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青海|西寧以“鏈長制+包保制”助力產業快速發展
原標題:青海西寧以“鏈長制+包保制”助力產業快速發展
光伏企業在這裡扎下根(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圍繞重點產業,青海西寧推行“鏈長制+包保制”,以精准招商和靠前服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企業生產更穩、產業鏈條更強。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西寧光伏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00億元,是2021年同期的3倍多。截至2022年底,西寧已聚集多晶硅、單晶硅、組件等光伏產業鏈企業13家。
冬日的青藏高原,朔風凜冽,雪花漫天。走下飛機,廣東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徐志群不由得打了個寒顫。當時是2020年12月,他正在全國各地考察,確定新廠選址。
西寧南川工業園區的工作人員裹著棉衣,等在機場門口。隨后的座談中,聽工作人員談起本地的各種優勢,自信又專業,徐志群堅定了投資決心。
這一切,源於西寧推行的“鏈長制+包保制”,工作人員懂技術、會服務,確保龍頭企業招得來、落得下、穩得住。
截至2022年底,西寧已聚集多晶硅、單晶硅、組件等光伏產業鏈企業13家。2022年前三季度,西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25.8%,連續21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西寧光伏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00億元,是2021年同期的3倍多。
近日,記者走進園區,探尋企業從引進、落地到運營的故事。
引進——
瞄准領軍企業,精准招商
青海發展光伏,優勢得天獨厚:大片戈壁荒灘,年日照時長超過2500小時,太陽能資源理論可開發量35億千瓦。
“十三五”時期,青海明確,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西寧抓住機遇,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千億級光伏產業集群的目標。
集群發展,需要企業托舉。
2021年,招商引資成了西寧的“一號工程”。招商講求精准,為此,西寧印發了《西寧市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依托產業鏈鎖定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瞄准短板弱項,開展靶向招商。產業鏈之一,便是光伏制造。
為徐志群接機的情景,南川工業園區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任志斌記憶猶新。當時,他剛到南川任職,那是他參與對接的第一家企業。
在辦公室,任志斌拿出一張地圖,笑著說:“這可是‘行動指南’。”記者湊近看,產業鏈各環節的龍頭企業、配套企業、重點項目,其名稱、位置一清二楚。他指向廣東珠海一隅:“廣東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部在這裡,主要生產硅片,是鏈條中游的領軍企業。”
“鏈長制”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各市級領導抓分鏈,各行業領域專家、部門協同推進的鏈長工作機制。南川工業園區作為光伏產業的集中承載地,成立包括園區管委會主任在內的工作專班,任志斌是成員之一。
2020年末,專班邀請企業實地考察,詳細介紹了營商環境、用工用地成本等。考察時間僅有兩天,卻給徐志群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作人員干事創業勁頭足,氣溫雖低,但大家內心火熱。”
一周后,雙方在上海再次見面。“從原材料到光伏面板,再到‘綠電’應用,青海光伏產業鏈形成閉環,投資西寧,也是投資未來。”工作專班信心滿滿。
最終,雙方敲定180億元的直拉單晶硅棒投資項目,分3期建成,全面投產后,年產能將達50吉瓦。
落地——
全鏈條保障,全方位服務
2020年12月31日,徐志群帶著團隊飛往西寧。當天,團隊與南川工業園區工作人員舉行了第一次協調推進會,最終選定了園區南部片區約830畝的地塊。僅僅一周后,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汪奇任副總經理。
“團隊臨時辦公室就設在園區管委會大樓,企業注冊時,工作人員手把手指導,全部辦結不需要走出樓門一步!”汪奇說。
