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州县动态>>海西

甬水注峻地 天波万里通

浙江宁波对口援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批宁波援青团队三年工作总结

浙江援青宁波工作组
2022年07月08日17:09 |
小字号

对口支援是党和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迈向共同富裕的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三年来,宁波市第四批援青团队在浙青两省、甬峻两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援受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援青新模式,圆满完成各项援建任务,光荣见证了天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时刻,与天峻各族干部群众共同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篇章。

一、三年主要工作情况

自2019年7月入青以来,宁波市第四批援青团队12名干部人才,围绕打造对口支援工作升级版和“出成果、出亮点、出模式”的目标,深入推进“甬峻连心同攻坚”三年专项行动,打造了一批具有宁波标识度的示范性援青成果,为把天峻建设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幸福融入了宁波智慧、贡献了宁波力量。

三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实现宁波援青“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高点开局。共下达援青资金1.01亿元,按照援青资金80%以上面向民生、80%以上面向基层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医疗、产业扶持等28个项目,资金到位率100%、资金拨付率100%、项目开工率100%、项目执行率100%。援青工作多次得到甬峻两地党委政府领导批示肯定,援青干部撰写的《宁波市推进青海天峻县对口支援工作问题和对策研究》荣获宁波市对口协作理论和工作研讨征文活动一等奖,工作组受到宁波市委、市政府表彰,荣获“宁波市对口扶贫协作攻坚组织工作奖”;团队中2人被评为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1人被评为宁波市“六争攻坚”好干部,1人被评为天峻县优秀共产党员,2人被评为青柴院“优秀教师”。

(一)三年来,我们始终聚焦构建立体互动机制,推进了全方位交流交融。

工作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援受双方交往交流交融机制,强化互访交流,架设两地加深友谊、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文化桥梁,推动两地“三交”工作走深走实。三年来正式组团互访交流72批次705人次,先后吸引3.6万宁波企事业单位职工来天峻疗休养。一是高层互访,形成机制。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宁波市人大副主任胡军、宁波市政协副主席高庆丰、宁波市原副市长王仁洲、原政协副主席陈云金等每年率团来青调研、慰问援青干部人才。青海省商务厅朱龙翔书记,海西州委副书记张纳军,常务副州长冯志刚,天峻县委书记马学太、张胜利,县长桑周等多次带队来甬回访。二是多层互动,手足情深。在双方高层的示范带动下,宁波市对口支援、交通、教育、卫健、总工会等部门,宁波市国内投资与交流合作协会、交通协会等社会组织等纷纷来青开展交流考察、项目帮扶。特别是与总工会、文旅局共同发动的“宁波万人游海西”活动,仅2021年就组织2.44万宁波企事业单位职工来天峻疗休养。三是文化走亲,越走越亲。天峻县人民政府在宁波南塘老街设立“天峻县文化旅游推广中心”,相继在宁波举办“神湖之源、净土天峻”摄影展、“魅力海西 绽放甬城”文旅推介等大型活动,每年组团赴宁波参加浙洽会、文博会、食博会,并在宁波公交、地铁、甬派等全方位宣传海西(天峻)旅游和文化。宁波市委宣传部为天峻创作了旅游歌曲《天峻恋歌》;宁波原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启元亲自为“天峻县民族高级中学”题写校名,将甬峻情谊刻进了藏族同胞的心里。

(二)三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四地”建设,构建互惠共赢机制,助力了乡村振兴产业升级。

