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蘭西城市群發展架起數字產業“走廊”

羋嶠

2021年01月08日09:40  來源:青海日報
 

海東新畫卷。資料照片

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實時交易顯示屏。 青海日報記者 羋嶠 攝

農林牧商品交易平台培育的直播主播正在為觀眾演唱花兒。青海日報記者 羋嶠 攝

海東旭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顯示屏生產線。 青海日報記者 羋嶠 攝

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進入信息革命。為此,隨之改變的是數據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最為活躍的生產要素,數據流帶動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物資流,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性戰略資源。

海東市作為我省的“東大門”和國務院批復“蘭西城市群”發展的重要“走廊”,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規劃下,緊抓機遇,以統籌國土開發和生態保護,統籌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統籌區域發展和融入國家戰略,以遵循城市群發展客觀規律為出發點,加大構建數字產業發展,將其培育成為又一極具競爭力的新興產業。

同時,海東市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以甘肅省省會蘭州市、青海省省會西寧市為中心,包括甘肅省定西市和青海省海東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等22個地州市的區域性重要城市群建設打下“新地基”,培育“新土壤”,增加“新動能”。

本報記者 羋嶠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了重創,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借助數字經濟,催生了一些新業態新模式,彌補了疫情對各行各業的沖擊。

我國經濟社會的這一波迅速轉場的華麗操作,離不開各地區日積月累打造的較完備的數字產業布局。

中國如此,青海亦如此。

位於青海東大門、蘭西城市群重要節點的海東市正在用自身的發展優勢架起一座通聯蘭西無形勝有形的數字產業發展“走廊”,為兩地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

從數字產業化

到產業數字化

在海東市說起數字經濟的發展,“一個數字化產業園、建設七個特色平台、深入十大行業”是最好的詮釋。

一個數字化產業園指青海省大數據產業園,建設七個特色平台是智慧黨建平台、大數據交互平台、青海拉面大數據平台、海東生態數據平台、河湖長制大數據平台、河湟跨境電商平台、河湟文旅平台,深入十大行業為工業、農業、教育培訓、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精准扶貧、社會保障、法律服務、住房建設、交通運輸的數字經濟發展體系。

海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海東站位整個蘭西城市群發展制定了符合自身要求的數字化產業體系,目前各平台和中心均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不錯的成績。”

從數字產業化到產業數字化的順利過渡,離不開數字產業化的先行建設。

2020年,截至11月底,海東市固定家庭寬帶用戶31.41萬戶,固定家庭寬帶普及率65.68部/百戶,移動寬帶用戶133.84萬戶,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89.63部/百人,較“十三五”初期,呈現跨越式增長,全市行政村光纖、4G覆蓋率均達到了100%。

海東市在“把好東大門,架好蘭西橋”的同時,還在為蘭西城市群及青海高原數字產業發展做好數據支撐。因為這裡有青藏高原規模最大的綠色雲計算數據中心——中國移動高原大數據中心。

總投資10億元,佔地面積3.4公頃,32個標准的IDC機房,網絡出口帶寬3T,可提供3200個機架的服務能力,能夠容納近5萬台服務器。中國移動高原大數據中心可以為全省各行各行業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IDC+雲計算”服務,提供主機托管、網絡接入、網絡安全、運行維護、應用輔助與綜合配套等六大類基礎及增值服務。

目前,這個中心已服務企事業單位80余家,蘭西城市群中的相關部門還在不斷擴充。

海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海東市自2017年以來,連續4年獲批國家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城市建設,先后對全市1200個行政村的光纖網絡,734個行政村的4G網絡進行了專項建設,在去年海東市就實現了光纖、4G雙百覆蓋,打通了信息高速路最后一公裡,並為產業數字化發展夯實了基礎。”

以數字化

打通全產業鏈

2020年12月7日,位於海東市樂都工業園區的海東旭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兩條連體智能液晶顯示屏及4條分體顯示屏生產線全員到崗加緊生產。

