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绿色,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年轮里拔节生长

——“加快‘四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之五

王玉娟
2021年12月12日09:17 |
小字号

  

牧草打捆。秦俞东摄

  如果要为青海的农牧业提取一个关键词,那一定是“绿色”。

  全球公认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地位特殊、生态重要。

  三江之源、“牦牛之都”、“藏羊之府”,土地植被类型多样,草原面积广大,农牧业资源丰富。

  是优势也是根基。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对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战略定位,指明了方向。

  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时不我待。

  从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到“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农牧业发展思路不断清晰,发展蓝图日益明朗。

  突出发展牦牛、青稞、藏羊、油菜、冷水鱼、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放大“青字号”品牌效应;

  重点打造东部高效种养产业发展区、环湖循环农牧业发展区、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区、柴达木绿洲农业发展区,沿黄冷水鱼绿色养殖发展带为内容的“四区一带”布局。

  到目前,完成300万亩(1亩≈0.067公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青海省30个牧业县实施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925个;认证有机牦牛藏羊445万头(只),有机监测认证草场达7300余万亩……青海,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标准化种植,

  构筑绿色有机屏障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正值高原收获季节,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农场万亩油菜种植基地,机声隆隆,数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展开一幅壮阔的秋收画卷。

  饱满的籽粒诉说着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油菜品质不错,产量也高,一亩能收130公斤左右。趁着天气好,我们抓紧时间抢收。”忙着查看收割进度的浩门欣源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科科长胡志鹏说。

  油菜是青海省重要农作物之一,门源县更是全省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和重要的商品油基地,“门源小油菜籽”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从机械化播种、绿色种植再到收割去杂筛选,浩门农场10万亩小油菜种植全程实现有机种植和机械化作业。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成熟的青稞金灿灿一片绵延至远方。贵南海拔高,无污染,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种植的青稞具有天然有机的特性,这里的10万亩青稞种植基地获国家有机认证。

  为了保证产品有机标准,种植基地采用了机械除草的手段,不使用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采用了倒茬轮耕的种植模式,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跟踪检测,使得土地得以休养生息,保持了土壤的蓄肥能力,保证了青稞的有机天然品质。

  “种植基地一直坚持绿色、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因为获得有机认证,就意味着从种子的繁育、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灌溉用水、土壤营养、收割、储存和运输等全过程都经过了最严格的规范。”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副部长安生春介绍。

  坚持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设绿色有机种植基地,是全面提升农牧业绿色有机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

  两年来,依托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平台,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绿色有机作为指导生产、促进发展的根本要求,贯穿于农牧业发展始终。生态优先、绿色有机的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标准化示范区不断推进,全省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减少40%和30%以上,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优势产业加速发展,

  品牌效应凸显潜力

  青海可利用草原面积4.74亿亩,其中有机认定草原7327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牧业产值占一产产值的58%。

  九月草黄,正是牲畜出栏的黄金时节。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乡日进村牧民才旦家里今年要出栏20多头牦牛,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才旦有些兴奋。

  和才旦一样,在玛沁县还有许多牦牛养殖户都在品味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玛沁县预计出栏牦牛6.2万头,均价在4000元左右,预计收入在2.48亿元。这些绿色有机的牦牛肉被输送到全国各地,助力牧民增收致富。”玛沁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周太介绍。

  通过打造高原绿色有机畜牧业示范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成功创建了以牦牛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证了40种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并打造了牦牛、藏羊标准化高效养殖基地,为泽库县生态有机畜牧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公司存栏牦牛200多头,畜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上海等地。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今年销售情况也相当不错。”面对增长的收入,泽库县泽晟牧业有限公司技术员格知多杰很高兴。

  高位推进,顶层设计。依托绿色、有机、无污染优势,青海省委省政府围绕加快构建现代牦牛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加大牦牛产业投入力度,将牦牛产业打造成青海农牧业发展的“第一产业”和“第一品牌”。

  2020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又从完善制度、项目安排、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立体施策,稳步提升藏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0年底,全省存栏牦牛608万头,占全国总量的38%,位居全国首位,年出栏量近170万头,肉产量近17万吨;全省藏羊存栏1100万只,占全国总量的40%。年出栏近630万只,年向省外销售100万只以上,羊肉产量达到13.3万吨。

  走进都兰县青海开泰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把生产出的绿色有机牛羊肉发往全国各地,每天发货量都在1000单以上。

  精细化分割,搭配上颇具高原特色的炖肉盐和料包,通过冷链运输,开泰公司的“东昆仑”牛羊肉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

  “绿色有机是我们最大的底气,也是产品能走向广阔市场的主要原因。”公司总经理马海麟表示。

  紧扣“品质、品种、品牌”这一主题,全省牦牛藏羊产业全力推进,5个牦牛产业园、2个藏羊产业园培育成熟,13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和1个“育繁推”一体化基地启动建设,牦牛藏羊两大产业集群建设顺利启动。

  以打造“青海牦牛”农牧业第一品牌为引领,全省立足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枸杞等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倾力打造“青字号”品牌。发布玉树牦牛、祁连藏羊、柴达木枸杞、龙羊峡三文鱼、共和青稞等1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牦牛世界之都”“中国藏羊之府”等青字号公用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伴随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90%;全省8个县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在410个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5%,大型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

  今年10月,农业农村部联合青海省政府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行动方案出台,着力打造七大体系,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聚势赋能。

  抓住机遇的变革,厚植绿色沃土。今天的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牧区青稞加工转化率最高省份,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冷水鱼生产基地。

  如今,青海农牧业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蓄力勃发,酝造着深远的变局。

(责编:陈晶、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