推进省级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试验区设立。2022年,在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公服科及规建科的全力筹备组织下,我们积极开展“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组建项目申报小组,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申报大纲,填补西宁市没有区域整体性保护试验区的空白。进一步推进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传统工艺类非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具有带动城乡就业,促进脱贫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殊优势。西宁市以传统美术、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设立了以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为代表的13个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市级非遗工坊,帮助本地区人群学习传统技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不断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传播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措施。西宁市非遗中心成立以后先后出版发行了《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拍摄完成20集非遗系列专题片《西宁非遗》,并出版《城之印记》《西宁玻璃画》等非遗系列丛书,实现了非遗影像资料还原与再现中的传承与保护。在支持各级传承人开展传习授徒工作的同时,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多角度地开展传播活动,利用重大节庆和活动举办线下非遗展览,线上的非遗购物、走出去办展览等多方面宣传展示非遗。非遗宣传、传播和普及不断加强,非遗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持续加强,对于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发挥了重要作用。(来源: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两名签约摄影师拍摄的作品获奖
- 人民网西宁11月27日电 (杨启红)近日,“镜头中的国家公园”摄影大赛活动评选结果公布,祁连山国家公园签约摄影师杨金花作品《鸟瞰翡翠湖》荣获二等奖,签约摄影师马海青作品《水上沙漠》荣获优秀奖。 《鸟瞰翡翠湖》 。…
- 1至11月青海完成水利投资45.11亿元
- 人民网西宁11月27日电 (杨启红、刘维彬)本网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截至11月底,青海省累计落实水利建设资金51.09亿元,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45.11亿元,水利建设稳投资、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作用有效发挥。 据了解,今年以来,青海省水利厅充分发挥省级领导包联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机制作用,坚持精准调度、靶向施策,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强化要素保障,解决困难问题,有序推进重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复工达产。…
- 青海已下达各类涉农资金66.75亿元
- 人民网西宁11月24日电 (杨启红)本网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10月底,青海共落实省级以上涉农财政资金67.48亿元,已下达各类涉农资金66.75亿元,资金下达率达98.92%,全省农业项目资金支出进度达到80%,较上年同期增长18.5%,切实推动稳经济扩投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为守好全省“三农”基本盘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聚要素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农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推进农牧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