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好日子靠的是好政策

苏 烽
2022年01月07日09:15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石玉德在自家院子里给羊群喂食。青海日报记者 苏烽摄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泉水村,67岁的农民石玉德在自家的院子里忙着给羊群喂食。这座简易搭建的羊圈位于院落中央,和村子里其他人搭建的有棚子的羊圈不同,石玉德家的羊圈更像是一个“坑”,四周用水泥槽封住,中间留着块土地供羊群休息。

被36只羊簇拥的石玉德笑着说起自己的养羊故事:这些羊是我在2021年的时候,一只一只从别人家讨回来的,看看现在一个个多肥,多壮!

“种了大半辈子庄稼,想着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多挣点钱,走上村里人说的致富路。”听了村里党支部书记的意见,石玉德把自家的花园改造成了羊圈。

要养羊,大头还在羊身上。“刚开始家里没有那个条件,就捡人家不要的病羊、老羊养。”那时候,对于一家仅靠着0.9公顷的地,种植小麦、油菜,或是到市区打些零工为生的石玉德来说,上千元一只的种羊钱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不久,依靠政策奖补、贴息贷款养羊等项目,石玉德的养羊生意悄然发生了改变。从刚开始到村里的养殖户家里讨要老弱病羊,替别人养羊,到自己繁育母羊,生活一下子有了富裕的希望。这个新年,石玉德心里格外踏实,忙碌了一年,看着羊圈里膘肥体壮的羊群,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说起接下来的打算,老石很有信心地说:“今年,我打算盖个像样的羊圈,把羊争取养到50只,跟上村里人的进度。”

靠政策、靠努力,石玉德走上了和村里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路。

腊月时节的泉水村,整个村落在冬日的阳光沐浴下显得宁静又和谐。微风轻抚着远处仅剩几片落叶垂挂的枝头,而入村的柏油马路上穿梭的车辆忙忙碌碌,宽敞而整洁。

泉水村位于尕海镇政府以东2公里处,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回、土、藏等多民族聚居的移民村。过去,由于村子地下水上涨,村里大部分耕地被淹成了盐碱地和荒地,可供村民种植的耕地产量也非常低。所以,全村424户1459名村民大都靠枸杞种植和外出务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顺着笔直的柏油马路深入村子,泉水村的热闹劲才逐渐显露出来,道路旁赶着羊群放牧的村民脚步匆匆,民居前连排的椅子上老人们有说有笑,村子中央的文化广场里人们忙着收取远到而来的快递,其乐融融。

“这条崭新的柏油路就是我们2021年修的,你看阔气吧!”村党支部书记吴延林指着这条入村的路向我们说道,这一年里我们还完成了1.73公里的村道硬化,新建71户厕所,实施了1.5公里的自来水管道改造项目,村里的基础设施一年好过一年。

入村柏油路的修建,让泉水村不仅有“面子”,而且也方便了村民们交通出行和各类种养殖产品的运输。“过去,要自己把货运到马路边上,现在5吨重的大货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满载着枸杞产品的货车从村子驶向市区,这条长达1.8公里的柏油路让村里的枸杞种植大户李玉林喜上眉梢。

“好日子靠的是好政策。”李玉林一边将仓库里颗粒饱满的红枸杞装袋,一边告诉记者,“从刚开始在盐碱地里试种几亩枸杞,到承包4.6公顷地种植枸杞,再到现在成吨地往外销售枸杞,这一步步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的指引。”

从2021年的3月份到新的一年,李玉林一直忙到了现在……

2021年,在党的惠民政策带动下,泉水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村里又脏又乱,大门、围墙更是破烂不堪的居住环境不复存在;村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流转土地等方式,现在都盖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现在每年光靠土地流转的费用,村里就有2.6万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村民销售枸杞和劳务的收入。”泉水村党支部书记吴延林说:“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壮大村里的产业发展,以现有的40公顷枸杞种植基地为依托,发挥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动村民发展枸杞种植产业和牛羊养殖产业。同时,加强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治理、村级文娱活动等建设,让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而今,泉水村正如书记吴延林所说,环境美丽了,村民精神饱满、和谐富裕,村集体有了可依靠的产业,一幅美丽壮观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泉水村徐徐展开……

(责编:陈晶、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八个管理办法助力青海林草项目建设管理
  人民网西宁1月5日电 (甘海琼)1月5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海省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八个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和《青海省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青海省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两个实施细则出台相关内容。 群加天然林保护工程。…
7600余万亩!青海省湿地面积居全国前列
  人民网西宁1月4日电 (杨启红)本网从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获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青海省耕地面积846.30万亩、种植园用地面积93.50万亩、林地面积6905.39万亩、草地面积59206.23万亩、湿地面积7651.7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51.7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10.82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669.93万亩。相比于2009年完成的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二调”)而言,青海省主要地类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青海省湿地面积居全国前列。…
青海亮出各类自然资源“家底”
  人民网西宁1月4日电 (杨启红)本网从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2019年12月31日,青海省耕地面积846.30万亩、种植园用地面积93.50万亩、林地面积6905.39万亩、草地面积59206.23万亩、湿地面积7651.7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51.7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10.82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669.93万亩。相比于2009年完成的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而言,青海省的耕地面积基本稳定、湿地面积变化较大、林地面积增长较多、草地面积有所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