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行走阡陌春意浓 特色产业“打头阵”

——田间地头话春耕③

2022年02月23日08:47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放马铃薯种子。青海日报记者 李庆玲 摄

春风拂过、溪水潺潺。2月20日一大早,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下寨村村民李积德开着一辆满载马铃薯种子的三轮摩托车,向河滩边一大片整齐划一的拱棚驶去。车声轰鸣,打破沉睡一整个冬季的田野。

下寨村是双膜马铃薯特色产业村,种植双膜马铃薯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现有双膜马铃薯拱棚720个。2021年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建设项目,村里改造原有水泥拱棚153个,改建为钢架拱棚,在拱棚两端设置了更加便利的手摇通风装置,提高了拱棚内温度,更便于人工和机械操作。

“所谓双膜马铃薯栽培是指地膜与拱棚相结合的综合栽培技术,它的第一层膜是棚膜,第二层是地膜。双膜技术既能有效解决高原上马铃薯生产早春冻害问题,又实现马铃薯早播种、早上市,为复种提供良好的茬口和充足的时间,在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同时,大幅提高商品价格和单位产值。”下寨村二社社长杜兵中说。

作为村里的马铃薯种植大户,李积德去年种了14个棚,一年下来净收入达十多万元,于是今年他扩大种植面积又租了5个棚。“今年共19个棚,其中13个种马铃薯,6个种蔬菜。我们种的马铃薯是早熟品种,一般2月中旬种,端午节前后收获上市,7月份又复种蔬菜,一年一地种两茬。价格好一点,一个棚年收入有一万二左右,不好时也有七八千块。”边说,李积德边将一筐马铃薯种子抬进大棚。

走进棚内,李积德的妻子贾梅芳和其他几名雇来的工人正在放种子。因种植间隔距离已提前划好,只需按照马铃薯生长需求放好种子即可,因此效率十分高,不到一会儿种子全部放好。打垄机轰隆隆驶过,种子迅速被覆盖,撒药平整覆膜一气呵成。

“现在不像以前人工种地,起垄翻地这项费时费力的活儿是全机械操作,效率高种植效果好。以前七八个人一天种一亩地,现在同样人数一天能种三四亩地,又好又快又省心。”贾梅芳说。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田里的村民越来越多。切种子的叮当声、起垄机的轰鸣声、喷洒农药的按压声、覆盖地膜的窸窣声……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一首动人的“春耕交响曲”在河湟谷地逐渐响起。

乐都区是青海省马铃薯集中种植的重要地区之一,近年来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脑山脱毒种薯繁育、浅山商品薯规模种植、川水双膜和地膜马铃薯种植及销售、加工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格局。随着双膜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乐都区采取马铃薯标准化栽培、配方施肥、有机肥增施、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全力保障马铃薯春耕生产。

(责编:杨玥、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