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理念照亮轉型再塑之路

2021年03月21日09:39  來源:青海日報
 

  在海西行走的數年間,因為工業產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經濟“盤子”裡佔有較大比重,因此,對當地的工業經濟發展也就格外關注。加之工業產業本身深存奧義,每一次深入到這裡門類繁雜的諸多企業,既是在採訪中觸摸工業運行的脈搏,也是當作“長學問”的課堂。

  在較長的一個時期以來,傳統產業亟待轉型的話題越來越熱,曾於一次採訪海西華匯公司副總經理岳寶雲時,涉及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問題,這位省內機械行業的“元老級”人物兩個多小時的滔滔不絕,讓人開眼界、長見識,末了的話讓我記憶猶新:“傳統產業隻有轉型升級才能再獲新生,否則前面就是‘死胡同’。”

  因為多了一分關注,也就多了一份積累。

  從現階段看,傳統產業是指勞動力密集、制造加工為主的產業。在歷史上曾高速增長,但目前發展速度已然趨緩,大多形成資源消耗大、環保水平低的產業。有研究結果顯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消化過剩產能和優化經濟結構的過程,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可以淘汰傳統產業,也可以延長傳統產業的生命力,更能為新興產業創造空間贏得時間。

  面對傳統創業轉型升級帶來的重重困難和壓力,海西州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為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大動能和活力。

  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海西州持續推進“百項改造提升”“百項創新攻堅”項目,深化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環保改造等技術改造工程。建成西豫10萬噸鉛綜合回收及煙氣深度治理技改工程。強力推進鋰產業、晶體硅、儲熱熔鹽、石墨烯、太陽能運維機器人等重點新興產業項目,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方向轉變﹔加快培育壯大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優化布局光伏產業鏈產能匹配,高配聚光發電系統、多晶硅電池組件等項目發揮了補鏈作用﹔進一步壯大新材料產業。隨著海鎂特鎂合金、杰青結構板材等新材料項目在海西紛紛扎下陣腳,新興產業的日益崛起,海西的傳統產業之樹在賦予了新的生命力之后,煥發出“開枝散葉”的新氣象,工業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都得到大幅提升,一條具有特色的海西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在新發展理念之光的照耀下延伸開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對海西而言,既是一個充滿挑戰和考驗的歷程,也將由此迎來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

  置身“十四五”開局起點,海西州將圍繞推進“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加快優化傳統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步伐,以“工業結構高新化、產業結構梯隊化”為導向,構建起以技術創新+政策+金融+人才為核心,資源優勢為輔助的競爭模式,努力推動海西工業經濟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良好的支撐作用。

(責編:楊啟紅、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