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大湖新生,人與自然在這裡共贏

2021年06月09日16:3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三江浩浩,大湖湯湯。

6月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湖仙女灣,實地察看青海湖環境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

初夏時節的大湖北岸,碧波無垠、水天一色。通過多年來生態保護和治理的持續努力、久久為功,青海湖水體面積呈現遞增趨勢,2020年達4588.81平方公裡,比2004年擴大了344.31平方公裡,已經恢復到上世紀60年代水平。

青海湖北岸碧波浩渺(姜峰攝)

總書記指出,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連山,這一次專門來看看青海湖。青海在生態文明方面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好、生態資源保護好,把國家生態戰略落實好、國家公園建設好。生態是資源和財富,是我們的寶藏。

“總書記的到來,更加堅定了我們持之以恆保護好這張青海‘生態名片’的決心和信心!”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說,青海湖對維系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和我國西部地區生態平衡發揮著重要的天然屏障和調節功能,“守護好青海湖的生物多樣性、生態體系完整性、自然資源稟賦,永遠是我們的職責所系、使命所在。”

青海湖畔生態良好、風景如畫(姜峰攝)

鷹擊長空、魚翔碧波,眾多野生動物種群在青海湖地區繁衍生息,其中最廣受關注的有兩類:

在全球范圍幾近滅絕的普氏原羚,青海湖已是它們在世界上僅存的棲息地、最后的家園。2007年,調查顯示普氏原羚種群數量為300余隻,比大熊貓數量還少。通過治沙還草、野外救助、馴養繁殖等干預保護,今年春季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管理局最新監測結果顯示,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已恢復到2560余隻,14年間增長約9倍。櫛風沐雨、接力向前的保護者們,如今驕傲地稱它為:中華對角羚。

還有資源曾經瀕臨枯竭的青海湖裸鯉。作為青海湖特有的珍貴魚類,青海人慣於並且親切地管它叫湟魚。今年初,青海省啟動了青海湖第六次封湖育魚,青海湖裸鯉資源量已恢復到10.04萬噸,較封湖之初增長了38倍。臨近端午,又到場面壯觀的湟魚洄游季,多條洄游河道邊,滿是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大湖沿岸的居民早已收起了漁網、轉型開起牧家樂,旅游接待、美麗經濟忙活得不亦樂乎。

人與自然,在這裡實現了共贏。

大湖沿岸牧家樂敞門迎客(姜峰攝)

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走進牧民索南才讓家中,看望慰問藏族群眾。

“總書記問我家裡以前的情況,現在生活得咋樣?”索南才讓回想起來,仍然激動不已。如今,在黨的好政策下,村民們住進了水電暖齊全的磚瓦房,還成立了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年底享受分紅,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小學,上課還有電腦。索南才讓說,牧民生活好,全靠黨的政策好,衷心感謝黨、衷心感謝總書記。

果洛藏貢麻村是高原上典型的牧業村,近年來通過生態畜牧業養殖、草原生態獎補、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全村639戶2458名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13元,從過去傳統粗放的畜牧方式走上了生態良好、集約發展、生活改善的幸福新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成立一百年了,為什麼老百姓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因為我們黨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各民族謀幸福。我們一百年來取得的成績,贏得了民心,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走得更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果洛藏貢麻村口,對熱情涌來的村民們說,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都是兄弟姐妹。這個村子變化很大,看到大家過得很幸福,我們很欣慰,能感受到大家對黨和政府的深情厚誼。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更加堅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到那個時候,一個幸福的國家、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一定會建設起來。中華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一分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一定要堅信明天會更好。

“總書記的話鼓舞人心,他說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更加堅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句話時,我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作為剛察縣沙柳河鎮人民政府黨政辦公室主任,37歲的華秀才讓說,“作為基層干部,我切身感受到了黨的關懷、祖國的強大、民族的自信,在今后工作中更會鉚足十分的干勁兒!”

村外,新播撒的連片油菜田,很快將在盛夏時節為青海湖穿上花衣裳,收獲又一年的新希望。

文字:姜峰 甘海瓊 蔣瑩

視頻:楊霆

攝影:新華社記者李學仁 謝環馳 燕雁 申宏

(責編:楊啟紅、甘海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