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出一條有青海特色的開放發展新路

譚梅

2021年03月02日09:34  來源:青海日報
 

  自2013年,青海省積極把融入“一帶一路”作為搭乘國家發展戰略快車的重要機遇和抓手,全面部署,積極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歐班列”的開通,極大盤活青藏高原有機農畜產品、藥材、民族手工藝品等特色資源,將其作為一個重要支點,撬動出青海融入“一帶一路”經濟帶外向發展的潛能。但與周邊省區相比,青海省的差距仍比較大,對全省經濟的帶動作用還不夠強,進出口貿易、利用外資、境外投資、中歐班列等主要指標在西北五省區均排名靠后。

  近年來,我國對外開放的基礎和條件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著更多新的風險和挑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而這些對進出口貿易尚顯薄弱的青海來說,無疑會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挑戰。機遇來自於外貿起點低,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讓我們有了更大發揮空間﹔挑戰則源於對外開放水平和能力的亟待提高。

  那麼,青海對外開放發展之路要如何走?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孫發平認為,青海省應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為遵循,增強危機意識,立足青海的區位、通道、人文、產業優勢,按照不唯“高大上”、不搞“遍地開花”的原則,集中有限資源和主要精力,以“小而特、小而專、小而精”的發展模式,創新發展路徑,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對外開放發展之路。

  在孫發平看來,青海可以立足自身產業優勢。如:生態農牧業、現代農牧業、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特色生物加工、礦物資源循環利用等特色產業方面,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構建“工農結合”的合作模式,解決出口什麼、進口什麼的問題。同時,鼓勵青海企業“走出去”,解決投資什麼的問題,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友好城市建設,為推動經貿務實合作提供政治保障。

  此外,孫發平建議加快推進格爾木國際陸港綜合保稅區建設,依托格爾木工業基礎,積極向國家申報建設格爾木綜合保稅區,鼓勵格爾木積極招商引資,重點圍繞車輛制造組裝、日用百貨生產、鉀肥生產、食用鹽加工、農機具生產等極具發展前景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出口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出料加工貿易,將格爾木國際陸港打造成我國西部面向南亞、中亞、西亞及歐洲的進出口生產加工制造中心和制造業基地,並積極向國家海關申報設立水果、草業、木材、中藏藥材等指定口岸。並在此基礎上,借鑒外省先進經驗,堅持內外並舉的建設策略,支持格爾木市打造國際商貿集散樞紐,建設海外物流產業園,借助青藏鐵路(公路)、格敦鐵路、格庫鐵路、與國內義烏、臨沂等小商品制造中心和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合作,建設具有多式聯運、集散分撥功能和集貨、清關、倉儲、銷售、配送一條龍服務的海外倉,為全國出口企業設立集散平台。

  搶抓機遇、科學布局。未來,伴隨著一條又一條國際新航線的開通,各類“對外通道”的建設和開放,青海省各地區發揮資源、區位、民族、產業等比較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發展步伐加快,融入大戰略,邁向大發展,定能奮力闖出一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青海開放發展的新路子。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