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原创稿件

奋进的春天|青海西宁:翻越崎岖变坦途 凝心聚力向未来

刘沛然
2023年02月18日09:29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西宁城区,滋养河湟谷地汇入黄河后东流入海——如今,湟水河西宁断面水质从数年前的劣Ⅴ类改善至2022年底的Ⅲ类要求;

在西宁南川工业园区,光伏、锂电、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产品正在装车,发往全国各地——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让西宁市2022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8倍;

春节前夕,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殷家庄社区“石榴籽”家园充满欢声笑语,社区各族居民共叙民族团结情,喜迎春节——截至2022年底,西宁市共打造14家社区“石榴籽家园”,再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誉;

……

未来的西宁啥模样?

西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现场。人民网 况玉摄

2月14日,在2023年西宁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西宁市人民政府市长石建平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后五年,西宁将聚力高质量发展,聚力生态环境保护,聚力打造幸福城市,聚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聚力推进安全发展。

“西宁首位度高,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引领全省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寄予厚望,全省人民希望在西宁能够享有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获得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发挥省会优势、彰显省会担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是我们矢志不渝的使命。”石建平表示。

稳发展、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拉晶、截断、开方、平磨……走进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100台单晶炉正在运转,机器轰鸣,热火朝天。

2021年3月,高景太阳能50GW单晶硅棒项目一期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开工建设;6月,该项目顺利试产,青海高景二期项目实现1100台单晶炉全部投产。

“2023年,我们不仅要降低成本,还要做到对生产的优服务、零干扰,利用机械化给员工减负,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单晶制造车间主管芦增生说。

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检查生产情况。人民网 况玉摄

在西宁,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已成为众多高精尖企业落户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西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未来五年的规划中,将“聚力高质量发展”放在了“五个聚力”之首:立足建设产业“四地”,做大做强做优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支柱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布局“新赛道”、抢占“制高点”,加快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2月15日,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陈瑞峰参加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别组讨论,他强调要抢抓发展机遇,做强支柱产业、壮大市场主体、推动转型发展、厚植城市情怀,西宁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当好服务企业发展、服务企业家自身发展的“店小二”,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企业在西宁真正有家的感觉。

这并非随口说说,而是西宁市近年来一以贯之的做法。

2022年,西宁市坚决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出台助企纾困十大行动等措施,开展“三沉三跑三发挥”暖企稳商纾困行动,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数量达近年之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9%,连续24个月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对全省贡献率达70%。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8倍,单晶硅、碳纤维、光纤、多晶硅等特色优势产品增势强劲。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对全市贡献率达98%,增速创近十年新高。

西宁市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刘光喜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今后,我们将不断做好补链延链强链,利用光伏产业发展优势,投资建设三氯氢硅项目,使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更加具有柔性。启动智慧工厂一期建设,实现企业智能化管理升级,与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合作,持续探索电子化学品生产技术。”

抓生态、优环境不断筑牢西宁生态本底

西宁是一座“十”字形的城市,夹在南北两山中间,而这两座大山坡陡沟深,土壤贫瘠,是一片干透了的山体。

1992年,年近古稀的尕布龙担任西宁南北山绿化专职常务副总指挥,并组织成立绿化专业队,从此一年四季,尕布龙几乎天天都为绿化奔波,“党把我从一个放羊娃培养成领导干部,组织信任我,让我把两山绿化好。我要为党的绿化事业再出最后一点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绿色西宁。人民网 甘海琼摄

时光飞逝,如今的西宁已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国土绿化7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61.2%,治理水土流失100余平方公里,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6%,尕布龙老人心心念念的南北山绿化工程已开展到第四期。

从“缺林少绿”到“绿水青山”再到“双碳”行动中先行先试,这背后是西宁市胸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三个安全”战略定位,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夯实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生态本底的具体实践。

2023年,西宁市将启动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南北山四期、环城生态公园等重点工程,实施国土绿化1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保持在60%以上。落实“林(草)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强化自然资源监管保护力度。积极推动西宁国家植物园建设,打造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平台。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布设35处生态定位监测点,基本建成自然保护地生态监测系统。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处在世界屋脊的西宁而言更是如此。

“为了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多年来我市上下万众一心,坚持不懈,在青藏高原‘种’出了一座森林城市。如今,在这座森林城市中,西宁的群众收获了一片幸福,绿色发展的理念让幸福西宁行稳致远,如何将这种因‘绿’而生的幸福感长久地留住成了我们心中的奋斗目标。”西宁市人大代表、市南山绿化指挥部综合办公室主任祁斌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将继续切实用智慧和力量筑牢西宁“绿色屏障”。

强团结、办实事擦亮西宁幸福城市“招牌”

湟水河畔,西宁童梦乐园游人如织,一座名为“石榴籽园”的主题街区人气格外高,这里共有56间商铺,汇聚了56个民族的民族美食、特色工艺品等民风民俗——取名石榴籽园正寓意着56个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中心学校,校园内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黑板报、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板等让人目不暇接。“让民族团结进步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里,我们将这种理念贯穿课堂内外。”学校教师何发珍介绍道。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青海是民族大省,也是移民大省,作为省会,西宁市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是中华民族团结共融、多元一体的典型地区。在这里,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大事。

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的民族团结宣传墙。人民网 杨启红摄

团结就是力量。今天的西宁,听到的是各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给予他们支持帮助的由衷赞美,看到的是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幸福生活,感受到的是各族群众休戚与共、团结奋进、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已融入西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更融进了当地每个群众的心里。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创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好样板。”2023年西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未来五年,西宁市必须聚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

今年,西宁将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发展品牌。深化城市民族工作,推动社区“石榴籽家园”全覆盖。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深入开展“三项交流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实施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优先支持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成长可期,但发展是久久为功,不是一蹴而就,应该看到,西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2022年是西宁发展极不平凡、殊为不易的一年,挑战之大、责任之重史所罕见。展望未来,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与惊涛骇浪,只有敢为、敢闯、敢干,才能让崎岖化为坦途。

(责编:陈明菊、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