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科家的國琴農家樂。人民網 蔣瑩攝
人民網西寧4月27日電 (蔣瑩)擦桌子、清洗灶台、准備調料……臨近“五一”勞動節,趙文科家的國琴農家樂即將再次迎客。“農家院的名字是媳婦兒的名字。”趙文科略顯羞澀,但依然掩飾不了賺了錢的喜悅。
怎麼個賺錢法?
“50多天總收入13萬元,過去想都不敢想。”趙文科瞪大了眼睛強調著。
今年38歲的趙文科,是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朔北藏族鄉東至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上有二老重度殘疾,下有兩個孩子嗷嗷待哺,趙文科家可以用“入不敷出”來形容。“農閑時就去西寧打零工補貼家用,但一天150元的收入實在杯水車薪。”趙文科回憶說。
2016年,東至溝村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趙文科自籌9000余元,加上產業扶貧項目補助的三萬余元購買了一輛雙排車,開始了走村串巷賣蔬菜的小生活。“一年下來利潤達到5萬元!”2015年趙文科就實現了脫貧。
如果說脫貧這第一步,是趙文科“誤打誤撞”踩上了點兒,那這第二步致富,靠得是趙文科的獨到眼光。2017年,有了本錢的趙文科對近幾年收益突出的當歸種植上了心,一下投資種植7畝,年底創收48000余元。2018年,趙文科組織村裡的貧困戶成立大通屯田種植專業合作社,把當歸種植面積擴大到30余畝,“想帶大家一起致富。”
仗著這份“家底兒”,2018年,趙文科拽著媳婦兒,貸款8萬元(含5萬政策性無息貸款)開起了農家樂。媳婦兒怕經營不好、還不上貸款,可趙文科有自己的想法:這兩年,村裡的生態旅游如火如荼,來來往往的省內外游客越來越多,誰不得吃口飯?
要不說他眼光獨到,農家樂運行第一年,趙文科就還上了貸款,還給聘請的3個幫廚每人增加了18000元收入,這第二步致富,還給他走出個“致富帶頭人”。
2020年,趙文科的農家樂總收入達17萬元,並從農家樂餐飲拓展到了輻射周邊賓館的“外賣”服務,趙文科直感慨:“這在過去哪敢想啊!”他打了一個比方,以前自己像掉到了坑裡,是黨的好政策和村裡的好干部“拉了他一大把”,“黨的恩情永遠記在心裡”,趙文科紅了眼圈。
“今年有啥計劃?”
趙文科撓了撓頭:“今年增加小麥種植面積的同時繼續經營好農家樂!”思考片刻,趙文科又補充道:“希望村裡多引進人才,在鄉村振興的路上,給我們再出些致富好點子!”
中介機構發布成人招生信息?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 人民網西寧8月21日電 (陳晶)近期,有中介機構利用網絡等媒介,以青海師范大學的名義發布成人招生宣傳信息。8月19日,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成人學歷繼續教育從未與任何教育機構合作招生。 凡需參加青海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成人學歷繼續…【詳細】
以改革創新精神 大力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高度評價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庄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