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花海。 馬宗壽 攝
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小長假,對於來自全國各地的120多名登山愛好者來說,都有著不小的收獲和難忘的記憶。他們在2021青海玉樹·格爾木玉珠峰登山大會暨玉珠峰登山研討會活動中,不僅領略了昆侖山東段最高峰玉珠峰的壯美雄姿,也在一步步艱難而堅定的攀登中感受著“攀登精神”的內涵。
但專業人士對於此次登山活動的定義卻不僅僅如此,在他們看來,此次活動以山為媒,讓地域資源共享,從而實現多方共贏。正如格爾木市文體旅游廣電局副局長王志剛所說:“格爾木將以山地戶外運動產業供給側結構為主線,不斷擴大體育消費需求,實現體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遠在上千公裡外的深圳博物館裡,“山宗·水源·路之沖——一帶一路中的青海展”活動迎來了參觀高峰。漫步於積澱著厚重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透過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讓心靈和思想與歷史做一次對話,感受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源遠流長的歷史印跡,一個去青海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萌生在更多深圳觀眾的心裡。
近年來,青海省加快文旅融合發展,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傳播文化,不斷升級文旅資源優勢,讓文旅融合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出味道。
文旅融合提品質鑄品牌
從城到鄉、由點及面,處處有看點、時時有玩頭……近年來,青海省依托獨有文化旅游特色,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各種品牌活動好戲連台,文旅融合風生水起、綻放芳華。
自全域旅游理念提出以來,青海省圍繞文化名省、旅游名省建設目標,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完善政策體系,挖掘整合優勢資源,加快建設重大項目,發展壯大精品產業,打造培育特色品牌,統籌推進文化旅游在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對外交流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加快推進了青海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域旅游產業改革創新區、自駕車旅游示范省、生態旅游示范省等的創建。
青海省以構建大文旅格局、推進大融合發展、打造良好文旅生態為引領,不斷朝著“文旅名省”邁進。推進文化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紅色文化旅游,有序引導和推動冰雪文化旅游、溫泉旅游、自駕車旅游、藏醫藥健康旅游等業態發展。推動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相銜接。堅持綠色發展,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與新興生產模式相融互生,加強文化旅游產業與各產業融合發展。開發高質量的新型文化產品,擴大中高端文化旅游供給。深入推進文化旅游扶貧工作,提升貧困群眾對公共文化旅游服務的獲得感。
“十三五”時期,青海省累計完成文化和旅游項目2860個,總投資達到1031億元。培育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3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0家,省級基地103家、民族手工藝品生產扶貧基地191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8家,青繡從業人員約30萬,為生態旅游發展、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注入了活力。
把握機遇不斷擴大文旅體融合“朋友圈”
今年以來,青海省圍繞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總體要求,厚植生態理念,堅持文旅賦能,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資源,不斷加大對旅游產品開發力度,豐富青海省旅游產品內容,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文化旅游體育融合發展,構建共建共融共享的生態旅游發展新模式,打出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組合拳”。
玉樹藏族自治州是2021青海玉樹·格爾木玉珠峰登山大會暨玉珠峰登山研討會活動的東道主之一。當登山隊員們集結在曲麻萊縣時感受到的是玉樹的博大地域和豐厚人文。從曲麻萊到玉珠峰,當登山者腳踏冰川雪山時,這一片冰川雪山就成了金山銀山,這也是玉樹州深化厚植體育發展新優勢,積極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內容。這種方式體現的是青海體育+融合,體育+旅游、體育+文化、體育+生態、體育+扶貧,融合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僅如此,青海省各地也實現了通過賽事聯手協作,共同發展,立足於打造“一地一品”“一賽一品”,致力於高質量發展,實現體育的帶動作用,促進文化、體育、旅游、經濟的融合發展與長足推進。
青海省體育局辦公室一級調研員宋愛軍表示,三江源頭、“中華水塔”擁有著豐富的山峰戶外資源,對戶外運動愛好者來說,青海是理想的戶外運動之地。青海省體育局努力深化厚植體育發展新優勢,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發揮體育的作用。目前,青海不但在正確處理好生態保護和旅游資源開發的關系,也在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旅游優勢。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既能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又能展示生態高地的大美﹔既能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又能推動現代文明交流﹔既能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又能改善民生福祉。生態旅游產業是幸福產業、優勢產業、富民產業,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民族團結、傳播優秀文化、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因此,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工作推進中更加突出生態旅游的文化特色。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跡、傳統村落、農業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融入生態旅游產品開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加快推進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促進文物資源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推介文物領域研學旅行、體驗旅游、休閑旅游項目。支持農牧區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間文化、優秀農耕文化、傳統手工藝、優秀戲曲曲藝等傳承發展,創新表現形式,開發一批生態文化旅游產品。推進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藏族文化(玉樹)、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和海西德都蒙古族、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打造新的生態文旅目的地和增長極。鼓勵生態旅游示范區(點)與藝術院(團)合作,打造特色鮮明、體現地方人文的生態文化旅游精品劇目。
中介機構發布成人招生信息?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 人民網西寧8月21日電 (陳晶)近期,有中介機構利用網絡等媒介,以青海師范大學的名義發布成人招生宣傳信息。8月19日,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成人學歷繼續教育從未與任何教育機構合作招生。 凡需參加青海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成人學歷繼續…【詳細】
以改革創新精神 大力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高度評價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庄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