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湟中:星火成炬 汇涓成海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凡人,那些珍贵的凡人,就在你我身边,同样是高楼大厦不可或缺的一砖一瓦一钉一沙。
星火成炬,保你食安。
食为民本,民为国本。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温饱成了身处封控区群众最关心的事,也成了一线工作人员们最操心的事。
5月15日晚,已连续在湟中区多巴镇抗疫一线奋战多日的党员干部们,来不及卸下白天的疲惫,伴着夜色又忙活起来,“党员先锋服务队”42名队员,搬运物资、分类、打包、消毒,分工明确一气呵成。1069份蔬菜包、432箱牛奶、200多份急需药品,以最快的速度在封控小区内开始逐户配送。“蔬菜送到家里还很新鲜,辛苦你们了!”居民们真心感谢,党员干部们累并快乐着。
送到湟中区多巴、甘河滩等5个乡镇封控区的蔬菜、牛奶与湟中区稳价保供的其他物资都是由重点商超、粮油企业、大型生鲜蔬菜基地运送到湟中来的,在市监、应急、公安、交通、乡镇、村(社区)等各部门的共同协作下,最终到达居民手中,温饱的保障换来了群众的心安,也换来了心贴心的温暖。
5月9日至15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72人次,现场检查超市66家次、蔬菜水果店43家次、肉铺14家次、药店28家次,通过微信视频检查超市5家次、蔬菜水果店4家次、肉铺1家次、药店1家次。针对检查中存在的未经允许擅自营业、扫码测温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张贴红牌停业整顿11家,张贴黄牌警告1家。每日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布蔬菜、猪牛羊肉批零差率参考指导价格,建立价格监督检查日报告制度,发布《湟中区疫情防控期间稳价倡议书》,引导经营户不信谣、不传言,及时关注官方信息。用细心实干切实保护群众吃得安心放心。
星火成炬,护你周全。
“虽然居家学习,但是孩子的课程都没耽误。马上要参加高考了,复习内容老师们早早地做了仔细的安排。”
三尺讲台为师,一线战疫为士,湟中区1023名教师加入到一线的志愿服务中,穿起防护服的他们成了最坚强的人,脱下防护服录制网课时他们又是最耐心的人。
区水利局要求各供水单位24小时待命,坚决做到供水安全不间断。部分援宁医护人员抵达湟中后,拦隆口渠管理所、小南川水库管理所和国寺营渠管所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快速为他们接通了自来水,保障了方舱医疗车的正常使用,解除了医护人员们的后顾之忧。本轮疫情期间,局机关和11个基层水管单位12座水库、4座水厂留守保障人员60人,保证了全区397个村(社区)的用水安全和20万亩农田的苗灌任务。
区税务局开通退税受理专线,由专人负责受理,并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方式积极指导纳税人通过网上办、远程办进行退税申请,将业务延伸至纳税人和缴费人“家门口”,确保纳税人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区法院审管办肩负起审判管理工作重任,根据收结案动态,及时确保案件点结、审限变更等审核工作的完成,尽最大可能将疫情影响降到最小。
区社保局推出社保业务“网上办”服务,并公布紧急业务联系方式,由专人做好业务解答和指导工作。网上就可以办理职工参保登记、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申报与变更、参保单位基本信息变更,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临时生活补助等社保高频事项,疫情期间服务群众不打烊。
湟中区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安排部署,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和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屑职于行,真正将作风建设、能力建设贯穿工作始终,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紧张开展的同时,及时、务实、高效地解决特殊时期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保障,血浓于水的天然关系便成了驱散黑暗的又一盏明灯。
平安健康本是我们最朴实的愿望,而疫情之下的平安健康,浸透了湟中区连续作战的1739位医护工作者的汗水,彰显着湟中区全体党员干部的坚定信念,承载着46万湟中人共同的决心。越是经历巨大冲击,越是能检验成色、底色,湟中区党群干群守望相助、同心协力,星火成炬,汇涓成海,势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来源:西宁市湟中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10.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青海3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 人民网西宁5月15日电 本网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青海省2022年第一批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10.9亿元,实施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共和盆地沙漠化防治及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3个重点项目。 为全面推进青海省重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结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等专项规划和工程建设实际需求,目前,青海省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分解转下国家投资计划,并督促有关单位做好年度初步设计(或作业设计)的编制、审核和报批工作,指导实施各项工程。…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