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對鈦鑄錠表面進行打磨加工。
EB爐外部形貌。
操作工人正在中控室內進行鈦鑄錠的熔爐熔煉工作。該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單錠重量高達20噸。 宋翠茹 攝
1月29日,朔風砭骨,天氣異常寒冷。記者走進位於西寧東川工業園區青海聚能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卻見爐火正旺,一片火熱的生產景象……
前不久,青海聚能鈦業有兩件事引人關注,一是2020年末,隨著2號EB爐又一塊鈦鑄錠出爐,該公司已熔鑄5000噸純鈦及鈦合金,順利完成年度計劃,並創公司成立以來最高紀錄。二是作為目前全國最大的EB爐熔鑄鈦及鈦合金企業,該公司過去一年完成產銷量超過全國鈦錠總產量的十五分之一,約佔全國EB爐鈦錠產量的40%,成績斐然。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的狀況下,青海聚能鈦業卻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績,這一切,青海聚能鈦業是如何攻克關鍵技術以科技撬動未來?
“你猜這把電子束槍得多少錢?”在生產車間,技術研發部副主任杜彬指著一台進口設備的電子束槍體部件問記者。
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直到杜彬告訴記者,這台從國外進口來的設備上的一把電子束槍需要一千萬元時,記者才停止了猜想。這台設備上共有六把電子束槍,總價值就要六千萬元。
據杜彬介紹,EB爐熔煉設備主要由電子束槍、大功率高頻高壓電源、自動化控制系統、結晶器、真空系統及爐體結構等部分組成。電子束槍、大功率高頻高壓電源屬國際前沿的關鍵核心技術設備,也稱之為EB爐熔煉設備的“心臟”。目前隻有德國、英國、法國、烏克蘭等國家對EB爐熔煉設備及其應用有較深的研究,我國還處在早期試應用階段。在實際應用中,EB爐熔煉設備及其技術還受制於人,而且其備品備件及技術服務費用昂貴,時間周期長,嚴重制約生產及設備成本管理。
過去國內鈦的熔煉基本上是採用真空自耗電弧爐,它與電子束熔煉相比有著諸多的技術差距。從產業趨勢分析,未來電子束熔鑄替代真空自耗電弧爐技術是一個必由之路,因此,青海聚能鈦業在2008年就啟動了引進國外先進電子束冷床熔煉技術,專業化進行鈦及鈦合金的熔煉加工項目。
“最初,我們的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來的,一味地依靠‘洋玩意’會有兩種情形:技術受制於人,后期維護會是天價。這樣肯定不利於企業的生產和發展。”杜彬說。
技術革新,蛻變發展,這是青海聚能鈦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在青海聚能鈦業決策者看來,如果EB爐電子束設備核心技術聯合國內科研機構,走國內結合研發之路,實現國產化是有可能的。
基於這個認識,以及在實際生產中認識到設備國產化的緊迫性,青海聚能鈦業提出了EB爐設備國產化的要求。經各方專家及技術骨干幾年的努力,於2014年底成功突破關鍵技術“電子束槍”及“大功率高頻高壓電源”核心瓶頸技術,並成功制造出樣機。杜彬解釋說,通過在國外引進設備上,進行替換運行試驗性使用,其能力完全能達到國外引進設備的效果。國產化的“電子槍”及“大功率高頻高壓電源”的成本隻有國外設備的兩成。效益明顯,費用大幅度低於項目預計劃支出。
研究初期就是“跟隨”。杜彬回憶道:“我們剛起步的研究,就隻能是跟隨,我們就瞄准他們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一路追趕。”
“學習吸收國外同行的先進技術的同時,我們的團隊開始自主研發,兩條腿走路,將別人的先進技術融化成自己的東西,再轉化成自己的技術,當然這確實有難度。”杜彬說。
“2016年,公司鈦合金研發進入關鍵期,為了解決熔煉成分難控制、廢料規格形態不一等問題,我採用數值模擬方法進行理論推算,結合公司自己的設備工藝特點,形成了匹配我們自己生產的一套工藝控制方法﹔然后在實際試驗過程中,不斷優化工藝參數、重新設計差異化配料及入料規范,成功生產高質量、低成本鈦合金鑄錠。”杜彬回憶道。
“這是屬於我們的第一次成功,為此我們團隊連續幾個月待在生產一線,仔細核對每一項數據,認真分析每一個問題,有的時候為了達到某一項要求,加班加點成了常態。但大家心中裝著任務、想著目標,反而更加有干勁。”杜彬感慨。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通過多年的不斷努力,青海聚能鈦業勞模創新工作室在“電子束冷床熔煉爐國產化”項目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研制了EB爐關鍵部件450KW(千瓦)冷陰極電子束槍,為公司節省支出1376萬人民幣。
研制EB爐高頻高壓開關電源,公司已將5台自主研制的電源替換進口設備上的原裝電源,自主研制的電源成本僅為進口電源的50%,自主研制的電源共節約成本約合265萬人民幣。
曾幾何時,技術不成熟、設備純進口、原材料缺失、缺少下游企業……一項項難題如同無法逾越的鴻溝阻擋著我國新材料企業前行的步伐。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國力的不斷強大,深處內陸的青海也開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如今,令青海聚能鈦業人引以自豪的成績之一就是:國內電子束冷床熔煉爐佔有率曾經完全由國外佔主導,而目前10%以上由青海聚能鈦業提供。
2020年鈦合金鑄錠產銷量爆發式增長,徹底改變了公司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較低的不利局面。鈦合金產銷業務正逐步成長為公司發展的重要利潤支撐。據統計,2020年,公司年產能達到6000噸,其中鈦合金產品1500噸。截至目前,累計生產TC4、TI425等鈦合金產品200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3000余萬元。
而今,青海聚能鈦業經過十余年的摸索,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鈦鑄錠單體重量、電子束熔煉工藝技術在全國具有一定地位。面對所取得的成績,青海聚能鈦業人坦言:在科技研究的創新路上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以改革創新精神 大力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高度評價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庄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