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原創稿件

紙短情長 寫不盡南京西寧協作共創的精彩新篇

楊啟紅 俞惠珍
2022年12月10日09:51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冬日高原,寒風習習。

西寧市湟源縣城關第一小學與南京市夫子廟小學舉行“同伴圈”結對儀式,意義深遠。

在西寧市湟中區,1000余頭荷斯坦奶牛順利入住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場,熱氣騰騰。

教育幫扶、產業幫扶……一幅幅有朝氣、有熱氣的幫扶畫面讓人暖意盈懷,東西部協作的成果豐碩可見。2016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工作啟動,自此,江蘇省南京市與青海省西寧市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兩地雖相隔千裡,但萬水千山阻不斷愈發緊密的聯系。

瞄准產業發展 輻射帶動效應激發潛力

牛舍寬敞明亮,設備先進齊全,牛群或是悠閑吃草,或是靜臥養神,似乎早已習慣了“新家”的環境,時不時還能看見調皮的小牛犢互相追逐,一派誰也不服誰的氣場,好不熱鬧。

11月29日,經過20多天的轉運,1147頭荷斯坦奶牛全部在西寧市湟中區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場“安家”,自此,養殖場邁入正軌。西堡生態奶牛養殖項目依托東西部協作幫扶契機,以產業振興為根本,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收益1300萬元,是青海省投資體量最大的東西部協作項目,也是青海省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奶牛養殖項目。

荷斯坦奶牛在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場“安家”。湟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目前,產奶量接近3噸,根據乳品加工廠的檢測指標,脂肪含量在4.3%左右,蛋白質在3.3%左右,達到預期指標。周邊農戶飲用后反饋較好,130頭牛犢的成活率為100%,大牛也無一傷亡,投產比較順利。”西堡生態奶牛養殖場場長趙福成介紹起近期運行情況,頗有底氣。

湟中區委常委、副區長徐寧介紹,未來,養殖場將朝著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種植+養殖+生產+銷售”一體化發展的目標邁進。此外,南京衛崗乳業還與湟中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在項目的方案設計、設備購置、運營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指導,進一步提高養殖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湟水悠悠,循河蜿蜒,源頭地段,借助東西部協作的東風助推特色產業發展的實踐也正開花結果。

每年深秋,湟源大地上成片的胡蘿卜地並不少見,莖葉隨風搖曳,胡蘿卜向下生長,蓄力豐收。

“胡蘿卜個頭均勻,色澤紅潤,吃起來甘甜爽脆。”這是不少種植戶們的心聲。湟源地域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為種植胡蘿卜提供了地理氣候優勢。如何利用本地優勢,在特色產業發展方面做文章?近年來,湟源緊抓東西部協作契機,在南京市六合區農業支援人才和湟源本土農技人員努力下,加大技術與設施的投入運用,為湟源胡蘿卜特色產業發展注活力添動力。

與此同時,湟源還積極對接南京市食品企業、養殖企業等,探索馬牙蠶豆加工、肉鴿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路徑。

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產業是基礎,更是關鍵。日月山下,特色產業正借勢東西部協作穩步發展。

深耕民生領域 幫扶幫到群眾心坎裡

民生也是東西部協作重點涉足的領域,近年來,在東西部協作的推動下,一批惠民利民項目在西寧落地。

“以前衛生室隻有40平方米,條件比較差,2021年東西部協作項目投資30萬元對衛生室升級改造,現在,你看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等功能科室都齊全了。”西寧市大通縣橋頭鎮古城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賀成輝說,村裡的就醫條件好了,他對鄉親們生命健康的保障更有信心了。

衛生室環境得以改善。大通縣委宣傳部供圖

“從2019年開始,連續三年總投資達2350萬元,共修建、維修80個村級衛生室。現如今,全縣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總體目標。”據大通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平立柱介紹,2021年,大通縣衛健部門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690萬元,修建了23個村級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都是100平方米,四室分開,達到標准化衛生室的建設。