2021年3月12日,西寧舉辦當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望著空中彩緞飛舞,汪奇卻有些擔憂:作為高載能企業,現有變電站無法承受負荷,必須新建110千伏變電站。新建變電站,是個大工程,不僅要審批,線路經過村庄,還要商討相關事宜。
汪奇把問題反饋至園區,工作人員向他保証,一定協調解決。
原來,2021年,西寧出台《西寧市市級領導干部包保重點項目責任方案》,按照一個市級領導包保、一個工作專班跟進、協調解決一批問題、推動企業發展上一個台階的“四個一”包保模式,主動對接、靠前服務,從項目立項審批到開工建設直至竣工投運,做好全方位、全過程的組織協調服務工作,確保“小的問題不過夜,重大問題不過月”。
園區規劃建設和土地管理局隨即成立專班,向上級匯報項目建設必要性的同時,耐心做好相關工作,解決了土地使用難題。
程序跑通,轉入建設。施工現場,200多人揮汗如雨,園區工作人員24小時盯在現場,12座27米高的鐵塔,翻山過坎,綿延2公裡多,僅用20多天,便搭建完成。79天后,變電站投入運營。
“不止高景,幾乎每一家園區企業,都有引以為傲的建設速度。”任志斌笑著說。
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高純晶硅,是光伏產業鏈上游的重點企業,2021年4月在園區注冊成立。建設時發現,兩條長達11.2公裡的天然氣管線橫穿項目地塊,不遷線便無法生產。
這兩條天然氣管線是國家西氣東輸的重要管線,西寧市和南川工業園區的企業包保干部多次前往新疆、甘肅等地,與管網企業召開專題協調會,研判改遷事宜。最終,項目動議到改遷完成僅用70余天。
“幾乎每天都有工作人員來了解建設進度,解決建設難題。”汪奇介紹,“園區提供精細化服務,企業加緊施工,雙方比著干,形成了良好氛圍。”
運營——
貼心服務,解決企業急難事
如今,南川工業園區光伏制造產業鏈不斷完善。“朋友圈越做越大,許多企業受已入駐企業吸引而來,園區產業集聚度、影響力不斷提升。”任志斌說,“隨著員工人數不斷增加,多家企業反饋,高峰期公交車運力不足,員工有抱怨。”
針對員工出行難,園區包保干部與西寧市公交集團有限公司對接,採取增加發車頻次、定制通勤班車等辦法,緩解高峰期通勤壓力。“落地了就得服務好,我們要確保企業平穩運營。”任志斌說。
近期,氣溫驟降,建設現場停工冬休。然而,部分務工人員未能及時購票,滯留當地,返鄉成了他們最熱切的願望。“來年項目建設還要靠工人,一定得協調車輛送大家回家。”園區幾家企業做出保証后卻又犯了愁,“卡車多的是,客運車輛一台都沒有。”
問題反饋到園區規劃建設和土地管理局,局長白海霞第一時間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工地,統計滯留人員數量,積極組織客運車輛,打通返鄉綠色通道。幾天后,在規建局專人跟車護送下,53名務工人員踏上歸鄉路。
“在南川工業園區,每家企業都有專門的微信群,企業提出問題后,包保干部需在10分鐘內回復,復雜問題3個工作日內拿出解決方案,否則啟動問責程序。”白海霞說,“同時,我們不定期召開現場協調會,將服務送到企業門口。”
據了解,2022年前三季度,西寧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9.3%,一般性工業投資同比增長77.1%,西寧確定光伏制造產業鏈重點招商引資項目8項,總投資751.1億元。同期,單晶硅產量增長11.8倍,多晶硅產量增長69.3%,光伏產業發展蹄疾步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國家發改委下達20000余萬元助力青海推進以工代賑
- 人民網西寧1月5日電 (劉沛然、楊啟紅)本網從青海省發展改革委獲悉,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前下達青海省2023年部分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以工代賑任務投資20815萬元。 據了解,為盡可能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在保証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能用人工的盡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務工的盡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廣泛吸納當地農村低收入群眾參與工程建設,根據青海省內各縣(市)項目用工量及報酬發放測算,本批計劃分解下達中央財政資金以工代賑任務投資20815萬元,最低應發放勞務報酬4487萬元,佔中央銜接資金的21.56%,預計帶動當地群眾1948人實現就地就業增收。…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