企業副總劉亞輝在產品質檢車間查看數據,他告訴記者:“歲末年初,是智能手機的銷售旺季,目前訂單不斷,為了迎接企業成立以來的首次大考,我們准備充分,加緊備貨。”

海東旭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開始投產,正是該企業的補位,扣上了海東地區光電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也為打造我省首個光電產業基地奠定基礎。

海東市樂都區工業園區負責人介紹道:“在該企業的聯動下,同為上下游產業鏈的海東凱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000萬片偏光片生產線項目、海東廣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000萬片柔性線路板生產線項目、海東艾迪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000萬液晶背光源生產線項目、海東弘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20萬平方米光學模切材料生產線聯合架起了青藏高原的光電產業鏈。”

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式最好的體現,同時也是看待一個地方產業轉型的衡量標尺,數字產業化的聚合布局。現在,新經濟的萌芽,正在這座蘭西“走廊”間醞釀。

目前海東市已聚集了海東順通供應鏈、海東道通、安賽捷科技、青海月飛天鏡科技、立生電子等一批供應鏈金融、工業互聯網、數字水庫智能管控、人工智能(教育類)、互聯網數據標注類企業。

同日,在海東市青海農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兩層樓高的192平方米交易監控大屏幕上868萬的銷售數據頗為顯眼。屏幕下,在各個直播間內,直播達人正在通過自己的形式向外宣傳當地文化及特色美食。

就是這個2020年12月才運行的交易平台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5G物聯網及AI鑒真防偽等技術,為當地特色資源和名優農產品走出去、增效益、創品牌再添一把火。

這還只是海東數字產業發展的冰山一角。近年來,海東以實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青海曹家堡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中國(海東)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為契機,為當地企業培育、品牌打造、農產品上行、產銷對接等工作提供空間,全市重點電商企業累計達15家,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已建成集生產、倉儲、冷鏈、物流、企業孵化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電商產業園,青海阿牛哥農牧開發有限公司、互助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新型農產品加工類電商企業發展迅速,截至2020年9月海東市農產品上行銷售額達2265萬元,輻射蘭西城市群的經濟帶動作用愈發明顯。

數字經濟

還將如何再發力

在採訪期間,記者深深感到,海東市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清晰的謀劃和站位,他們充分了解並利用自身優勢,看准機遇,謀定而“快”動。

海東市作為蘭西城市群的重要連接點,其本身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

相關業內人士為記者分析,其實海東的優勢還不僅是蘭西城市群的重要連接點,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主線,是進藏入疆的重要門戶,是貫穿陸上絲綢之路在我國西部的通道、東西南北的橋梁和紐帶,也是從東亞到中亞、西亞乃至南亞的大多數國家更便捷的走廊和通道,具有連南接北、承東啟西的重要戰略地位,這為海東市布局大數據節點,打造立足西北,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產業基地提供了有利區位條件。

拋開地理因素,海東市數字經濟發展還有兩大優勢:其一,氣候冷涼干旱,屬於地質災害輕度分布區,按照國家《關於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符合大型數據中心建設一類地區標准﹔其二,在能源領域,特別是在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方面具有優勢,可以較好解決對數據中心晝夜供電的連續性和安全性問題。

有優勢,有謀劃,那麼,海東數字經濟還將會如何發力,對此,海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認為:“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數字經濟不僅包含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還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組成部分。前者以技術為圓心,可以織起一張覆蓋數字經濟行業的大網,如傳感器、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AI、VR 等新技術盡在其中,后者則是在傳統產業中進行賦能,這就需要各級政府與部門對發展數字經濟有較為清晰的認識,要求海東能夠在更高水平上樹立適應新時代的意識及自覺,並通過全面的數字化來驅動海東及蘭西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

縱觀蘭西城市群的未來走向和發展,數字化是必須要走的一條發展道路,它的優與劣更加影響著整個城市群的后續動力。相信海東市在數字化發展的道路中,定能走出一條獨樹一幟的綠色環保數據中心建設道路,真正成為蘭西城市群相互通聯的“紐帶”。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