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3西宁区县两会
增强“西引力” 把凉资源变成热产业
2月23日,西宁市城西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政府区长袁文代表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2022年西宁市城西区全面完成7类20项民生实事,交付了一份提气的“成绩单”。本网从大会获悉,2023年,西宁市城西区将增强“西引力”,把凉资源变成热产业。
开幕现场。人民网 陈明菊摄
27.6亿元“真金白银”直达市场主体,减退税规模全市最高;
获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科技型等企业12家;
恢复耕地53.35亩,建管并重让城区“颜值”更靓“品质”更优;
推行“线上+线下”智慧养老模式,家庭照护床位达980张,开展爱老幸福食堂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受益人数同比增长307%,获评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
……
“风急浪涌千帆过,唯有勇者立潮头。”7类2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幸福西区的标签更加闪亮,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西宁市城西区交上了一份提气的“成绩单。”
袁文向大会报告工作。人民网 陈明菊摄
报告中提出,2023年将不断增强“避暑旅游目的地”“西引力”,把凉资源变成优质的热产业。
悠悠河湟文化,彰显高原古城新魅力。以河湟主题为特色的唐道·637、力盟商业巷步行街、河湟里等主体街区,是西宁市城西区在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最生动的实践成果。报告中明确提出,城西区将坚持提质升级,迸发产业发展新活力。聚焦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扬优势、补短板、布局“新赛道”,加快构建具有西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力盟商业巷步行街入围。西宁文旅之声供图
新一年,西宁市城西区将持续深化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服务区建设,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整合资源,绘制全域旅游地图,谋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和特色街区,推进“吃住行游购娱”提质增效。
西宁市城西区唐道商圈。人民网 甘海琼摄
报告指出,2023年城西区还将打造非遗产业园、火烧沟生态文旅小镇,开发魅力西区文创产品,拉动文旅行业发展内生动力。积极争取更多省市大型文体活动落户西区,壮大环湖赛等重大活动带动效应,充分发挥文体场馆聚集优势。同时,还将大力培育托育、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军企业,试点推进力盟、唐道等商圈智慧化建设,不断扩大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影响力。
五峰书院文景书房。人民网 杨启红摄
此外,今年城西区将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在细微处改善城市品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品质城区展现全新面貌。
乘势者行,扬势者成。西宁市城西区综合施策,促进文旅产业、城市更新、品牌建设等各领域竞相发展,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增强“西引力”,在加快促进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生态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新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出台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
- 人民网西宁2月22日电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出台《青海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科技人才活力。 《方案》结合青海省科技人才工作性质和科技活动特点,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人才”三类,着力解决全省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的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等问题,改变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片面做法,破解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励以及唯帽子等倾向,合理设置和使用评价指标,避免对不同类型科技人才“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不同人才实行差别化评价。…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