工作组始终以青海“四地”建设为纲领,坚持市场导向、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不断推进甬峻要素协同,在助力天峻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甬商业务拓展。三年来,宁波产业援青取得“零”的突破,共引进项目9个,签约投资总额达36.3亿元,其中落地企业6家,注册资金达5500万元,帮助天峻新增就业岗位260多个。一是助力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2021年8月,在浙青两省主要领导见证下,宁海的东方日升、鄞州的中哲集团分别与海西签订新能源项目投资协议,前者已完成项目各项前期工作等待核准,后者研发成功高原PACK电池并受到牧区群众欢迎。二是助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海曙区的宁波高原之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天峻成立火焰蔘种植加工企业和牦牛奶营销企业,其中火焰蔘项目每年在海西种植约4000亩,平均亩产超5000斤,同步建成两条加工生产线,产品远销欧美,牦牛奶销售企业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元,公司荣获宁波对口支援产业合作样板企业。北仑区的洋洋海购在天峻建成投用年产100万棒的菌棒加工厂,并设立高原食用菌产业基地,产品打入青海、浙江市场。江北区的泰一健康与中科院西高所共同设立青藏高原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推出青海白刺果健康饮品。大力培育野血牦牛产业,建成投用宁波援青阳康乡野血牦牛选育基地,存栏野血牦牛增长1倍多,帮助牧民户均额外增收4000余元。三是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顺应青甘旅游大发展的良好趋势,引进浙商旅投、青海天润等文旅企业到天峻开发摄影小镇、百湖沙漠等旅游项目,前者已开工,全面建成后将改变天峻有景点无景区的历史。牵线中国美院与天峻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织合玛设立艺术研学基地。引进浙江乐码摄影在天峻开展藏式婚纱旅拍,积极发展面向青藏高原的新型文创业务。宁波市总工会、文旅局首次联合在海西设立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5处。鄞州区的珞桐文化与海西州投合资成立海西州投海外国际旅行社,推出高原“沉浸式”旅游线路,受到市场热捧。

(三)三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大平台搭建,构建智志并扶机制,拓展了对口支援格局空间。

工作组立足实际,与受援地党委政府协同配合,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搭建工作载体,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推动受援地产业链、技术链创新,不断扩大对口支援格局空间。三年来,我们新设立3个产业合作平台,2个名医名家工作室。一是创新产业合作平台。紧盯青海“飞地经济”,2019年8月成立青海宁波商会,现已成为甬峻项目投资合作的主要载体。探索区域经济合作常态化,成立宁波首家面向对口地区的协会——宁波国内投资与合作交流协会甬峻协作分会,聚力宁波企业资源定向帮扶天峻。市委组织部引入宁波“海高会”举办“宁波智库·天峻行”活动,23名宁波“3315计划”专家被天峻县科创园聘为创业导师。促成海西州人民政府在宁波对口合作服务中心设立海西招商引智联络站,成为海西在甬开展产业合作的桥头堡。二是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宁职院在海西设立“国家级教学名师孙向东工作室”,帮助当地培养了10多名职教实训师资;援青教师申报的《基于EDA的高职院校二级院系绩效研究》获得青海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聚焦指尖经济,以藏绣技艺为基础,设立总面积800多平的天峻县藏式手工艺品加工厂,并举办藏式手工刺绣技能培训,培育绣娘100多位,有力地推动了藏绣艺术的产业化转型与传播。三是建设名医名师工作室。宁波市卫健委在天峻县人民医院设立宁波-天峻名医工作室,重点开展社区医疗结对帮扶。象山县人民医院每年选派4名业务骨干赴天峻支医,实施当地各类首例手术30多台。定期组织宁波李惠利医院、宁波眼科医院等专家来天峻义诊,帮助牧民群众解决看病难题。四是完善干部培训平台。依托宁波大学、宁波市委党校、宁波国际海丝旅游推广中心等,每年组织天峻干部职工赴甬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培训,3年来共培训12批次350人次,特别是2020年举办的导游人才培训,30名牧民学员回青后均解决了工作岗位。

(四)三年来,我们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构建电商扶贫机制,开辟了消费协作新战场。

工作组坚持数字赋能,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了“净土天峻”区域公共品牌和“甬丽峻”电商消费协作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销青海特产5000余万元,年均增速达50%,宁波成为天峻特色农畜产品在青海之外第一大消费地。一是完善销售平台。深入挖掘天峻特色农畜产品优势,推动破解销售渠道狭窄瓶颈,创立推广“净土天峻”区域公共品牌,在宁波山丘市集开设天峻城市形象展示中心——青海天峻馆,并开出10家品牌连锁店。二是优化物流平台。针对青海发货物流成本高、配送速度慢问题,发挥宁波作为国家物流中心城市优势,协调湖源牧业将牛羊肉全国物流分拨中心设到北仑,直接节约10%快递成本。三是创新营销渠道。坚持线上线下齐抓,投入运行“青海天峻馆”电商平台,创设“抖青海”“天峻山”抖音公众号,挖掘天峻民间歌手和艺术家,大力发展牛羊肉直播带货,在海西州脱贫攻坚现场会上得到充分肯定。四是促进资源共享。邀请洋洋海购在天峻设立进口商品爱心超市,售卖海西人民喜闻乐见的保税进口商品、宁波当地特产,2021年“甬丽峻”电商被海西州商务局认定为海西首家进口商品直销平台。

