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讓“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江源人

陳 俊 趙 睿

2021年03月01日10:45  來源:青海日報
 

  

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美麗中國”的基本單元。海東市生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向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發力,多舉措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多形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如今環境美化、生態宜居、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正成為該市一張靚麗新名片。

雪后初霽,空氣清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馬營鎮薄霧縈繞。地處河湟谷地淺腦山地區的馬營鎮,是古“絲綢之路(南道)”和“唐蕃古道”必經之地,自古以來就是茶馬互市旺地。作為全國500家農村集市之一,如今馬營鎮仍“沿襲”每月設集市習俗。每逢趕集日,周邊10多個鄉鎮的2至4萬人紛至沓來。

然而,馬營鎮集市熱鬧繁華背后,“環境之殤”曾是當地不能承受之重。

“集市上,人們把垃圾隨意亂扔,牲畜糞便滿地,亂排亂倒惡習盛行,車水馬龍過后,現場一片狼藉。”馬營鎮集市百貨店老板張寶林說。在他的記憶裡,過去的集市街道臟亂不堪,排水溝裡充斥污水臟物,惡臭久久彌漫在集市上空,下游的群眾更是叫苦不迭。

張寶林一家的百貨店位於過境水渠東岸。水渠兩岸商鋪林立,近3層高的房屋綿延近3公裡,形成著名的馬營鎮集市。上世紀80年代,張寶林的父親在岸邊修建鋪面,和當地的很多商戶一樣開始世代在此經營。過境水渠順流而下連接張鐵水庫,為周邊群眾提供生產、生活、生態用水。

馬營鎮黨委書記石成鵬說:“馬營鎮地處黃河和湟水河之間,鄉村環境好壞、沿岸衛生狀況事關兩條水域是否可 ‘一江清水向東流’,必須擔負起主流責任干流擔當。”2019年夏天,為徹底整治馬營鎮亂象,加快推進美麗城鎮建設,打造特色商貿小鎮,民和縣對集鎮臟亂差現象“開刀”,在黨建引領下,群眾成為了“主力軍”。村民自發加入清垃圾、除廢物,沿岸土地整理、堤岸修復、整治排水渠、潔淨張鐵水庫行列。在當地干部群眾堅定不移整治下,張鐵水庫及水渠周邊衛生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同時,馬營鎮順勢而為,投資2900余萬元,實施南街北街道路擴建及排水工程,在集鎮修建了多所公共廁所。馬營鎮黨委書記石成鵬說:“我們拆除多余違規建筑,整理建成了綠地廣場,改造南北街兩側建筑立面,打造沿水渠景觀軸線,配套建設各類專業市場,完善鎮區公共服務設施……一系列“組合拳”下,這個小鎮集市整潔了。

現在走進馬營鎮,兩條整齊的商業街,所有店鋪門前干淨整齊,門面裝飾特色濃郁,中間是一條清澈的水渠,背后是連綿青山,共同構成一幅依山傍水、百姓樂業的美好畫卷。

走進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東五村,干淨整治的民房民居,村道兩旁成蔭的樹木花草,一排林立的嶄新路燈,完備的水電路基礎設施,廣場上豐富的體育鍛煉器械……一副美麗新農村面貌在眼前赫然而立。

村委會主任韓永林說:“春夏季,我們在主干道和房前屋后因地制宜種植林果,形成了姹紫嫣紅、碩果累累的獨特“水”鄉美韻,讓人漫步其中品鑒美麗享受樂趣。”

漫步於村庄小道,怎麼也想不到這裡曾經塑料袋、紙屑、果殼遍地,人畜糞便臭氣熊天,建筑垃圾隨意堆放,污水肆意流淌的臟亂差景象。 韓永林說:“我們生活在黃河岸邊,不能讓垃圾污染了母親河,不能讓生活污水流進母親河。如今,人人呵護母親河生態環境,已成為咱全村村民的自覺行動。”在不斷動員號召下,東五村決定花大力氣整治人居環境,讓村子舊貌換新顏。

為了向“清潔村庄”沖刺,朝“美麗鄉村”發力,東五村圍繞以農村環境基礎建設為重點提升農村環境質量,以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重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以清理垃圾為重點開展農村清潔大行動,以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為重點建立長效機制,開展全民大清理大清運,配合垃圾收轉運體系,提升生活垃圾處理水平,把農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家園,逐步實現清新美麗、舒適宜居的環境目標。

隨著美麗鄉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有序推進,化隆縣府所在地的巴燕鎮鋪設了平整的瀝青油路,拆除了危舊土坯房,鄉鎮及村庄道路、庭院、公共場所“擁”綠,“顏值”大幅提升。

巴燕鎮上吾具村黨支部書記馬成麒說,以咱們老百姓朴素的理解,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是建設“美麗鄉村”,是生態環境保護的細化,更是保護母親河行動的一部分。

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化隆縣把人居環境整治當作重點工作來抓,先后籌措專項整治資金,發放村庄清潔激勵資金,為362個行政村配備保潔員585人,設置垃圾填埋點7個,垃圾中轉站13個,集中收集點340個,配置垃圾桶6220個,垃圾車38輛,目前已基本構筑起戶投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新格局。

“美麗鄉村”並非高不可攀,化隆縣通過創建“和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麗庭院”“綠色家庭”等活動,全面掀起人居環境整治熱潮,各鄉鎮干部群眾齊參與,打響環境保衛戰,建立督查評比、手機拍照考核通報,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明察暗訪,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年終考核,全力推行“廁所革命”,改建或新建農村衛生戶廁8650座。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走出一條山水田園、生態綠色的現代農村發展道路,海東市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為契機,制定並下達剛性任務指標,到2020年底,平安區二類縣人居環境有較大提升,90%左右的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污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村內道路通行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樂都區、互助、民和、化隆、循化三類縣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潔。

為答好“試題”,回應群眾關切,平安以“平安經驗”為路徑,美麗鄉村建設、村庄綠化工程、河湖環境整治、“送氣接污”等“九個全域”齊推進﹔樂都以“三河五線一中心”(湟水河、引勝河、瞿曇河,民小公路、京藏高速、109國道、扎碾公路、縣鄉公路五線,鄉鎮政府中心地)為重點,做到“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評比、一季一通報”長效推進﹔互助從“制度、標准、隊伍、經費、考核”方面,不斷健全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確保有序有效﹔民和以示范鄉鎮、示范村為標杆,達到了示范引領整體推進的效果。

現在,海東市二類縣8個鄉鎮111個行政村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村庄佔比100%﹔三類縣區均已完成省級下達的改廁任務,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村庄佔比90%以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山水”兩岸生態修復與綠河谷建設等重點工程有序推進,黃河、湟水河、大通河出境水質達標,最美海東高顏值畫卷正徐徐展開……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