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河兩岸。黎曉剛 攝
湟水河岸邊的美好生活。
綠道成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
作為黃河在青海最大的一級支流、青海的母親河,湟水河從遠古奔襲而來,在古城西寧穿城而過。它經歷了從中度或重度污染到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改善的蛻變,它見証了青海“守護好中華水塔”的決心和努力。伴著清清河水向東流,湟水河正在向世人訴說西寧水生態治理的生動實踐。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西寧努力成為一座智慧的城市。近年來,西寧扎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提出的“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守護好中華水塔”的重大要求,結合實際,創新思路和舉措,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攻堅克難、多措並舉推進湟水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並以湟水流域綜合治理為工作主線,聚焦綠色發展目標,持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那奔流不息的湟水河,那寧湖濕地公園內高飛的水鳥,還有河畔那綠樹成蔭的步道,無不在悄悄訴說著湟水河綜合治理的成效,暢談著高原山城水連天的美好未來。
治污治水河湖清
正值“六一”兒童節,市民趙小龍帶著女兒避開公園的擁擠,躲過景區的喧囂,漫步在湟水河畔的魯青公園內。伴著河水奔騰東流的聲響,肆意感受著水邊獨有的濕潤,扶著欄杆望向河水,他向女兒說起了湟水河的故事。
“在我小時候,湟水河很清,我們經常在河邊玩耍。可是隨著城市的發展,這條河卻變了模樣。渾濁、異味……還有臟亂的堤岸,這些讓我們被迫遠離了這位曾經的‘好朋友’。”趙小龍撫摸公園內講述黨史和黨的政策的展牌說,“不過,我的這個‘老朋友’很幸運,黨和政府及時發現了問題,並開始全力整治。你看,它又回來了!”
趙小龍的感慨,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湟水河由於流域內人口相對密集,工農業生產布局集中,流域水資源利用率超過40%,曾經很長一段時期,水環境質量總體呈中度或重度污染。於是,省市兩級政府決定下大力氣整治湟水河及沿岸生態。
治污治水,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西寧市是認真的。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建立上下游共治、左右岸同治、多部門聯治、全社會群治的管理保護機制,實現涉水區域管理全覆蓋﹔開展排污口排查,累計整治入河排污口約600處,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投資27億元,實施湟水流域(西寧段)黑嘴橋上游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項目、湟水流域石惠溝環境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保護工程等改善湟水流域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項目,使流域水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有效減少入河污染量。
同時,關閉工藝落后的第二污水處理廠,新建市第六污水處理廠和東川工業園區、甘河灘工業園區、生物園區、南川工業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多巴污水處理廠和北川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進一步提升全市污水處理效能,確保達標排放。西寧市不斷加大湟水流域(西寧段)監測預警體制建設,對水質未達到要求或變差的地區進行預警和通報。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累計1722.15平方公裡,污水處理廠能力提升至49.64萬噸……湟水河沒有辜負大家的付出和努力,到2020年底,國控出市境小峽橋斷面水質從劣Ⅴ類穩定改善至Ⅳ類以上,這標志著湟水流域(西寧段)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改善。
護堤護岸古城秀
從高處俯瞰西寧,湟水河濱水綠道入一道彩帶,沿湟水河將城市公園、居住區、商業區等通過綠廊串聯起來。
對於西寧市城西區文亭巷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劉翠青來說,這裡卻是她的另一個“辦公室”,因為她還有個身份叫“河長”。作為湟水河文苑橋至海湖橋(含海湖橋)段的村(社區)級河長,她每天都要到岸邊走一走,仔細觀察河水和河岸的情況,發現問題便立即記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以便及時解決。
“漫步在綠道上,會遇到遛鳥的大爺、慢跑的小伙,也會看到舞扇的大媽、拍照的少女,每次巡河我的腦海裡都會浮現一個詞——幸福。我們的湟水河,真是美極了!”劉翠青說。
“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西寧抓好大保護、推進大治理,開展湟水流域系統性綜合整治和水生態修復,加速打造湟水河生態活力軸,促進生態環境優化與經濟永續發展良性互動,展開了“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的生態畫卷。
今年3月,《西寧市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正式實施,西寧在加強河湖空間利用管控方面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如今,西寧市以結合生態保護、防洪減災、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和相關行業、部門對岸線保護利用的要求和需求,科學劃定即岸線保護區、岸線保留區、岸線控制利用區和岸線開發利用區等四個岸線功能區和臨水邊界線和外緣邊界線“兩線”,將總長為2873公裡的岸線,劃分為520個岸線功能區,任何進入外緣邊界線以內岸線區域的開發利用行為都必須符合岸線功能區劃的規定及管理要求,且原則上不得逾越臨水邊界線。
目前,湟水河治理在由單一治理向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相結合的綜合治理轉變,將河道治理、片區開發、截污納管、河岸綠化及景觀功能提升等項目統籌整合、打包實施,打造了一批集生態防護、休閑綠地等為一體的城市特色濱水空間和活力岸線。
生態生活西寧美
告別了往日的臟亂差,北川河畔如今綠樹成蔭,碧水連天,魚鳥嬉戲,水榭亭台。82公頃(1230畝)的景區大水面、270.3公頃(4054.5畝)的綠化面積……北川河的綜合治理,將城市綠地、公共空間、生態綠廊有機結合,並與西寧市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相融合,形成了一處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城區水系景觀帶。
寧湖濕地建設項目更是實現了河道治理自然化、水體處理自淨化、綠地建設生態化的三合一河道治理成效,成為集河道自然、水體淨化、生態科普、旅游觀賞為一體的綜合亮點工程。
擁有海湖濕地、北川濕地、寧湖濕地三大核心區,總面積達508.7公頃的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湟水河綜合治理成效的集中體現所在。
以水養城、以水美城、以水潤城、以水活城,西寧市堅定不移地踐行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理解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將湟水河綜合治理與改善民生福祉緊緊相連,譜寫了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的美妙樂章。
立足公園城市建設,將公園形態和城市空間有機融合,全面開展了“幸福西寧·花園城市”綠化美化彩化行動﹔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用產業帶動經濟,發揮高原生態資源優勢,推動生態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西寧正以湟水河流域綜合治理為工作主線,聚焦綠色發展目標,著力塑造湟水風韻,持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打造水面豐富、水體靈動、水質自淨的生態水系新格局。
“東西清湟水,南北綠兩山﹔河渠長流似羅帶,湖庫澄明如玉盤﹔草茸茸,花灼灼,幸福駐人間。”湟水穿城過,清水東流去,在西寧山水畫卷上繪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唱出青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實踐佳話。
中介機構發布成人招生信息?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 人民網西寧8月21日電 (陳晶)近期,有中介機構利用網絡等媒介,以青海師范大學的名義發布成人招生宣傳信息。8月19日,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成人學歷繼續教育從未與任何教育機構合作招生。 凡需參加青海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成人學歷繼續…【詳細】
以改革創新精神 大力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高度評價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庄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