(五)三年来,我们始终聚焦社会性援助,构建供需交互机制,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工作组立足天峻所需、宁波所能,有的放矢搭建帮扶通道,实施“甬爱”系列帮扶计划,努力促进社会援助的精准化、高效化,累计募集计划外资金物资2500多万。一是助力完善民生设施。为改善天峻百姓出行环境,宁波交通部门众筹400万元,建成甬峻铁路广场,有效提升天峻火车站服务水平,为天峻县2.3万群众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针对牧区饮水难题,持续募资800余万在8个偏远乡镇实施了光伏提水工程,惠及1300多位牧民、3万余头牲畜。二是助力优化医疗设施。宁波各地慈善总会捐赠400多万资金,帮助天峻县人民医院添置16排CT等医疗设备。2020年新冠疫情最紧张时刻,青海(宁波)商会发起“共抗疫情 助力复工”募捐,为天峻筹集大量善款和医用口罩,缓解了当时防疫物资严重不足问题。实施牧区健康小区项目,在全县10个偏远牧区乡镇卫生院建设集成化健康小屋,为广大牧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更为便捷的健康诊疗服务。三是助力完善教育设施。宁波市教育局向天峻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网上课堂软硬件。相继实施“华茂彩虹计划”“暖心照明工程”“思源基金计划”等,帮助天峻县中学、苏里乡小学、阳康乡幼儿园等解决用电照明、教学设备配置问题。针对牧区素质教育存在的困难,实施天峻县青少年科学素质训练拓展中心工程,建设机器人、3D打印、VR体验等现代化科技教育馆,受到师生欢迎。四是驰援玛多地震灾区。5.22青海玛多7.4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宁波市服装协会短短一周内为震区复课学生筹集到总价值175万元的4000余套御寒衣物,充分展现宁波速度与宁波温度。

(六)三年来,我们始终聚焦规范化管理,构建闭环管控机制,保障了援建项目高效实施。

工作组以中央和浙青两省援建项目管理办法为依据,注重实效、严格管理,推进援青项目高效规范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天峻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向好、向优发展。三年来,累计投入援青资金1.01亿元,建成28个民生实事项目。一是注重深度谋划。援受双方共同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保持特色”原则,在浙青两省发改部门指导下每年联合编制年度计划,确保了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组走遍全县3镇7乡,走访调研300多人次,高质量完成宁波援青规划编制任务。二是创新管理方式。援受双方共同出台天峻县援青项目管理办法,对援青资金集中支付、结余回收、备用金使用等做出具体规定并严格执行。强化援青项目实施、监管的常态化沟通,引进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创设“红黄绿”三色管理法,每季度召开推进会,每月通报进度,不定期开展抽查,以挂图作战方式,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平安廉洁。三是构建管理闭环。年初,分解落实年度计划任务,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规定时限,确保职责到岗到人;年中,高规格召开援青工作例会,督办交办事项,通报工作进展;年末,强化考核以及结果运用,将对口支援工作考核列入全县各部门领导班子目标考核,作为一级考核指标。

(七)三年来,我们始终聚焦系统性谋划,构建协同推进机制,确保了分管领域亮点纷呈。

宁波援青干部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分管财务审计、招商引资,在天峻县除援青外还相继分管文体、旅游、广电、民政、政务监督、残联等部门。与上一批相比,人手减少一半,分管部门增加一倍,工作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但依然坚决执行县委部署,积极履行“一岗双责”要求,带领分管部门同志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先后配合做好中央扫黑除恶专项督查、中央环保督查等工作,相继牵头举办青海省“国投杯”高原摩托车场地挑战赛、中国天峻首届哈拉湖冰雪英雄大会、“雪域净土 海西天峻 拥抱丽水再出发”摄影展等大型活动,并连续三次登上央视;组织举办的天峻县“智阁鲁如”文化旅游艺术节,获评“2021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中,靠前谋划、精心组织,促成天峻县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切切实实扩大了天峻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宁波智慧。分管的天峻县文旅局每年考核优秀,天峻县残联连续被评为海西州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八)三年来,我们始终聚焦政治性引领,构建党建为先机制,锻造了新时代援青铁军。

