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3月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現場,來自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阿生青代表發言后,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問:“村民們的電熱炕是什麼樣的?”
幾年前去考察,總書記踩著雨后泥濘去新村時,還沒有這種炕。
“比較實惠,一晚上就一度電、幾毛錢。”阿生青代表向總書記介紹了班彥村的電熱炕。
總書記關心的“電熱炕”到底啥樣?人民網記者進行了探訪。
電力工作人員在班彥新村村民家中檢查電熱炕用電情況。李永鵬攝
班彥村的電熱炕,是在火炕表面加裝一塊碳纖維發熱板,通電之后產生熱量,通過控溫裝置實時調節溫度,以達到恆溫取暖的效果。電熱炕兼具火炕和電熱毯的優點,既能干干淨淨取暖,又讓人睡得舒舒服服。
關鍵是,電熱炕10個小時的耗電量僅有1.2度。按青海180天的採暖季計算,一個冬天僅需一百多元。
班彥村,位於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其中五社、六社的129戶、484人之前住在山頭,貧困率一度高達56%。
2016年,青海省將老班彥村五社、六社列入易地扶貧搬遷規劃,鄉親們住進了新村。
“搬到新村來啥都好,就是一入冬,家家戶戶煨火炕,炕洞冒著煤煙,既不衛生也不美觀。”班彥村駐村第一書記袁光平說。
以前,在舊村,村裡人白天找個日照好的地方晒太陽,晚上就以煨炕的方式取暖。炕火過旺,炕上的毛氈會被燒出窟窿﹔火候過低,半夜就涼了。如果土炕質量和工藝出了問題,還會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
用牛糞或者秸稈燒炕也是問題,一到冬天,村裡就會被團團煙霧籠罩,牆上到處是大片的黑色印跡。
2018年1月,班彥新村實施“柴改電”項目,村民每戶安裝了兩個6平方米的電熱炕。
幾年下來,村民贊不絕口。村民白瑪卓嘎說:“電熱炕衛生、方便,調好溫度,就能熱乎乎地睡一整晚。”電熱炕暖了身子,也暖了心。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人民網 唐宋攝
原本堆積在村頭巷口和院落裡的牛羊糞、秸稈,不見了蹤影,常年冒煙的炕洞也已“集體下崗”。少了嗆人的炕煙味兒,村裡空氣清新多了。
“生活環境好了,人就有了精氣神兒,發展動力也更足了。”袁光平說。
電熱炕只是一個縮影。“新村建設要同發展生產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把生產搞上去,實現可持續發展”。搬出“窮山窩”的班彥村,還要“拔窮根”。
投資200萬元,建成酩餾酒作坊,著力打造“班彥”酩餾酒品牌,帶動農戶依托產業謀發展﹔投資450萬元,建設“班彥生態農庄”和5座節地型日光節能溫室,打造150米滑索、叢林探險、大擺龍為一體的研學基地和“百畝花海”,形成休閑觀光、採摘、銷售產業鏈……
在近十項民族特色產業的帶動下,班彥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309元,實現了整體脫貧摘帽。村集體收入也實現零的突破,在2019年達到了23萬元。
從當年的土炕,到如今的電炕,班彥新村鄉親們的取暖方式在變,生活環境在變,日子也在一天一天地變……
今年的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班彥新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成了青海省海東市脫貧攻堅的成功典型和鄉村振興的范本。
一枝一葉總關情。總書記的惦念背后,是班彥村村民越變越紅火的日子和一張張笑臉。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習近平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頒獎。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點擊專題,了解更多相關信息>>>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青海篇
中介機構發布成人招生信息?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 人民網西寧8月21日電 (陳晶)近期,有中介機構利用網絡等媒介,以青海師范大學的名義發布成人招生宣傳信息。8月19日,青海師范大學發布聲明,成人學歷繼續教育從未與任何教育機構合作招生。 凡需參加青海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成人學歷繼續…【詳細】
以改革創新精神 大力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高度評價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庄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