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撒拉族刺繡:新模式“繡”出傳承致富新道路
“我從12歲開始跟著奶奶和媽媽學習撒拉族刺繡,到現在已經有30年了。以前撒拉族婦女在出嫁前都要親手繡制枕頭、腰帶、鞋墊等物件作為嫁妝,我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接觸撒拉族刺繡的,我要盡自己的努力把它保護好、傳承好。”青海撒拉族刺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韓乙米娜說道。
韓乙米娜的作品。人民網 況玉攝
撒拉族刺繡源遠流長,以針法細膩、工藝精湛、立體感強、手法獨特而著稱。長期以來,撒拉族刺繡保留和完善了自己的原始風貌,集傳統文化、風俗、地域特征於一身,其刺繡工藝能與蘇繡、湘繡相媲美。
“當我出去打工看到沒人照顧的老人和孩子時,我就想,不僅僅隻有外出打工這一種掙錢的方式,我把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好手藝傳承下去,也可以增收致富。”2007年,韓乙米娜和丈夫韓薩力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120戶從事刺繡,讓撒拉族婦女刺繡、務農“兩不誤”“兩收益”。
繡娘正在刺繡。人民網 況玉攝
早在2012年,韓乙米娜就發現,循化縣撒拉族傳統民俗文化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下正不斷流失,撒拉族刺繡技藝也迎來了“瓶頸期”和“消亡期”。於是,韓乙米娜奔波於各單位之間,最終在循化縣文化館及婦女聯合會、就業局、扶貧開發局(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的幫助與支持下,依托“陽光工程”等項目先后開展29次傳承發揚撒拉族刺繡技藝項目培訓,使得更多撒拉族婦女了解撒拉族刺繡文化、更多年輕撒拉族婦女熟練掌握撒拉族刺繡技藝,為傳承和發揚撒拉族刺繡技藝不斷努力,僅2010年至2020年底,共計培訓撒拉族婦女2600人次。“以前撒拉族的婦女都是出去打工、開飯館,現在‘公司+農戶’的模式,讓她們又能掙錢,也能照顧到家裡,目前都不用我自己出去找人來學習,大家都是自己主動來,多數居家靈活就業員工一年可以收入20000元。”韓乙米娜說。
經過創新的文創產品。人民網 況玉攝
此外,韓乙米娜主動外出學習交流,借鑒經驗,不斷創新,同時與青海師范大學簽訂對口支援協議,產品從最初的鞋墊、腰帶、枕頭等18種,增加到包括民族工藝品、撒拉族刺繡、文創手工產品等共計380多種,產品種類不斷創新,實現規模化生產。截至目前,撒拉族刺繡不僅成為拓寬撒拉族婦女增加收入的新途徑,也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出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市場潛力,撒拉族手工刺繡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做優特色產業 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 “近幾年,村裡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農家院也因此受益不少。”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台子鄉哇麻村吉興農家樂負責人朱吉興邊准備當天招待客人所需的食材,邊介紹自家的招牌菜,“包括酸菜粉條、蔥花面片、萱麻口袋等都備受歡迎。…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