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人民日报看青海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现场评论)

刘成友
2021年09月30日08: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资金导流,不仅为发展“输血”,也能更好培育“造血”能力

青海丰美的水草和洁净的空气,养育了高品质的牛羊。然而,地理位置限制、运输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牧业发展。同时,农牧业投入周期长、回报慢,发展过程中常常遭遇融资贵、贷款难等问题。如何赢得金融支持、用好金融政策,促进农牧业等行业发展,是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从实践来看,金融政策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是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市场越完善,金融工具越丰富;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金融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就需要持续引入“金融活水”,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资金导流,不仅为发展“输血”,也能更好培育“造血”能力。不久前,在第二十二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国银行青海分行率先发布全面支持青海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计划“十四五”期间,为青海发展提供不少于2000亿元的全方位金融支持保障。其实,中国银行青海分行在支持农牧业发展方面早有行动,仅去年以来就投放了23亿元贷款,有力促进当地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从设立专属融资产品,到支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从协助拓宽境内外融资渠道,到开展生态相关公益交流;从帮助推动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到助力建设配套特色金融服务……提供金融支持,推行金融举措,展现了金融机构助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努力。得益于资金蓄力,发展的条件变得更好,发展的引擎更加有力。

回归本源,做好金融工作,就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机构来说,应该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别是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要求和金融需求,地方政府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金融机构也需担负起相应责任,在优化金融产品上下功夫,强化服务功能、找准服务重点,更好促进融资便利化。早在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同时明确,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等。聚焦重点领域,针对重点地区,切实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奋进“十四五”,期待更多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落到实处,不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助力,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责编:陈明菊、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