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州縣動態>>海西

在高質量發展中書寫財政答卷

——2022年海西財政工作綜述

2023年02月24日17:21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一串串閃光的數字和一項項惠民舉措,不僅振奮人心,更是走心、暖心、貼心。2022年,海西各級財政部門全面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堅決扛起“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政治責任,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經濟政策精准實施,“三保”支出底線切實兜牢,重大戰略任務全力保障,基本民生短板加力補齊,全州經濟運行及財政預算執行總體平穩。

精准施策促發展

一年來,全州各級財政部門不折不扣落實落細國家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釋放政策紅利,超54億元政策紅利惠及市場主體,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達44億元,讓“真金白銀”以最快速度直達企業,助推“四地”建設高質量發展。聚焦國家穩住宏觀經濟政策導向,積極爭取上級轉移支付110億元,有力推進海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文旅產業發展良好。海西州委宣傳部供圖

文旅產業發展良好。海西州委宣傳部供圖

州財政局副局長劉斌說:“今年,我們落實助企紓困措施,組織企業申報扶持項目211個,累計下達各類扶持補助資金1.14億元,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與創業創新﹔安排1000萬元支持全州加快旅游業復蘇扶持措施落實落地,全力支持旅游市場主體復蘇﹔加大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2022年全州採購合同中小微企業份額16.2億元,佔政府採購總規模的99%以上﹔積極推進‘政採貸’業務,推動政銀企合作,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局﹔落實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政策措施,切實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2022年,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帶動州內主要工業產品價量齊升,對稅收的拉動作用明顯。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9億元,增長87%,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94.7%,全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1.2億元,增長27.9%,預算執行率達到90.2%,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談起2022年收入完成的情況,州財政局局長楊中強表示:“在全面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背景下,強化與稅務、人行的聯動機制,主動對接服務,做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分析研判和重點稅源監控,堅持依法征收、應收盡收,應享盡享,確保收入實現平穩增長,收入質量大幅提升,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提前3年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助力海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省發展作出了海西貢獻。”

驕人的成績,展現出了勤勞勇敢的財政人在全州財政蓬勃發展中的新氣象。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成之惟艱。也充分說明,我州財政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充分發揮,為推動全州經濟迎風破浪、行穩致遠提供了有力支撐。

民生事業有溫度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22年,全州各級財政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把財政資源配置到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全州民生投入157.4億元,佔總支出的82.3%,增長65.8%。

群眾喜獲豐收。海西州委宣傳部供圖

群眾喜獲豐收。海西州委宣傳部供圖

州財政局副局長龔春梅說:“我們圍繞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集中財力優先保障就業、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文化體育、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基本民生和重大政策、重點項目支出,確保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相適應。”

這一年,全州各級財政部門兜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助推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升級,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更高品質生活需求,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兜牢底線防風險

過去的一年,州財政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兜牢“三保”底線。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債券政策,全年爭取債券資金12.78億元,加強債券資金監管,積極籌措資金完成化債任務,守牢政府債務紅線底線。州財政局副局長趙華說:“作為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債券是擴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也是拉動投資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我們加大地方政府債券項目審核力度,合理確定債券申報發行額度,嚴格落實政府債務全流程管理,積極籌措資金完成化債任務。”

牛羊養殖。海西州委宣傳部供圖

投放飼料。海西州委宣傳部供圖

全州各級財政部門時刻牢記“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繃緊防控風險的弦,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加大財政風險防控力度,持續加大財力下沉力度,省州下達財力性補助資金46億元,增長10.2%,確保各級財政安全平穩運行。

財政效能大提升

2022年,全州各級財政部門堅持系統思維,創新工作方式,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充分利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加強事前績效目標審核,實現預算執行和績效目標“雙監控”,扎實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推動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以預算績效的硬措施督促各部門管好錢,花好錢,持續提升財政資金的效益。

財稅體制改革縱深推進。高效推動預算管理一體化進程,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全州711家預算單位全部納入一體化系統,實現了資金從預算安排源頭到使用末端全過程來源清晰、流向明確、賬目可查﹔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政府採購意向公開工作,公開政府採購項目意向1031項﹔成功上線運行政府採購電子化評標系統,積極開展電子賣場價格巡檢,為促進公平競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供保障。

風卷紅旗過大關,勇立潮頭唱大風。楊中強表示,2023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海西財政始將始終樹立全州“一盤棋”思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凝心聚力、擔當實干,將繼續全力穩住財政收支大盤,著力保障重大戰略實施,有效推動財政可持續性,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譜寫海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財政力量。(來源:海西州委宣傳部)

(責編:況玉、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增強“西引力” 把涼資源變成熱產業
  2月23日,西寧市城西區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政府區長袁文代表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2022年西寧市城西區全面完成7類20項民生實事,交付了一份提氣的“成績單”。本網從大會獲悉,2023年,西寧市城西區將增強“西引力”,把涼資源變成熱產業。…
青海出台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實施方案
  人民網西寧2月22日電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出台《青海省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推進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科研誠信為基礎,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人才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科技人才活力。 《方案》結合青海省科技人才工作性質和科技活動特點,將科技人才分為“基礎研究人才”“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人才”“社會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務和實驗技術人才”三類,著力解決全省科技人才評價機制中存在的分類評價不足、評價標准單一、評價手段趨同等問題,改變將論文、專利、項目、經費數量等與科技人才評價直接挂鉤的片面做法,破解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勵以及唯帽子等傾向,合理設置和使用評價指標,避免對不同類型科技人才“一把尺子量到底”,對不同人才實行差別化評價。…
奮進的春天|高原煙火氣中潛藏的消費復蘇
  顧客們忙著挑選菜品,服務員們“跑著”服務……近日,青海省茫崖市創業路一家餐飲店總是一派熱鬧景象。“每天下午6點左右進入高峰,日均人流量大約200人左右,翻台快,每晚忙到12點左右才能喘口氣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