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冰雪,頂寒風,修魚道,育魚苗——

他們保護青海湖湟魚(保護區裡的年輕人(23))

本報記者 姜 峰 劉雨瑞

2021年02月24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鑿冰。

  圖②:冬季的青海湖。

  圖③:李朝偉在觀察冰面上的情況。

  本報記者 劉雨瑞攝

  核心閱讀

  青海湖裸鯉,是維系青海湖生態安全的重要物種。每年產卵季,它們都會集體洄游,尋找適宜的環境繁衍生息。

  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群年輕人,他們打擊違法捕撈、為青海湖裸鯉修建洄游通道、進行人工增殖,有效加快了其種群的恢復速度。

  青海湖裸鯉,俗名湟魚,是維系青海湖生態安全的重要物種。

  每年春夏之交,青海湖裸鯉都要集體洄游,趕往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等主要流入青海湖河流的上游交配產卵。早年,青海湖裸鯉因人為捕殺等原因數量銳減。經過數十年的持續保護,到2020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已突破10萬噸,較本世紀初增長近40倍。

  防偷捕,在河邊徹夜蹲守

  江西溝鄉位於青海湖南部,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農牧業綜合刑偵執法大隊駐地。

  1月的一天,記者驅車從此出發,十來分鐘后,駛下國道,進入一片凍得石頭般硬的泥地。不多久,就到了青海湖邊,執法大隊隊員們在這裡踏上冰面,他們稱這裡為“上冰點”。

  還沒等記者從顛簸中緩過勁來,同車的執法大隊隊員李朝偉已經跳下車,他脖子上挂著望遠鏡,准備向冰面進發。

  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李朝偉和其他三位同事共同負責青海湖南岸186公裡湖岸線的巡邏任務。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打擊盜捕青海湖裸鯉的不法行為。

  李朝偉今年41歲,黝黑健壯,說起話來斯斯文文、不緊不慢。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多了些滄桑。

  “一般來說,冬季的時候不法分子主要在距離湖岸4至6公裡處鑿冰眼下網,冰眼數不確定,最少的一次,南岸的巡湖隊員們發現了12個冰眼,最多的一次是180個。”李朝偉說,“每個冰眼一般會放1到2盤粘網,裸鯉撞上去就再難逃脫。因為裝備較多,不容易翻越湖邊的鐵籬笆,所以不法分子基本上都會走和我們一樣的路線。”

  186公裡的巡湖線,東起湖東羊場,西至布哈河,共有8處“上冰點”,李朝偉和隊員們每天至少要巡視4處。

  “上冰第一件事,就是找腳印和車轍。”李朝偉邊說邊向四周看,“湖區冬天夜裡經常下雪,不法分子一般也是夜裡出動,很容易留下線索。”

  越往湖中走,越像走進了白色沙漠,轉身看,離湖邊似乎已經很遠了。李朝偉說:“再走幾公裡,湖邊的高山都看不見了,不過別害怕,我們晚上都走過。”

  有一次,為了人贓俱獲,隊員們夜裡出動,在寒冷的湖邊蹲守了5個小時。“凍得腳都不是自己的了。”李朝偉咧嘴一笑。

  “夏天也不容易。”李朝偉告訴記者,“那時大量親魚聚集在河口地區准備洄游,極易被偷捕人員盯上,我們就住在河邊,整晚不睡。”

  多次試驗,修建洄游通道

  記者趕到沙柳河的階梯式過魚通道時,水面已冰封。十幾級台階貫穿河道,流水成冰,使台階看起來圓柔光滑。

  每年6、7月份,這裡常見青海湖裸鯉成群結隊溯游而上的盛景,被當地人形象地描述為“半河清水半河魚”。

  “青海湖裸鯉成為溯河性魚類,與青海湖的水質有分不開的關系。”剛察縣環境保護和林業水利局技術員冬曲說,“湖水高鹽高鹼,壓抑性腺成熟,即便產了卵,受滲透壓影響,受精卵也無法進行胚胎發育。裸鯉需要通過頂水水流刺激促使其性腺成熟,另外,上游河水鹽度低,也是適宜受精卵發育的環境。”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布哈河、沙柳河、哈爾蓋河等主要流入青海湖的河流上都修建了攔河壩,用於河流周邊農田灌溉,但這也阻斷了青海湖裸鯉的洄游通道,成為裸鯉資源蘊藏量連年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2008年,冬曲和同事們在專家的幫助下,設計了全金屬的過魚通道。這種過魚通道長十幾米、寬1米、深60厘米,一頭放在攔河壩上,一頭放在壩下的水中,傾斜擺放,遠遠看去就像“搭”在攔河壩上。通道建成后,冬曲和同事們徹夜守在河道旁,觀察記錄青海湖裸鯉的通過率。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坡度,但由於通道較窄,過魚效果並不理想。他們隨即開始了第二代過魚通道——階梯式過魚通道的建設。

  “以沙柳河為例,原先壩高兩米,按照坡度試驗結果,將河壩分解成高約十幾厘米、長約兩米的十幾級台階,台階設計為凹槽式,裸鯉每越上一級台階就可以得到休息,”冬曲說,“現在,95%的青海湖裸鯉都能順利通過。”

  “階梯式過魚通道的建設,有效保護了青海湖裸鯉的自然繁殖力。”冬曲說,“這是解決青海湖裸鯉資源量下降問題的重要辦法。”

  悉心照料,加強人工增殖

  在冬季,每天早上9點,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就要拿上榆木錘頭,在結冰的室外養殖池上鑿出一個直徑約3米的孔洞,為冰面下的幾十萬尾青海湖裸鯉魚苗投喂飼料。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要負責青海湖漁業生態環境的監測和青海湖魚類種質資源的救護,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便是青海湖裸鯉的增殖放流。

  “青海湖裸鯉的增殖放流,選取的是在救護中心生長至10厘米的一齡魚苗,投入入湖河流。”救護中心技術員祁洪芳說,“為了加快青海湖裸鯉資源的恢復速度,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的工作十分必要。”

  每年4月中旬,青海湖周邊的山峰上冰雪消融,入湖水量增加,青海湖裸鯉匯聚至河口,開始溯游而上,人工增殖工作就開始了。技術人員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選取成熟度較好的親魚,經過相關操作程序,孵化出魚苗后,運回救護中心室外池塘培育。

  “一般來說,剛孵化的魚苗隻能攝食一些小型浮游動植物。”祁洪芳介紹,在室外池塘培育至10月份前后,隨著魚苗不斷長大,池塘中魚苗密度升高,這時工作人員就會選取70%左右的魚苗運輸至園區內的工廠化循環水車間培育。循環水車間24小時開啟供養機器,和室外池塘相比,同樣的水域面積可以承受更高的養殖密度。第二年的6月份,魚苗已長至10厘米左右,便可開展放流工作。

  據統計,2002年起,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累計投放人工繁育的裸鯉魚苗1億多尾,對資源恢復的貢獻率達到23%。

(責編:楊啟紅、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