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原創稿件

奮進的春天|青海西寧:翻越崎嶇變坦途 凝心聚力向未來

劉沛然
2023年02月18日09:29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西寧城區,滋養河湟谷地匯入黃河后東流入海——如今,湟水河西寧斷面水質從數年前的劣Ⅴ類改善至2022年底的Ⅲ類要求﹔

在西寧南川工業園區,光伏、鋰電、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產品正在裝車,發往全國各地——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讓西寧市2022年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1.8倍﹔

春節前夕,西寧市城西區虎台街道殷家庄社區“石榴籽”家園充滿歡聲笑語,社區各族居民共敘民族團結情,喜迎春節——截至2022年底,西寧市共打造14家社區“石榴籽家園”,再度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榮譽﹔

……

未來的西寧啥模樣?

西寧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會現場。人民網 況玉攝

2月14日,在2023年西寧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西寧市人民政府市長石建平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今后五年,西寧將聚力高質量發展,聚力生態環境保護,聚力打造幸福城市,聚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聚力推進安全發展。

“西寧首位度高,省委省政府對西寧引領全省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寄予厚望,全省人民希望在西寧能夠享有更優質的公共服務、獲得更公平的發展機會,發揮省會優勢、彰顯省會擔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上走在前作表率是我們矢志不渝的使命。”石建平表示。

穩發展、促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拉晶、截斷、開方、平磨……走進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1100台單晶爐正在運轉,機器轟鳴,熱火朝天。

2021年3月,高景太陽能50GW單晶硅棒項目一期在西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開工建設﹔6月,該項目順利試產,青海高景二期項目實現1100台單晶爐全部投產。

“2023年,我們不僅要降低成本,還要做到對生產的優服務、零干擾,利用機械化給員工減負,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單晶制造車間主管蘆增生說。

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檢查生產情況。人民網 況玉攝

在西寧,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視已成為眾多高精尖企業落戶這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西寧市《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未來五年的規劃中,將“聚力高質量發展”放在了“五個聚力”之首:立足建設產業“四地”,做大做強做優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積極培育支柱產業,提升服務業發展質效,布局“新賽道”、搶佔“制高點”,加快構建具有西寧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當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2月15日,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陳瑞峰參加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別組討論,他強調要搶抓發展機遇,做強支柱產業、壯大市場主體、推動轉型發展、厚植城市情懷,西寧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當好服務企業發展、服務企業家自身發展的“店小二”,用心用情用力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讓企業在西寧真正有家的感覺。

這並非隨口說說,而是西寧市近年來一以貫之的做法。

2022年,西寧市堅決落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出台助企紓困十大行動等措施,開展“三沉三跑三發揮”暖企穩商紓困行動,大企業、大項目落戶數量達近年之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6.9%,連續24個月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對全省貢獻率達70%。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8倍,單晶硅、碳纖維、光纖、多晶硅等特色優勢產品增勢強勁。開發區規上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對全市貢獻率達98%,增速創近十年新高。

西寧市人大代表、民營企業家劉光喜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今后,我們將不斷做好補鏈延鏈強鏈,利用光伏產業發展優勢,投資建設三氯氫硅項目,使企業產品結構調整更加具有柔性。啟動智慧工廠一期建設,實現企業智能化管理升級,與國內頂級科研院所合作,持續探索電子化學品生產技術。”

抓生態、優環境不斷筑牢西寧生態本底

西寧是一座“十”字形的城市,夾在南北兩山中間,而這兩座大山坡陡溝深,土壤貧瘠,是一片干透了的山體。

1992年,年近古稀的尕布龍擔任西寧南北山綠化專職常務副總指揮,並組織成立綠化專業隊,從此一年四季,尕布龍幾乎天天都為綠化奔波,“黨把我從一個放羊娃培養成領導干部,組織信任我,讓我把兩山綠化好。我要為黨的綠化事業再出最后一點力,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綠色西寧。人民網 甘海瓊攝

時光飛逝,如今的西寧已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完成國土綠化7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7%,草原綜合植被蓋度61.2%,治理水土流失100余平方公裡,入選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6%,尕布龍老人心心念念的南北山綠化工程已開展到第四期。

從“缺林少綠”到“綠水青山”再到“雙碳”行動中先行先試,這背后是西寧市胸懷“國之大者”,准確把握“三個安全”戰略定位,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夯實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生態本底的具體實踐。

2023年,西寧市將啟動新一輪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南北山四期、環城生態公園等重點工程,實施國土綠化19.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7.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保持在60%以上。落實“林(草)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強化自然資源監管保護力度。積極推動西寧國家植物園建設,打造生態體驗和自然教育平台。完成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布設35處生態定位監測點,基本建成自然保護地生態監測系統。

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處在世界屋脊的西寧而言更是如此。

“為了筑牢綠色生態屏障,多年來我市上下萬眾一心,堅持不懈,在青藏高原‘種’出了一座森林城市。如今,在這座森林城市中,西寧的群眾收獲了一片幸福,綠色發展的理念讓幸福西寧行穩致遠,如何將這種因‘綠’而生的幸福感長久地留住成了我們心中的奮斗目標。”西寧市人大代表、市南山綠化指揮部綜合辦公室主任祁斌表示,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將繼續切實用智慧和力量筑牢西寧“綠色屏障”。

強團結、辦實事擦亮西寧幸福城市“招牌”

湟水河畔,西寧童夢樂園游人如織,一座名為“石榴籽園”的主題街區人氣格外高,這裡共有56間商鋪,匯聚了56個民族的民族美食、特色工藝品等民風民俗——取名石榴籽園正寓意著56個民族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在西寧市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中心學校,校園內民族團結進步主題黑板報、民族傳統文化展示板等讓人目不暇接。“讓民族團結進步走進課堂、走進師生心裡,我們將這種理念貫穿課堂內外。”學校教師何發珍介紹道。

“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青海是民族大省,也是移民大省,作為省會,西寧市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多文化交融,是中華民族團結共融、多元一體的典型地區。在這裡,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大事。

西寧市城西區文亭巷社區的民族團結宣傳牆。人民網 楊啟紅攝

團結就是力量。今天的西寧,聽到的是各民族群眾對黨和政府給予他們支持幫助的由衷贊美,看到的是各族群眾水乳交融的幸福生活,感受到的是各族群眾休戚與共、團結奮進、安居樂業的喜人景象,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已融入西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更融進了當地每個群眾的心裡。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創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好樣板。”2023年西寧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未來五年,西寧市必須聚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

今年,西寧將鞏固深化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成果,積極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市,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合發展品牌。深化城市民族工作,推動社區“石榴籽家園”全覆蓋。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十進”活動,深入開展“三項交流計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實施少數民族發展項目,優先支持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成績來之不易,未來成長可期,但發展是久久為功,不是一蹴而就,應該看到,西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2022年是西寧發展極不平凡、殊為不易的一年,挑戰之大、責任之重史所罕見。展望未來,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考驗與驚濤駭浪,隻有敢為、敢闖、敢干,才能讓崎嶇化為坦途。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