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青海農牧業綠色生態發展優勢

2021年03月08日09:16  來源:青海日報
 

草原上的羊群。青海日報記者 洪玉杰 攝

  春早人勤。春節剛過,門源回族自治縣北山鄉金巴台村種糧大戶邢德忠就開始對自家的農機進行檢修和保養,為春耕做起了准備。

  “去年秋天,省上的專家來我們縣進行青稞生產全程機械化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機具現場實訓,像保護性耕作、深鬆整地、有機肥施入、農藥高效利用,這些綠色環保機械化關鍵技術,對我們的幫助特別大。”邢德忠說。

  門源是青海省第二大青稞主產縣,農作物以青稞、油菜為主。

  “從2019年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創建開始,門源縣9個鄉鎮在6萬畝(一畝約等於0.067公頃)農田開展有機肥全替代化肥及農作物病虫害綠色防控試點。為實現綠色高效,我們加強了綠色環保機械化技術的示范推廣和技術人員培訓力度,落實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通過努力,今年我們對青稞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得更加成熟。”門源縣副縣長華卡才讓介紹。

  自2019年部省共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啟動兩年來,青海省化肥農藥“雙減”增效行動試點面積達到414萬畝,其中2019年完成試點面積114萬畝,實現青海省化肥、化學農藥使用量分別減少24.4%和21.3%﹔2020年完成試點面積300萬畝,比上年增加186萬畝,實現全省化肥和化學農藥使用量分別較行動實施前減少40%和30%以上。有機生物農藥用量同比增長70%。其中玉樹、果洛兩州和湟源縣基本實現化肥零使用。

  有機肥成了田裡的“香餑餑”

  春意漸濃,一年當中首個農忙季悄然來臨。地處全省農牧交界處的湟源縣,廣大農戶們紛紛投入到春耕備耕生產中。

  湟源縣青海恩澤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先進的生產設備正開足馬力生產。隨著機器的不斷運轉,一袋袋成品有機肥源源不斷發運到青海省各地。

  在申中鄉星泉村,千畝連片種植胡蘿卜的沃土康種植專業聯合社,正積極准備農資,整修農機。理事長郭祥告訴記者,合作社這兩年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使用有機肥代替傳統化肥種植胡蘿卜。

  “使用有機肥,提升了胡蘿卜的品質和產量,讓我們湟源的胡蘿卜走上了優質優價的道路,也讓更多的農戶增加了收入。”郭祥說。

  緊緊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湟源縣扎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工作,不斷促進農牧業綠色健康發展。

  “今年我們全縣有機肥種植面積是1.33萬公頃,包括糧油和經濟作物,有小麥、青稞、油菜、馬鈴薯、蠶豆、中藏藥材、蔬菜等,涉及全縣9個鄉鎮、146個行政村,約25000戶農戶。今年政府補貼2萬噸有機肥,目前已在招標中,近期將全部發放到合作社和農戶手中。”湟源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利青表示。

  優化種植結構、推動種植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功不可沒。綠色種植,已在田野間蔚然成風。

  示范省創建全域推進

  實現農牧業綠色發展,資源化利用是必然選擇。

  當前,青海省農田殘膜回收率已達到90%﹔在8個縣開展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試點。在410個規模養殖場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提升改造,全省規模養殖場廢棄物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率達到95%,大型養殖場廢棄物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率達到100%。實現農獸藥廢棄包裝物可回收。扶持建設了100個標准化規模養殖場。

  同時,啟動建設國家級牦牛產業集群。建立了牦牛、青稞、油菜、有機肥產業聯盟。認定湟源、剛察縣為國家綠色發展先行區﹔認定玉樹牦牛等5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省級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30家﹔建立國家級、省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28個。報請農業農村部批准下發了《關於加快藏羊產業發展的意見》。

  “圍繞示范省創建目標,兩年來,部省協同發力,高層次推進,圍繞打造‘綠色生態循環、特色產業發展、質量安全放心、共享富民增收’‘四個示范樣板’,全省化肥農藥‘兩減’行動取得實效,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質量監管創新不斷,品牌宣傳亮點頻現,資源化利用大幅提升,科技服務取得突破。現在各項創建工作有章有序推進,整省域推動創建的良好態勢基本形成。”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玉虎介紹說。

  “祁連縣高標准建成有機產品質量追溯平台,對22萬頭(隻)牦牛藏羊採集養殖信息並佩戴溯源電子耳標,出欄牲畜養殖、屠宰、加工、倉儲、銷售等環節全程可追溯,實現農畜產品標准規模與質量安全並舉。”祁連縣副縣長達杰很自豪。

  如祁連一樣,全省許多試點縣都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十三五”期間,特別是示范省創建工作啟動以來,青海省不斷強化創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已在30個牧業(半農半牧)縣實施了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試點。目前,工程數據採集200萬余頭(隻)。同時,青海省已附帶合格証上市農產品17.6萬噸,開具合格証23萬余張。有機監測認証草場486余萬公頃、牛羊445萬頭(隻),有機肉品7.5萬噸,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在農業農村部省級例行監測中,青海省已連續三年全省農畜產品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青字號”煥發奪目光彩

  2019年底,青海牦牛公用品牌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60余家國內媒體共同見証了這一歷史性的盛況,也標志著“青字號”特色農牧業品牌創建力度躍上了新台階。

  培育一批“青字號”特色農牧業品牌,促進青海省農牧業綠色發展,這是示范省創建工作的題中之義。通過傾力打造“青字號”農牧業特色品牌,形成了政府強力推動、企業主動創建、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

  青海牦牛、柴達木枸杞等16個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廣告,在央視及北上廣等大城市發布﹔“百佳優品”評選活動啟動實施﹔認証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805個,柴達木枸杞正式入選中歐互認地理標志農產品清單……

  同時,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有力促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昆侖”系列優良青稞品種、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得到廣泛推廣﹔80項農牧業主推技術推廣﹔培育出世界第一個無角牦牛“阿什旦”牦牛﹔創建14個包虫病防治示范縣﹔新建智慧農牧業物聯網示范基地16個。建立青稞原良種繁育基地0.8萬公頃。

  緊扣“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如今,伴隨著示范省創建的步伐,青海省著力構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牧業發展新格局已然形成。

  “2021年,我們將圍繞‘打造綠色生態農牧業樣板,將青海建設成為全國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的總體目標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重點抓好以督查考核、‘雙減’行動、牦牛藏羊追溯為主的示范省創建工作,推動示范省創建擴面增效。”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說。

  碧水青山,沃野千裡。從田間地頭到草原牧場,向綠而行的大美青海,用綠色繪就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