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九:
西宁湟源:以县域医共体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近年来,湟源县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对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以县级医院为核心,乡镇卫生院为成员,村卫生室为网底,打造“以县促乡、以乡带村、三级互动、协调发展”的县域内紧密型一体化,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中医药服务基层。西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供图
政府投入强基层
湟源县注重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在财政能力薄弱的情况下,累计投入2.69亿元用于医共体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县乡村一体化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由医共体总院打包统筹管理,全力推动“六位一体”医防融合。每年给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财政补助550万元,乡镇卫生院60万元,有效减轻医院和患者负担。投入1900万元新建和维修改造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3所,对原有乡村医生、医疗设备、药品、基本公卫等医疗资源进行重新合理规划、配置,设立5所中心村卫生室,通过努力,各级医疗机构基础得到夯实,就医环境得到改善。
同时,医共体内推行院长年薪制,完善绩效管理和考核制度,优化医务人员薪酬结构,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年绩效工资总量由2016年的674.7万元提高至1139.4万元,县医院和中医院人员工资财政拨付比例分别由65%和70%提升至80%和85%,乡镇卫生院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医务人员绩效收入由8万余元增加至近10万元,乡村医生收入每年由1万元增加至3.2万元,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能力提升惠百姓
湟源县医共体核心医院以学科强院为目标,县医院建成11个省市重点学科及名医工作室,成功开展单孔腹腔镜、心脏支架植入等27项新技术,全面创建创伤救治、胸痛、卒中、危重新生儿和危重孕产妇救治等5大中心。县中医院巩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组建县域中医专科联盟,提升了各级医疗机构中医服务能力,中医药参与率达100%。依托“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打通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横向互联、纵向互通,实现基层机构与县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解决重复检验检查问题,切实方便群众、减轻就医负担。与此同时,对村卫生室实行规划布局、标准建设、行政管理、集中采购、绩效考核“五统一”管理模式,提升乡村一体化管理水平。开展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吸引周边其他县区农牧区群众就医,县域外患者就诊人次46604人次,比同期增长率6.47%。
整合资源促发展
坚持“强基层”发展理念,发挥县级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县级公立医院根据各分院上报的实际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开展“点单式帮扶”和“科室结对帮扶”。与北部战区医院、大连中医院等省内外11家医院建立了四季全覆盖、全年无间断的对口帮扶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经验共享、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全覆盖,通畅绿色转诊渠道”为内容的无障碍高效运行模式。通过“请进来”方式组建专家巡诊团下沉基层,“送出去”方式赴外培训学习,手把手带教,面对面示教,有效提高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县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加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团队的技术支撑,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融入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医共体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督导考核等,推动“以治病救人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湟源县通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筑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既做到县级发挥龙头作用,又保证了乡级中枢作用以及村级的网底作用,不同层级均得到有机整合,目前,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6%,基层首诊率上升至92%,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来源:西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西宁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秩序
- 9月4日,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逐步有序恢复全市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 自9月5日6时起,除全市高、中风险区继续实行管控措施外,恢复主城区“四区”之间人员、车辆有序流动;恢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源县、湟中区(含多巴片区)内部人员、车辆有序流动。…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