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四史”守初心培根鑄魂擔使命

青海省教育廳黨組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

2021年05月10日09:45  來源:青海日報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青海省教育廳認真貫徹“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深刻把握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宣傳教育部署,突出廳系統、省屬高校、各級各類學校三個層面,因地制宜、分眾施策,將宣傳教育融入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全過程,以教育改革成果檢驗宣傳教育成效。

  緊扣教育特點,區分對象精准抓。聚焦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立足教育系統特點,區分重點群體,堅持做到“三個緊抓”:緊抓黨員干部。制訂印發《關於全省教育系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指導意見》,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各級各類學校黨員干部為關鍵,突出錘煉政治意識、磨煉政治本領,推行“導學+聯學+研學”學習教育模式,在以學促思、以學促干中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緊抓教師隊伍。把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大力實施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工程,專題培訓各級教師2萬余名。分層分批分類組織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國情社情考察、社會實踐鍛煉等主題活動1100余場次,教育引導各級教師牢記立德樹人初心,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爭做鑄魂育人的“排頭兵”。緊抓學生群體。扛起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明確小學階段重道德啟蒙教育,引導學生培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的美好情感﹔初中階段重打牢思想基礎,引導學生厚植把黨、把祖國、把人民裝在心中的高尚情懷﹔高中階段重提升政治素養,引導學生衷心擁護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大學階段重增強使命擔當,引導學生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

  注重融入日常,盯住關鍵重點抓。聚焦引導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落實青海省委“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要求,堅持抓在關鍵處,突出做好“三件事”:建強思政工作主陣地。把黨史學習教育納入“開學第一課”等教育活動,組織師生共上一堂“黨史大課”,指導各高校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必修課,講清講透其中蘊含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發揮課程教材主渠道作用,充分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四個自信”系列讀本和“四史”教育學生讀本,穩步推進三科統編教材使用全覆蓋。用足紅色資源和基地平台。依托青海省紅色資源和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革命舊址等場館,組織學生現場瞻仰參觀、開展實踐體驗活動,通過聆聽講解、尋訪英雄人物、開展志願服務等,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打牢紅色底色,銘記光輝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將個人理想與祖國發展緊密相連。把握重要時間和節點。抓住“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節、“十一”國慶節、國家公祭日以及開學、畢業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廣大師生開展各具特色、主題鮮明的黨性教育、紅色教育、初心教育,增強“四史”教育的厚重感、儀式感。清明節期間,組織全省師生開展線上線下“學英雄 祭英烈”活動,參與師生達百萬人次,網上留言7萬余條。

  堅持上下聯動,激發熱情互動抓。聚焦發揮各級各類能動作用,提高學習教育參與度,在確保規定動作不走樣的前提下,充分彰顯自選動作,積極探索“三個支持”:支持學者主動作為,加強理論研究闡釋。圍繞“四史”教育主題,篩選確定一批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課題,鼓勵青海省內社科理論界專家學者、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業人才撰寫理論文章,進行深入研究解讀。策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青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論壇”,積極動員省內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結合所學所思所悟,總結闡釋中國共產黨百年偉大歷程、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支持教師爭先進位,講好黨的故事。結合全省思政課改革創新和質量提升行動,組織專業教師圍繞黨史名篇、重大事件、重要理論、榜樣人物、戰“疫”故事等講好黨的故事,上好“大思政課”。深入挖掘校史中的黨史資源,講好黨史中的校史故事,引導教職工堅定家國情懷,感悟奮斗精神,做到明理以悟道、增信以強志、崇德以修身、力行以報國。支持學生踴躍參與,傳承紅色文化。以“兩彈英雄鑄國魂”為主題,組織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暨推動“四史”教育分站接力傳遞活動,全省高校近3萬名師生參加在線知識競答﹔組織省屬高校參加教育部黨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講述、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千校學生雲答題”等活動,在全國舞台主動展現青海形象,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組織青海師范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開展《永懷之歌》《守望可可西裡》原創話劇全省學校巡演活動,切實將豐富的黨史資源充分轉化為育人優勢﹔啟動“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萬名師生同學黨史”征文大賽、“從小學黨史 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學生感悟黨的初心使命、禮贊百年華誕、厚植報國情懷。

(責編:楊啟紅、劉沛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