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村集體經濟 走出脫貧新路子

程宦寧

2021年01月19日09:45  來源:青海日報
 

合作社裡的羊群。通訊員 江永邊巴 攝

  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扎朵鎮的革新村是典型的純牧業村。全村共有9個社,630戶2465人,佔全鎮人口的26%,但是全村人口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就有1952人,加上特殊的氣候環境和單一的收入來源,讓革新村一直都摘不掉“貧困”的帽子,也成了全縣貧困戶最多的一個村。

  隨著2015年脫貧攻堅戰的打響,革新村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革新村第一書記江永邊巴認為,對於牧民而言,牛羊是最好的致富法寶,以前是“單兵作戰”,應對災害能力低,資源匱乏,現在為什麼不借助國家的好政策,把大家團結在一起,搞養殖搞發展。

  搞合作社不是簡單的“吃大鍋飯”,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合作社科學管理,讓放牧由以往的重畜輕草向畜草並重轉變﹔在草地使用方式上,由小圈子過度放牧向大面積四季輪牧轉變,從而改變“懶惰牧場”和牲畜完全依賴網圍欄“圈養”的不良現象。

  村裡成立合作社的消息很快就在村民之間傳開了。

  “合作社靠譜嗎?”

  “把牛羊放在合作社能賺錢嗎?”

  ……

  在一片質疑聲中,2015年,革新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應聲落地,在玉樹州紅十字會的幫助下,利用45萬元資金購置115隻高原藏系羊。

  革新村村委會主任索它說:“由於資金撥付問題,合作社分三批進行了購置。到2015年年底的時候,合作社就已經新增犢羊70隻,存欄162隻。”

  此時村裡合作社還沒有人入股,隻有10戶牧民幫忙在管理,而更多的人還是選擇觀望。

  村“兩委”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2015年全村共有建檔立卡戶230戶787人,其中一般貧困戶145戶524人,低保兜底戶63戶206人,低保貧困戶22戶57人。這一串串數字就如一座大山壓在江永邊巴的心頭。

  為了讓更多貧困戶入股到合作社,江永邊巴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又想出來“新招”——每個脫貧戶,需有3戶為其擔保,確保脫貧戶在5年內不隨意變賣、轉讓、抵押、宰殺出社時分發的牲畜,貧困戶隻需在5年內發展壯大自己的畜牧業生產和規模,在牲畜繁殖的一個周期(5年)后,牲畜數量增多,有一定的生產能力,經合作社認可后,解除擔保協議,分發牲畜可由牧戶自由支配。

  2016年合作社開始步入正軌,逐步壯大。村裡的牧民們也開始慢慢認可,新入社貧困戶10戶,新增163頭牛犢,同時,在縣農牧科技局的大力幫助下又購置了142頭生產母畜,利用紅十字會資金購置了200隻高原藏系羊。

  才仁就是其中一戶。才仁一家4口人,因家中無畜,一家人隻能靠在外打工艱難度日,2016年加入合作社后,才仁拿起了“羊鞭子”,在家門口端上了“鐵飯碗”,一個月2500元的工作讓才仁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不僅如此,2018年才仁一家還分到了20頭牛、30隻羊。從此才仁一家與“貧困”揮手告別。

  為了提高合作社的經濟效益,2018年初,江永邊巴經過多方溝通協調,為村子爭取到了革新村飼草料灌溉工程項目。解決了革新村海拔高,缺水嚴重加之土地貧瘠,不適合種植草料這一難題。

  如今,合作社一天比一天好,索它給我們算了一筆賬:“2016年和2017年合作社實現分紅264.05萬元。2018年,實現分紅368.2萬元。2019年分紅達95.3萬元。截至目前,共計分紅總額為727.55萬元。”

  此外,合作社通過保底分贈發展模式,保証了合作社總體利益,促進了入社貧困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在五年時間內達到預期發展目標的,實現自主脫貧和就業脫貧,通過群眾自己的勞動,改變自己的命運,從勞動技能層面降低了貧困戶脫貧出社后的返貧發生率,既做到了授人以魚,又做到了授人以漁,從根源解決了貧困。截至2018年,合作社為貧困群眾分發580頭牛、472隻羊,幫助29戶131人實現穩定脫貧。

  嘗到合作社甜頭的人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全村共有605戶牧民,通過資金、牲畜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共享集體經濟的紅利。

  說起今后的打算,江永邊巴很有信心:“我們利用援助資金100萬元開設革新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縫紉廠,現在廠房及配套設施已經到位,計劃2021年一開春就邀請外地的老師為我們指導辦廠。”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