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办实事 对话地方领导”
专访|西宁市湟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董峰:落实落细民生项目 让群众满意的呼声在湟源遍地开花
近日,西宁市湟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董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就“湟源县如何创新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湟源县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等话题接受了人民网专访。专访中,董峰介绍,湟源县奔着“把难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目标,不断落实落细民生项目,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董峰(右二)在基层调研。湟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湟源县如何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
董峰:湟源县深度挖掘、盘活红色资源,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依托“行走党课”,追寻红色足迹。充分发挥小高陵党性教育培训体验基地育人功能,积极拓展小高陵展览馆和烈士陵园陈列厅教育资源,打造石刻公园党史展和税务局展馆,开发湟源县博物馆线上文物3D展等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探寻红色之旅”活动,“打卡”红色教育基地856场次14894人次,并将专题讨论会搬到红色教育基地,学中干,干中悟。依托“节日活动”,感悟革命精神。扎实开展丰富多样的“节日里的党史”活动,如“小小红心向着党 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题的庆“六一”活动、“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演讲比赛、“群团学党史 红歌颂党恩”红歌会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个一百”系列活动等,引导广大干部职工、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投身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人民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湟源县如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董峰:湟源县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明确学习目标,强调学习实效,强化监督保障,推动学与干“两相融”“共促进”,全力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是增强“学”与“教”的政治自觉。通过“七式七讲”营造浓厚的学史氛围,强化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强化“知”与“行”的转化融合。聚焦党的百年党史,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和交流发言,并面向党员干部开展“百篇征文赞辉煌、学史力行书华章”征文活动,追溯党史、颂扬先辈,真正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三是体现“服”与“务”的责任担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分管领域、联点单位、村(社区)和企业基层一线,积极开展“三结合四必访”活动,全面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蹲点调研1224人次,帮助解决各类难题789件。四是突出“落”与“实”的结果导向。在全面梳理收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管理模式,按照项目内容,分类分配给相应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下发“任务书”、列出“进度表”,有力有序推动全县15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人民网:湟源县始终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果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方面,湟源县有什么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董峰:湟源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奔着“把难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目标,分级分类、逐层逐级抓项目、抓组织、抓服务,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成效。
发挥党员干部“关键少数”作用,落实落细民生项目。领导干部贯彻“一线工作法”,带头协调督办,紧紧围绕“四个一批”,积极办理100件民生小事,切实为上万党员群众带来“真实惠”。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机制,及时掌握项目动态,统筹督促发改、财政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企业稳产增产、达产达效,凝心聚力啃下“硬骨头”,推动县域经济平稳发展。实施扎藏寺至草原公路升级改造等利民工程、推进全县14个村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日月乡兔尔干村美丽城镇建设,打造宜居环境。实施绿色兴农工程、推进种养循环模式,助推湟源踏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解决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各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突出不同领域特点,围绕“四个聚焦”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在一线、化解民忧零距离”承诺践诺活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聚焦“服务大局”,实施利民项目。如湟源县总工会党支部与环卫企业共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解决了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聚焦“便民服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如湟源县社保局党支部在服务大厅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设立咨询台、“绿色”窗口,提供咨询帮办、全程导办等政务服务。农村党组织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基础补短板。如申中乡立达村党支部多方沟通协调,争取资金修整村主巷道4.1公里,改善村容村貌。社区党组织聚焦“基层善治”,激发“红色细胞”。如万丰社区在福源小区和青藏路55号院成立“红色业委会”,解决了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难题。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在职党员认真开展“双帮”“双进双联四服务”等活动,以群众微心愿为切入点,结合个人实际及居民群众的需求,为联点或辖区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指导帮扶。农村社区党员积极为党组织发展建言献策,采取板凳会、拉家常等多种形式宣讲红色故事,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志愿服务。离退休党员带头宣讲党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传统,对身边群众进行“红色教育”。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承诺践诺1251件,已完成1123件,党员认领微心愿13475件,办实事13276件。
组织“吹响号角”,党员“响应号召”,在疫情防控中检验学习成果。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全县乡镇、村、社区党组织严守防疫“第一线”,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各司其职“共战疫”,医疗卫生战线党组织勇当“逆行者”,教育系统党组织打响校园“防疫战”。2831名村(社区)党员值班值守,146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100余名离退休党员服务社区,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合心合力切实为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人民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湟源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下一阶段,湟源县将如何持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董峰:下一步,湟源县各级党组织将继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于湟源发展大局的全过程、各领域,朝着“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湟源生根发芽,让群众满意的呼声在湟源遍地开花”的目标,乘风破浪、奋进前行。一是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开展绿色细胞创建工作,构建生态文化传播平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通过国家复审。二是增强全域旅游发展的行动自觉。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讲好“文成公主”“茶马互市”故事,做好丹噶尔古城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保护传承的融合文章,进一步扩大“中国西部排灯之乡”影响力。促进生态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县。三是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动作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步伐。鼓励发展高品质农家乐、乡村康养等创意项目,提升生态价值转换水平。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县为目标,培育农畜产品加工向规模化、精深化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盘活农村资源,引导资本、企业、人才流向农村。四是厚植为民服务的真情实意。统筹生态建设与民生发展,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固体垃圾废物垃圾存量清零行动,加快改造老旧小区,净化城市立面空间,让县城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实施清洁能源进村等项目,加快形成勤俭节约、低碳生活良好风尚。五是增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责任担当。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充分认清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人物地同防、点线面结合,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同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早谋划转入常态化防控后的各项经济工作,顺转工作重心,高效推动年度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以及年终考核等各项工作,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全力做到疫情防控不松劲、经济社会发展不停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人民网: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湟源县将如何利用好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留言渠道,办理好群众留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董峰:开展网民留言办理工作,是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落脚点,也是关注民生诉求的重要窗口。湟源县将继续把网上群众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和具体实践。一是在转作风上见真章。坚持把网民留言当作“家书”,把网民诉求当作“家事”,督促引导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压实主体责任,带头认领办理网民留言,回应网民关切,由“要我办”变成“我要办”,保证第一时间关注每一条留言,交办并回复到位。二是在建机制上求实效。针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探索建立台账管理、交办销号、责任追究、督查跟踪四项制度机制,逐条对照梳理、逐项推动落实,并采取电话催办、下发通报、现场督办等形式抓好跟踪问效,做到问题不除不销号、困难不解不罢休,全力推动网民留言办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在统筹联动上聚合力。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县级层面强化调度督导,督促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一把手”亲自上手、靠前指挥,齐抓共管。同时,推动网民留言办理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直观了解群众烦什么、急什么、愁什么,做到“网上勤问政”“网下办实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