工作组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整合各项职能,推动业务融合,加强内部协同,强化示范引领,守牢安全底线,使前方工作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一是政治引领,担当作为。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天峻县,发扬“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努力克服高寒缺氧、干燥失眠、水土不服等困难,坚持浙江“三地一窗口”要求,高标准开拓业务。持续开展“抢速度、查短板、强服务”大调研大比拼活动,组织全体援青干部人才深入一线,深化“三服务”,先后解决群众诉求80多件。二是党建为先,凝心聚力。整合自然资源部挂职干部和当地力量,成立天峻援青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努力把浙江“红船精神”、青海“两弹一星”精神落实到援青中,坚决发挥党组织在援青中的核心作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提前谋划、精心设计,建设天峻县党史教育馆,助力拓展基层党建阵地。三是知行合一、严守规矩。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确保在法纪轨道上、在安全前提下推动自我变革。坚定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两个责任,健全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工作组内部管理制度3项。落实日常监管措施,每年组织开展以廉情分析、廉政风险点清单梳理、承诺书签订等“十个一”为主题的清廉工作组集中活动月,为援青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几点体会

(一)谱写新时代宁波援青新篇章,必须锚定一流标准,持续提升对口援建的高度

近年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在青海叠加推进,特别是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将对口支援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题中之义,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援青工作的内涵和领域。三年对口支援工作,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援青工作,要始终保持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坚持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力,及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弱项,坚决补齐短板,不留盲区和空白。要不断拓宽“跳出天峻看天峻”的思维视野,促进援受双方向两地长期互利合作共赢转变,提升援青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互补性、可持续性,逐步完善援青工作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体系化、体系品牌化。要不断增强“祖国‘聚宝盆’”的发展自信,集合集成各方面的智慧和经验,推动宁波先进经验做法与天峻实际相结合,加强援青工作的顶层设计,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在重点领域谋划、打造好一批有代表性、有宁波标识度且值得推广借鉴的项目和成果。

(二)谱写新时代宁波援青新篇章,必须厚植特色优势,持续提升守正创新的力度

海西州矿产资源富集,太阳能、风能、旅游、特色生物、等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地处青藏新甘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战略地位重要,交通区位优越。改革开放以来,海西从一个传统农牧城市发展为新兴工业城市,从基本温饱迈进全面小康,每一次跨越发展,都留下了改革创新的烙印。三年对口支援工作,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援青工作,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发展产业援青、教育援青、医疗援青、智力援青、文化援青等,更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迭代升级。要坚定不移加大改革创新开放力度,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天峻发展与改革的增长点和突破点,勇趟改革“深水区”,着力提升援青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探索拓展新领域。要善辟发展“新路径”,向深层次的智力支援、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精准性的民生项目持续发力,向数字化、科技化要增量,推动天峻产业链、技术链、数字链创新。

(三)谱写新时代宁波援青新篇章,必须践行人民至上,持续提升家国情怀的温度

第四批宁波援青团队自入青以来,始终把天峻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重视民生、体恤民力、施教于民、顺从民意、与民同乐,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援青工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三年对口支援工作,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援青工作,必须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到更高的维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带着对这片土地、对这里人民最深厚的感情,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天峻有我、不负天峻”的拼搏精神,砥砺奋进、踔厉奋发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天峻群众的“幸福指数”。

无悔三载援青路,一生难忘甬峻情。三年扎根雪域,奋战高原,给予宁波援青人一腔无所畏惧的勇气;三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磨砺出大家坚韧不拔的铮铮铁骨。“不畏风沙遮望眼,江南春雨化绿洲”的援青岗位历练已成为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展望未来,甬峻情深,携手并进,高原共同富裕“重要窗口”建设必将繁花似锦;自我归零,不改初心,奋楫勇进,我们定将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宁波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新征程中,不负韶华,再立新功。(来源:浙江援青宁波工作组)

(责编:杨启红、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