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助青海教育高質量發展

羅珺

2021年04月25日08:58  來源:青海日報
 

北京支持援建的玉樹州第四民族高級中學。青海日報記者 陸廣濤攝

2010年,黨中央作出對口援青的決定。教育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在教育援青工作上給予青海極大的關心幫助支持。自實施對口援青工作以來,承擔對口支援青海任務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六省市,把支持教育優先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不斷加大幫扶力度,為青海省城鄉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項目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十年來,六省市在對口援青工作中緊盯各州教育事業發展短板,積極探索做強教育事業的路徑抓手和措施辦法,集中有限資源努力支撐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特別是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統籌謀劃,強力推進,努力改善辦學基本條件,推動教育一體化發展,不斷提高教育發展水平。

教育援玉是地震發生十年來北京對口幫扶玉樹藏族自治州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教育援玉具體從“智力援玉”“教育機會援玉”“項目援玉”三方面展開。十年間,北京向玉樹連續選派近30名教育干部人才,為玉樹教育發展直接提供智力支持。這些干部人才長年投身於玉樹的教育事業,努力提升玉樹教育教學水平。

震后十年來,北京共安排26個項目總資金達2.7億元對玉樹教育領域予以支持,項目覆蓋了從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到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等州上所有的教育形態,並主要向邊遠鄉村、邊遠農牧區傾斜,全方位幫扶玉樹地區持續改善育人條件。

北京第四批援青教育團隊領隊、玉樹州教育局副局長兼八一職校校長劉建新在談到下一步幫扶計劃時說:“要深入系統加強學校內涵建設,緊緊圍繞職業教育所承擔的社會職能和學校的發展服務來辦學, 將八一職校的專業建設與玉樹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服務區域建設人才需要,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下一步還將設置康巴藏族文化特色專業群,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集聚辦學的人、財、物資源,不斷積累八一職校的辦學實力,為玉樹州辦更高層次的教育不斷夯實基礎積蓄力量。”

面對黃南藏族自治州基礎薄弱的教育條件,自對口援青工作開展以來,天津市教委和濱海新區促進項目投入,並開展組團支教、結對幫扶、定向招生等形式對口支援工作,為該州改善各中小學辦學條件,提升校園品質注入了強勁動力。

十年來,天津市累計投入資金3億余元,先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項目30余項,特別是投資1億元的黃南州職業技術學校新校區建設項目,有效地發揮了補短板的作用,進一步夯實了該州教育基礎。並選派優秀教師、校長赴受援地學校開展“團隊式”支教幫扶,先后有54名教師分4批“組團式”支教,分學段開展教育教學,支教教師克服困難,吃苦奉獻,以最飽滿的精神和最熱忱的激情投入到一線教育教學工作中,盯緊教學短板弱項,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向本土教師傳經送寶,他們除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科教研外,還主動帶徒弟,經常開展家訪,深度融入到所在學校教師群體,在校表現受到學校、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夯實基礎設施和提升教育理念並駕齊驅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要不斷夯實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現代化、標准化水平,更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快補齊教育短板,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自上海市對口援助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來,教育系統共落實上海援青資金8.09億元,其中,投入資金7.04億元,建設校舍面積26.5萬平方米,援建1所完全中學、1所中職、2所高中、9所幼兒園、38所標准化學校,全州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落實師資培訓資金2563萬元,培訓教師達4500余人次,每年安排30名全州中小學校長及后備校長赴上海挂職,校長隊伍和師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籌資“滬·果愛心教育基金”415.4萬元,資助學生和教師共501名,資助資金76.8萬元﹔投入信息化建設資金3500萬元,完成了果洛州智慧教育大數據雲平台建設任務。

果洛州各學校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得到了全面改善。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講,在國家和上海市的關心和支持下,果洛最靚麗優美的環境在校園,最配套完善的設施在校園,最幸福快樂的人群是學生。同時,針對果洛中職教育發展起步晚、基礎差、人才匱乏的實際,2015年6月,在果洛州成立了上海·果洛職業教育聯盟。職教聯盟工作得到了雙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異地辦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規模到效益成效明顯,先后共有679名果洛籍學生遠赴上海接受學前教育、建筑施工、建筑裝飾、航空服務、汽車維修等專業學習,已畢業557人,分別在上海、四川、西寧等地就業,就業率達到100%,實現了果洛牧區學生的“航空夢”。

自對口支援工作啟動實施以來,海南藏族自治州與江蘇省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方面全方位合作共建,教育對口支援結出了豐碩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海南州教育事業的發展。

海南州教育局局長加泱曲杰說:“十年來,江蘇省立足海南教育實際,把補齊教育短板作為援助重點,著力在人才支援、師資培養、資源共享、條件改善方面下功夫,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堅持把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持作為教育援青工作的首要任務。一批批援青人才的到來,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有效緩解了我州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提升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今后,海南州將積極組織開展兩地師生的交流交往活動,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引領海南地區教育的全面提升和發展。

用“橋梁紐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教育就是民生之本。隨著科技對教育賦能,各省市也在逐步將教育需求端和供給端結合,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放大優質資源,覆蓋各州學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開放與共享,助力江源大地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積極幫助推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教育的科學和諧發展,本著“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加強內涵、統籌兼顧”的原則,浙江省組織力量著力在教師教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信息化教育、結對幫扶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對口幫扶,幫助海西州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在浙江、青海兩省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兩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積極努力下,通過項目資金改善辦學條件﹔通過智力幫扶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等方式,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著力打造“互聯網+精准教育”的智慧教育。在海西州高級中學開展“互聯網+精准教育”試點,完善設施設備,開通浙江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平台、名師網絡工作室,以互聯網形式,進行浙江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浙江之江匯教育廣場面向全州4300余名教師開放,共享1200門網絡課程、30000個微課資源,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起到橋梁紐帶作用。

最近,山東省援青州直教育援青黨支部與門源縣職業技術學校黨支部聯合開展“支部聯學聯建,職教融合發展”主題黨日活動。自2010年山東省對口支援海北藏族自治州開始,這樣的活動不勝枚舉。

自對口支援海北州十年來,山東省進一步加大教育援青力度,聚焦海北州情和教育薄弱環節,突出智力支援,密切交流交往,教育援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援青“山東方案”。更有搭建戰略合作平台,促成山東省教科院與海北州簽訂《推動海北州教育科研轉型升級戰略合作協議書》,組織山東教科研專家和海北州教師組成聯合課題組,進行“科研攻關”,共立項課題41個,雙方參與課題研究的專家、教師達到500余人。並成立流動教研室,創辦“我為援青添光彩——同心筑夢·點亮未來”教育論壇,山東46名援青教師、海北200余名海北教師參加研討,推動支教工作由教學向教研轉變。

(責編:楊啟紅、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