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遇见原子城|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

张莉萍
2022年07月06日15:05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2020年的秋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专职教师马晓燕赶赴西宁,接一位特殊的老人。老人名叫边文鼐,是221基地的老职工,虽已有86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精神抖擞。

三十年后重回故地,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从西宁驱车赶往海北州的路上,老人一直望着窗外。“快停车、快停车,我想下去看看。”没等车停稳,边文鼐已经“跳”下车,快速来到路边一座石碑前,泪眼盈盈。221基地,曾经金银滩热火朝天,而今如诗如画,奋斗过的景象像电影一样回放,老人已然泪流满面。

来到海北的第三天,边文鼐老人凭着记忆找到了当年自己住过的那栋楼,“看看,三楼的那一间就是我的家。”说话的瞬间,老人捏紧了儿子的胳膊,“变化太大了,我们国家越来越好了!”

221基地旧址。人民网 张莉萍摄

青海原子城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又被称为221基地,是中国原子能工业发展的摇篮,作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究制造基地,这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

20世纪50年代,为了应对西方对我国的核威胁,国家做出了要自己研制原子弹的决定,于是数万大军和全国顶级科技人才汇聚到金银滩草原,在这里建设了中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历尽艰辛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让新中国真正站了起来。

如今,新一代的年轻人接过了老一辈的“接力棒”,正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而努力。“90后”马晓燕是“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的一名专职教师,每次带学员在上星站现场教学时,都会有新感悟。为让更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留存下来,马晓燕与学院其他老师多次赴北京、苏州等地,采访记录50余位221基地的老科研人员、部队指战员的事迹, “那个年代,科学家和每位工作人员所作出的贡献,是我们难以想象到的,每进行一次现场教学,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就会加深一些。”马晓燕说。

正在上星站现场教学的马晓燕。人民网 张莉萍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有26名专职教师,年龄最大的89年,最小的98年。时光呼啸,那个光荣的时代结束了,但是“两弹一星”精神永存,在中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新时代的年轻人,在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 两弹一星”精神。

原子城是一片英雄之地。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于敏……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来时风华正茂,走时白发苍苍,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我们念他们的名字,听他们的过往,他们的故事被我们熟记。

4名女大学生在221基地帐篷前合影。人民网 张莉萍摄

在原子城纪念馆,马晓燕又讲了一张照片的故事。“当时4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女大学生在221基地帐篷前合影,由于221基地严格的保密制度,这张向家人报平安的照片不得不被雪藏40多年。直到基地退役,她们才公开这张照片。”221基地的每一个人都隐秘又伟大。

一分厂旧址。人民网 张莉萍摄

我们看着你度过风雨,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所以,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要向昨天的你们和今天的你们,都说一声“谢谢”!

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

(责编:杨启红、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