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院子裡玩耍。
化隆拉面走進了北京大學的食堂。董健人 攝
昔日破舊的院子。
阿藏吾具村新建的寬敞明亮的房屋。
群科新區小區一角。除署名外均由青海日報記者 陳俊 攝
從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縣城出發,我們驅車行駛在南部的卡力崗山上,穿高山越峽谷,崎嶇山路道阻且長,雖然已是小滿節氣,但田地裡的小麥才剛剛露頭,路旁零星的迎春花才剛剛開花,大山深處春天的腳步姍姍來遲。
走進阿什努鄉阿藏吾具村,巷道裡和主街道人煙稀少,周圍清脆地鳥鳴聲讓整個村庄顯得尤為寧靜。
走出大山闖世界
“全村共128戶,大部分人家已經搬遷到交通便捷的地方或省外生活,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外經營拉面店,時間長了已在經營地定居,隻剩下一些留戀山村的老人繼續在山上留守,現在村裡常住人家還不到20戶。”給我們引路的阿藏吾具村黨支部書記韓毛沙說。
韓毛沙過去也是個拉面人,先后在浙江省杭州市和寧波市經營“青海拉面”。韓毛沙家中兄弟姐妹9人,均在內地不同城市開辦各自的拉面店。在阿藏吾具村,像他家這樣舉家離鄉投身拉面產業的人家超過了60%以上,一碗拉面讓全村人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幸福小康生活。
處在大山深處的阿藏吾具村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十年九旱,災年小麥最多長至10厘米,導致小麥減產,有的家裡年年不夠吃。
“山大溝深,從家裡帶著牲口馱著農家肥和種子、從山這邊到溝底再爬到對面山上的地裡,需要兩個小時,活還沒干人已累倒了,而且處在半山腰的耕地坡度均在45度以上,田間的羊腸小道無法通行農機具,完全依賴人工耕種收割,肩背畜馱生產力極其低下,山地濕陷性土壤常常導致在下雨時極易發生滑坡和塌陷。”韓毛沙說。
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溫飽這一當地群眾最簡單的願望成為一種“奢侈”,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阿藏吾具村成為了化隆縣,甚至是我省東部深度貧困山區農村的一個典型縮影。
“青海拉面品牌”唱響大市場
1989年,以廈門經濟特區為起點,化隆拉面店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地區,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一批率先走出大山,來到城市打拼的化隆農民,通過“親幫親鄰幫鄰、親奔親鄰奔鄰”方式,開啟了化隆拉面產業發展的艱苦創業之路,他們成為了化隆拉面產業發展史上的“面一代”,也為海東后來的18萬拉面大軍奠定了基礎,作出了脫貧奔小康的示范引領效應。
“隨著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實施,阿藏吾具村被拴在貧瘠土地上的大批勞動力得以解放,政策補貼金成為了村裡年輕人走出大山經營化隆拉面的啟動資金,我二哥是我家一大家子率先走出大山的‘面一代’。”韓毛沙說。
上世紀90年代韓毛沙的二哥離開家鄉,從飯店跑堂、刷盤子、打雜做起,之后學習拉面手藝和餐館經營,“出師”后他帶領兄弟姐妹先后輾轉杭州、上海、寧波等地,20多年來不僅拉面生意順風順水,一家人還把印有青海湖、茶卡鹽湖的青海風景畫挂在拉面店的牆上,向前來就餐的顧客積極介紹、宣傳青海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旅游資源,並將帶去的牦牛肉干、青海酸奶、牦牛奶貝、青稞酒和青稞餅等青海特產擺放在拉面店裡最顯眼的位置進行推廣銷售,受到了青海省外顧客的青睞,后來兄弟姐妹9人各起爐灶,經營起自家的拉面產業。
有付出就有回報,有辛勞就有收獲。如今,韓毛沙一家和村裡的鄉親們一起因拉面起家,也因拉面致富奔小康。“現在過上好日子的鄉親們都是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更是充滿了對黨和政府的感恩和感激。”
“拉面讓我們這些‘面一代’徹底換了個活法,以前我們阿藏吾具村的農民靠種地食不果腹,一年到頭穿不了一身新衣服,現在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家戶戶擁有寬敞整潔的院子和齊全的家電,家家的日子都富裕了。”韓毛沙說。
走進韓毛沙家的院子,十多盆花草點綴讓家顯得富有生機,洗衣機、電視、沙發等家電家具一應俱全,打開冰箱門,蔬菜水果塞得滿滿當當,儼然一幅城市人家的樣子。
今年61歲的村民馬二力有些耳背,和他交談得靠大聲“喊”。他說,以前住的是三間土坯房,現在新修了7間磚混房,家具家電樣樣都有,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孩子們外出開拉面店,在城裡也都有房子,因不習慣城市生活而選擇留在老家,閑著也是閑著就養了十幾隻羊,說到這裡他指著新修擴建的羊圈說,過一陣准備擴大養殖規模,准備養一百隻羊。
在化隆縣群科新區興隆佳苑小區,韓毛沙的弟弟韓由奴四花70萬元購置的140平方米的樓房正在裝修。從2009年他跟隨他哥哥外出經營拉面,一直不斷學習拉面技藝,再到三年前在陝西咸陽有了自己的拉面館,如今年收入最少15萬元,和不少化隆拉面人一樣,告別大山,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這一改變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奔小康生活 要做大做強拉面品牌
從鄰鄉來阿藏吾具村探望親戚的馬永明也是一個“面一代”。以前馬永明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靠種地和挖虫草艱難維持生計。“窮則變、變則通”的老話讓他萌生了離開家鄉開拉面店的想法。
2015年,在朋友的幫助下,靠自己鑽研拉面技巧,馬永明成功在西安市經營起兩家拉面館,年收入達20余萬元。馬永明笑著說:“現在的日子可真是大不同了!這幾年下來,我不僅在縣城購置了新房,還買了轎車,還給兩個兒子娶了媳婦,而且把老家的房子全都翻新了,今后我准備繼續擴大規模,開設分店,讓兒子們接手,繼續把我們化隆人自己的品牌打響!”
如今,化隆縣11萬拉面大軍共開辦1.8萬家拉面店,遍及全國22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甚至在11個國家經營起拉面店,年營業額約131億元,每一個化隆農民純收入的一半來自拉面餐飲行業或拉面相關產業鏈,拉面產業不僅成為全縣支柱產業,更是成為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致富品牌面”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的“幸福面”,必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小康面”。
中介機構發布成人招生信息?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 人民網西寧8月21日電 (陳晶)近期,有中介機構利用網絡等媒介,以青海師范大學的名義發布成人招生宣傳信息。8月19日,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成人學歷繼續教育從未與任何教育機構合作招生。 凡需參加青海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成人學歷繼續…【詳細】
以改革創新精神 大力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高度評價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庄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