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下火紅枸杞“種”出好日子

昆侖山下的格爾木市大格勒鄉共有四個村,每年8-10月,一望無際的枸杞地在昆侖大地繁華盛開,一片片紅潤的枸杞果實挂滿枝頭,這裡是遠近聞名的枸杞小鎮。
早在十幾年前,大格勒鄉還是一個依靠種植油菜、青稞和馬鈴薯等傳統農作物為主要收入的純農業村,2007年,大格勒鄉打破傳統種植模式,開始試驗種植紅枸杞。
厙光成今年52歲,種了半輩子庄稼,14年前開始種植枸杞。問起為什麼開始種枸杞,厙光成的回答倒也直率:“政府政策好,鄉裡氛圍好,剛開始種的時候枸杞苗是農牧局免費提供的,一畝地還補助了500塊錢,連著補助了兩年。”
昆侖山下土地肥沃、氣候適宜,一般三年時間才能挂果的枸杞,大格勒鄉當年就能結出果子。政府高度重視,村民積極性高。三年的枸杞試種獲得成功,大片大片的枸杞結出碩果,村民們嘗到了甜頭。隨后幾年,大格勒鄉黨委政府積極規劃,歷經十多年發展,大格勒鄉的枸杞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
“2021年,我們的紅枸杞干果畝產410斤,紅枸杞干果產量達5300余噸,農業生產總值達1.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達4.1萬,以枸杞產業為主體的村集體經濟達到160萬元,被農業部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大格勒鄉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巨海燕介紹道。
豐收的枸杞。大格勒鄉黨委宣傳部供圖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依靠枸杞,厙光成這些年收入翻了倍。“以前種小麥青稞,收入低。種枸杞后日子好了,現在買了房,家裡電器應有盡有,也開上了小汽車!”厙光成笑著介紹:“家裡一共種了28畝,一畝收入一萬多元,一年到頭我和媳婦可有得忙。”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近兩年來,大格勒鄉不斷探索全新的枸杞種植經營模式。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讓枸杞種植產銷形成良性循環,枸杞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村民收入不斷增加,全鄉的變化翻天覆地。
枸杞晾晒。大格勒鄉黨委宣傳部供圖
枸杞產業的興起,拉動了大格勒鄉乃至格爾木市的就業,外省的人也慕名而來。
採摘季期間單靠村民還不夠,每年有許多來自省外的採摘工人也會來大格勒鄉摘枸杞。巨海燕介紹:“採摘工從7月摘到國慶節,期間能摘三茬枸杞,今年大概來了4000名採摘工,工資發了四千多萬。”
如今,枸杞已經成為大格勒鄉一張亮眼的名片,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萬。“我們將繼續擦亮這一名片,通過政策引導、推進枸杞觀光採摘園區、游客接待中心建設和培育工程等加快杞紅小鎮建設。”巨海燕信心滿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首座共享型服務區建成投運
- 人民網西寧12月29日電 (楊啟紅)本網從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近日,日月山共享服務區國道進出口匝道工程順利完工,標志著青海省首座高速公路共享型服務區正式投入運行。 青海首座共享型服務區建成投運。…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