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記者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脫貧攻堅以來,青海省教育系統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壓實工作責任,持續加大攻堅力度,全面開展教育脫貧攻堅“清零”行動,統籌推進問題整改和“補針點睛”,不斷鞏固提升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2019年青海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87%,各地各項教育發展指標達到脫貧要求。
聚焦核心任務抓兜底保障。青海全省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地域全覆蓋、學段相銜接的教育資助體系,“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97.3億元,全面實施15年教育資助和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現貧困地區全覆蓋。持續用3年時間,全面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建立了各級政府、教育部門雙線工作機制,通過戶籍信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與學籍信息比對,對疑似失學、輟學的適齡兒童少年逐一摸排,做到應勸盡勸,實現動態清零。妥善安置勸返學生,強化勸返學生教育質量跟蹤問效,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
聚焦補齊短板抓政策傾斜。2016年以來至今,持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能力提升工程和高中攻堅計劃等,資金投入、項目建設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累計向貧困地區投入教育建設項目資金129億元,建設校舍320萬平方米,辦學條件顯著改善。
高校招生政策向貧困地區傾斜,累計安排青海省內高職精准扶貧招生計劃12155名,本科層次扶貧、生態等專項招生計劃2950名。同時,青海省屬高校承擔教育部下達的農村和貧困地區專項計劃2023名。支持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建立精准幫扶台賬,開展技能培訓和重點推薦,舉辦全省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就業專場招聘會,今年貧困家庭學生就業簽約率達到93.28%,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聚焦內涵建設抓隊伍建設。2016年起,青海省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全面實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全省2.1萬名鄉村教師受益。對鄉村教師實行職稱評審特殊政策,實現即評即聘,有效穩定了鄉村教師隊伍。實施青海省內公費師范生定向培養,從源頭上提升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培養質量,2016年以來培養省內公費師范生1000余名。實施青南深度貧困地區教育對口支援計劃,每年從省內東部地區抽調500名教師,幫助青南地區加強教育內涵建設。加大國培、省培工作力度,著力提高貧困地區教師隊伍水平。
聚焦教育公平抓均衡發展。依托六省市教育援青的有利時機,逐步擴大涉藏州縣省內外異地辦班規模,創新省內異地辦學模式,先后在西寧、海東兩市建設三江源民族中學、西寧果洛中學、玉樹海東中學,解決貧困地區優質教育短缺問題,推動城鄉均衡發展。2020年9月,經國家教育督導檢查,全省所有的縣(市、區、行委)均達到國家評估認定標准,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聚焦提升服務抓智力支持。實施職業教育“圓夢行動計劃”,統籌協調24所國家示范和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選擇就業較好的107個專業,累計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2700余人。實施單列“面向退役軍人”計劃和“面向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計劃,拓寬職業教育人才多樣化成長渠道。投入3059萬元,開展7421名學前教育階段和義務教育階段普通話不達標教師專項培訓,向學前幼兒配發《幼兒普通話365句》讀本3.6萬冊,開展15個深度貧困縣新增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基層干部普通話專項培訓2850人次。對青海省15個深度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不通普通話的青壯年勞動力實施免費“語言扶貧”App項目,提高了貧困地區農牧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溝通和交流能力。
爭取落實瑪多“5·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央預算內投資6.6億元 8月18日,記者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了解到,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青海省瑪多“5·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項目18項,總投資8.15億元,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55億元,目前已到位資金3.32億元。這批項目的安排,將有力支…【詳細】
百頭野牦牛現身三江源國家公園 青海日報記者 程宦寧、包利英攝 日前,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昂拉村生態管護員濤西昂扎在雜日尕吶山巡護途中拍攝到了一個極為震撼、又特別罕見的場面:一個種群數量達二三百頭的野牦牛群正在悠閑地吃草。 近年來,隨著玉樹州保護生態的力…【詳細】
青海省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今年年底實現全覆蓋 近日,青海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覆蓋的意見》,明確到今年年底,青海省所有縣(市、區、行委)健全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基本建立運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縣鄉一體、以鄉帶村、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