醫療、教育涉及千家萬戶,反映民生冷暖。今年11月中旬,一場別開生面的“同伴圈”結對儀式線上舉行,南京市夫子廟小學與湟源縣城關第一小學結為手拉手友好合作學校。同時,夫子廟小學19位名師與湟源縣城關第一小學29位中青年教師結成“一對一”“一對多”協作對子,建立兩校點對點教育協作“同伴圈”,不斷夯實學校內涵發展,持續輻射周邊學校,為湟源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結對活動很有意義,學生們可以開闊視野,老師們也能互相交流,提高教學水平。”湟源縣城關第一小學學生家長賈紅梅認為,東西部協作有助於提高湟源縣教育水平。

“懇請夫子廟小學能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幫助湟源提升教育教學工作﹔希望兩校能以東西部協作為契機,架起兩個百年老校師生友誼﹔祝願兩校能以聚焦合作與交流為核心,共創兩個百年名校更佳業績。”湟源縣委常委、副縣長翟龍向兩所百年老校表達三個願景。

隨著東西部協作的不斷深入,願景即將變實景。

民生前沿,東西部協作正將一個個美好願景推進為現實圖景,廣大人民群眾便是協作成效的見証者。

注重人才培養 謀長遠之策希望無限

如何“造血”“輸血”並重,避免幫扶“曇花一現”?培養人才,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是打好東西部協作長久算盤的關鍵。

“今年的秋天對我來說很暖心,沒想到周校長會親自過問我的學習和生活。”湟源縣第一中學九年級六班學生馬曉琳在日記中寫道。今年,南京市六合區擇優選派7名專業人才分別進入湟源縣3所學校挂職、任教。其中,5名人才組建專業教育團隊,整體入駐湟源縣第一中學開展“組團式”幫扶,周冰是其中之一,現任湟源縣第一中學校長。

來湟源后,周冰前置的一項工作便是家訪。不同於以往“問責式”“表面式”家訪,周冰先是了解學生家庭成員、生活狀態,包括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等﹔引導學生寫下個人優缺點﹔根據缺點為學生制定學習、生活目標﹔添加孩子微信,跟蹤孩子完成目標情況。“家訪4步法”后,周冰跟學生們建立了友好關系。與此同時,周冰的家訪理念在湟源縣教育系統內傳播開來,在更新教師隊伍思想觀念,暢通家校溝通渠道,促進實現家校共育方面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周冰前往學生家中家訪。受訪者供圖

此外,幫扶團隊創建湟源縣第一中學微信公眾號,講述校園故事,傳播校園主旋律,營造良好氛圍﹔准備成立語文、數學、英語、班主任工作坊,組織本地教師前往南京研學……一系列創新舉措正逐漸釋放后勁。“希望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留下一套可延續的學校管理理念。”周冰表示。

2018年以來,南京市六合區先后選派四批26名教育領域專業技術人才、24名醫療工作者來源指導,持續推進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湟源縣人民醫院能力提升建設,推動人才協作規模不斷擴大,協作水平不斷深化。

注重人才培養的探索從未間斷。近日,由西寧市湟中區職業教育中心28名學生組建的物聯網專業班開班儀式線上舉行。自開展東西部協作工作以來,西寧市湟中區職業教育中心和南京市棲霞區新港中等專業學校在兩地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的推動、支持下,在師資互派、專業建設、學生管理、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了高頻次、寬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合作,累計參與互動交流達100多人(場)次,為助推湟中區職業教育中心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6年以來,棲霞區從教育、衛生、農業等各個方面,選派109名專家到湟中區挂職開展技術指導、對接幫扶工作,湟中區也選派了各個領域的72位干部、專家到棲霞區挂職交流,為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方方面面的幫扶,無不蘊含南京的情深和意切,遍地開花的成果,無不見証幫扶的力度和廣度,東西部協作的時代答卷上,南京西寧正攜手共寫濃墨重彩的篇章。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