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泡菜改良記(決勝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38))

本報記者 王 丹

2021年04月11日09: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華小英在清洗小黃瓜。

  本報記者 王 丹攝

  進屋,落座,一溜罐裝泡菜擺上來。依次拉開易拉瓶封口,牙簽遞到客人手裡,華小英招呼著:“來,嘗嘗!”

  靠著一罐小小的泡菜,華小英在四年時間裡逐步創立了工坊、品牌和公司。

  小心思

  在瑞金,幾乎家家都有個泡菜壇。當地環境潮濕,腌好的酸菜便於儲存,“背上鋤頭,挑個畚箕,缸裡面抓點子酸菜,就能下地干活。”

  2016年春,華小英的農家樂在瑞金市葉坪鄉黃沙村華屋小組開張。拿什麼招攬顧客?加糖泡菜成了華小英的小心思,“每桌送一式四樣小菜,餐前開開胃,讓客人嘗個鮮。”

  “阿姨,您家這泡菜真不錯!能不能賣給我,打包幾罐帶走?”有游客提出了要求。

  這可奇了,誰也沒有聽說要把小菜打包的。“當時隻拿幾個玻璃罐子裝點小菜給客人,第一次賣了五六百塊錢,第二次就賣了2000塊!”華小英自己也想不到,自家的泡菜火了!

  “店裡都是包裝精美的小零食,哪兒也沒見過賣泡菜的。”兒媳許雯眼瞅著婆婆的泡菜受人喜歡,便尋找城裡的果零食鋪子做經銷。本是試賣,華小英的泡菜卻一上架就銷售一空。這讓華小英很歡喜,從華屋到瑞金市十來公裡,一天兩頭跑,有時都顧不過來。

  “現在流行網購,泡菜做好了,能銷很遠。”華小英下了決心,“就做泡菜!”

  巧嘗試

  清亮、鮮嫩的蘿卜,間或點綴幾隻紅彤彤的小米椒。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沒兩把刷子,可“泡”不出來好吃的泡菜。這可不是給蔬菜抹兩把鹽、扔進腌缸,其余都交給時間的簡單故事。2017年,一間70多平方米的店面裡,華小英全身心投入到泡菜的研發制作中。

  為研制獨家產品,華小英凌晨3點就去早市採購、一天腌制四五缸菜,一一記錄下顧客的反饋。試驗品不能浪費,有時一家人一天要吃20根小黃瓜。

  如此持續3個月,華小英全憑個人經驗,摸索出了鹽和乳酸的合理配比、小米辣和泡菜的最優組合……華小英的泡菜要經過兩次浸泡,第一次經乳酸發酵后嚴格清洗,可去除部分亞硝酸鹽,第二次則加入百香果汁、臍橙汁、話梅等配料,形成獨家配方。“這樣泡出來的菜有股特別的酸甜,更健康,大家都叫它水果泡菜。”

  味蕾一被打開就收不住。泡菜隻有三四個品種、分季節供應,怎麼能滿足需求?她不得不在豐富食材上加把勁兒。“比如,瑞金本來很少種洋姜,我從河南、江蘇引進,把種子免費提供給貧困戶去種。”華小英說。

  品種多了,制作方法就有了不同。“拿發酵時間來說,黃瓜要三四天、蘿卜七天、刀豆十天……”如果食材發酵時提前成熟,親朋都要被華小英請來干活。“要趕緊把腌好的菜處理出來,不然就得壞。”如今,華小英有了10余種泡菜,四季不斷檔。

  嚴把關

  “這批貨成色好著呢!”農戶把自家的果菜養得大大的,滿心歡喜地等著華小英來收。

  一向樂於幫襯農戶的華小英此時卻嚴守標准,耐心解釋。就拿黃瓜來說吧,前兩年秋冬從海南、山東進貨,運輸三五天,黃瓜口感總差點勁。2019年開始,瑞金建起一批現代溫室大棚,華小英便在山岐村承包了12畝,部分解決原材料供應問題。

  華小英的黃瓜用的是葫蘆科山黃瓜,“黃瓜長得很快,前后幾個小時口味都不同。要在它最鮮嫩的時候採摘。隨採隨收,入過庫的不行,隔天的不要。”

  漸漸地,農戶們認識到:“個頭小的黃瓜,附加值不一定就小!”大家便照著華小英的標准去種,一斤小黃瓜收購價是以往的兩三倍。

  從一家店面,到注冊商標,再到成立公司,2020年,華小英的泡菜銷售額增至180萬。回望來路,華小英對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功不可沒。

  “切菜要齊整、裝罐的瓜條要碼勻實,這樣一罐泡菜出來,整齊鮮亮,看起來才讓人有食欲。”

  包裝上,華小英也沒少琢磨。從保鮮盒、玻璃罐簡單包裝,到用上易拉瓶密封裝,更便於儲存和運輸,最近為了適應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華小英還搞起了小罐裝和真空裝。“水果泡菜就像日常休閑零食一樣,可不只是下飯菜了。”

  如今的華小英,不僅承包了40畝土地、12畝溫室大棚用於種植蔬果,還建起了上千平方米的初級加工廠房。“下一步,我們要打開線上銷售渠道,現在和直播平台合作、春季的營銷策劃已經在談了!”

(責編:馬建輝、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