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兜住貧困群眾的“幸福底線”

鄭思哲

2021年01月09日09:20  來源:青海日報
 

囊謙縣一民中的學生們在做課間操。囊謙縣扶貧局供圖

四通八達的公路路網、青瓦白牆的嶄新住房、戶戶通暢的水電通信、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資源充沛設施完備的健康保障……“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始終把補短板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下大氣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貧困地區基礎條件不斷完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貧困地區群眾盡享脫貧攻堅帶來的豐碩成果,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保住房 安居樂業暖人心

嶺格社區坐落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城的西南角。2017年11月開始,當地九鄉一鎮300戶易地搬遷的貧困戶陸續搬到這裡,上千名牧民告別了簡陋的帳篷,住上了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樓。洛角就是其中一員。

洛角是安置到嶺格社區的首批居民之一,他分到了一套79.5平方米的藏式風格二層樓房。配套的圍牆、大門、煤房、水電暖廁等設施讓一直在草原上生活的洛角高興不已。

“搬到這裡以后看病、小孩上學都特別方便。自己也在縣城找到一份穩定工作,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洛角說。

在實施易地搬遷之前,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新庄鎮李家山村位於海拔3000多米的溝壑裡,出行不便,種地不易。李家山村村委會主任馬啟林說:“那會兒村民們的生活實在太辛苦了,種地都要走好幾裡的山路,而且庄稼澆水都成問題,多半隻能靠天吃飯。”

搬遷后,李家山村搬到了國道227線沿線,交通方便了不少,村民們大多選擇外出務工。

易地搬遷,改善的是群眾的居住環境,溫暖的是百姓的心窩,改變的是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

自精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志性工程”,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總目標,嚴標准、重質量、搶進度、抓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已完成4.8萬戶18萬農牧民易地扶貧搬遷和20萬戶農牧民危房改造任務,加上游牧民定居工程、獎勵性住房以及災后重建,全省農牧民有安全住房實現全覆蓋,14.54萬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都已實現現行標准下“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

解“四難” 清除制約增后勁

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為此,青海省扎實開展“十個行業”扶貧行動,集中精力解決交通、電力、網絡通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為貧困地區打基礎、增后勁。

2016年,西寧市湟中區攔隆口鎮卡陽村建成了7.8公裡的鄉村旅游公路,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貧困山村,一躍成為年接待30多萬游客,門票收入達到500多萬元的旅游村。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十三五”以來,青海省累計投資136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3.04萬公裡,2019年底實現具備條件的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車。

要想讓貧困群眾全身心奔走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就必須優先解決道路、飲水、電力、通信等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后顧之憂。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累計落實30.7億元用於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全省260.6萬農牧民群眾(包括30.14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水平得到鞏固提升,實現絕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清零”目標,農牧區所有貧困群眾全部喝上“安全水”。

同時,青海省累計投入190.5億元,推進貧困地區電網升級改造,實現110千伏電網在青海縣域全覆蓋,鄉鎮大電網覆蓋率達到97%,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電壓合格率達到99.5%。同時,解決了12個離網光伏供電鄉用電問題。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已完成5批次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總投資33億元。完成3174個行政村的光纖寬帶建設,在偏遠區域新增2511個4G基站。2015年青海省行政村光纖寬帶覆蓋率僅11.7%,2019年底行政村(村委會)已全部實現光纖網絡通達、4G無線網絡覆蓋。通過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建設,不僅解決了全省包括162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通光纖問題,支撐和服務了全省脫貧攻堅工作,而且有效提升了全省通信網絡覆蓋率,提高了通信服務質量和能力。光纖寬帶IPTV可接收130多套電視節目,電子商務、智慧旅游、治安防控、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得以推廣,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得以實現,各類應用助力鄉村脫貧致富。

強教育 后續發展儲人才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斬斷根植於貧困戶身體裡的窮根,讓貧困戶的腦子富起來,才能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隻有把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出來,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

果洛州久治縣哇賽鄉民族寄宿小學是距離久治縣城最遠、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薄弱邊遠牧區學校。得益於近年來的教育扶貧,如今這所學校的總建筑面積已達到5700多平方米,多功能室、圖書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科技室、心理咨詢室、計算機教室、班班通設備,學生宿舍樓、學生食堂、教師公寓、風雨(室內)操場、復合塑膠跑道等設施一應俱全。

“如果不是曹老師的幫助,我連學習文具都買不起。”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的吳勝啟今年上二年級,是個朴實、認真、好學的孩子,可因為家庭貧困,生活、學習都成了家裡的負擔,幾近輟學。“一對一”幫扶是海北州針對貧困學生進行在編職工定向幫扶的措施,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均對在校生進行生活和學習上的“一對一”幫扶,達到了定點、精准、有效的幫扶效果。“十三五”期間,青海省全面落實各學段資助、助學貸款、異地辦學等政策,每年約80萬學生受益,農牧民子女因學致貧、因貧輟學的問題得到全面解決。扎實推進基礎教育“改薄”工作和師資隊伍力量建設,貧困地區教育條件明顯改善。深入開展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累計勸返失輟學學生2.82萬人,至2019年年底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9%。

重醫療 護衛健康惠民生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道難題。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對貧困群眾來說,一場大病就是一場災難。解決好貧困人口的健康問題,就等於消除了脫貧路上最后的“攔路虎”。

“現在看病花錢比以前少多了!”身患慢性腎炎多年的楊宇棟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古鄯鎮,從2014年開始,每周要在離家百公裡外的省城一家三甲醫院做三次血液透析。“長期住不起院,隻能在外面租房住。”因為生病,楊宇棟家徒四壁,還欠了不少外債。

2016年,民和縣人民醫院建成了血液淨化中心,縣上和楊宇棟有相同情況的20多名患者從此可以在家門口做血液透析,每次還能節省一百多元。

“我被評定為村上的貧困戶,自己隻要掏10%左右的住院費,一年一兩萬元就夠了。”楊宇棟的臉色雖然憔悴,但臉上比以前多了笑意。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全面完成農牧區1472所村級標准化衛生室新改建任務,所有貧困村衛生室都達標。實施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行動,落實“六減十覆蓋”政策,將大病救治病種擴大至35種,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道“保障線”,貧困人口住院自費比例控制在10%以內,大病救治率達到100%。青海省是全國包虫病流行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2012年全省包虫病患病率為0.63%。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省上全面實施包虫病防治攻堅行動,完成流行區人群篩查500萬人次,累計確診包虫病患者1.4萬余人,對所有需要藥物治療的患者免費給予藥物治療,2019年底全省包虫病患病率下降到0.29%。

(責編:馬建輝、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