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長盛不衰(現場評論·新時代的偉大實踐⑪)
“漢族、土族群眾種的小麥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眾養的牦牛熬成了鮮湯,撒拉族群眾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調料,回族群眾用雙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諧面、幸福面。”前不久,在“中國這十年·青海”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人的這段話讓人感觸頗深。一碗拉面,盛滿了醇香濃郁的青海味道,映照著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實踐。
行走在青海,自然風景壯美神奇,璀璨的文化令人流連忘返。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大家隻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更好綻放,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再上台階。
團結進步得益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近年來,青海大力實施“民族團結+”融合發展行動,建成110個“石榴籽家園”。元宵燈謎會、藏歷新年聯歡會、民族趣味運動會等特色活動,成為各族居民群眾的交流平台。通過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各族群眾心中牢牢扎根,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共同發展。
團結進步的果實格外甜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需要以實干創造實績、以實績贏得民心。從組建市縣鄉村緊密型四級醫聯體,到逐步實施15年免費義務教育﹔從每年將75%以上的財政支出用於民生建設,到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6萬余公裡﹔從打造熱貢藝術、格薩爾等文化品牌,到行政村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100%……近年來,青海以務實之舉夯實民生基礎,增強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各民族謀幸福,唯有堅守人民情懷,再接再厲、不懈奮斗。
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銀灘草原的牧民多杰算了一筆賬:前不久自家的牧家樂每天游客爆滿,短短兩個月收入近10萬元。從放牧牛羊到吃上旅游飯,青海不少牧民都因此致富。近5年來,青海千方百計支持群眾就業創業,通過發放就業創業補貼、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建立扶貧車間等多種方式,累計實施城鄉居民職業技能培訓52萬人次,實現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550萬人次。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拉面產業和青繡、海西枸杞等特色品牌,讓更多群眾端上致富增收的“金飯碗”。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我們既要找准發展路子,多辦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也要著力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鼓勵各族群眾發揚自立自強精神,在苦干實干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團結就是力量。正如“石榴籽家園”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共同努力奮斗,一定能創造出像石榴一樣紅火的日子、甘甜的未來。
(作者為本報青海分社記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 原標題:省政府常務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 10月26日,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主持召開青海省政府常務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分析三季度經濟形勢,研究部署相關事宜。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青海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外部環境沖擊和省內疫情散發、極端天氣等超預期影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主動作為、應變克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呈現出持續恢復態勢。…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