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羊峽三文魚”中國峽灣挑戰賽。
肥美的三文魚。
現代化的生產車間。
先進的捕撈作業。 文章圖片攝影:江昊鵬
金秋十月,一場黃河文化音樂嘉年華,打破了龍羊峽鎮往日的靜謐。正值黃金周,從四面八方來到小鎮的人,在感受視覺盛宴的同時,品嘗魚類佳肴也是每一位游客的必選項目。
“我們一家人來這裡旅游,不但看到龍羊峽壯闊的美景,欣賞到一場音樂節,還吃到各種方法做的三文魚,這一趟來的真是太值了。真誠祝福大美青海越來越好。”來自廣州的游客王先生興奮地說。
“龍羊峽的三文魚真的太新鮮太好吃了,過上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和朋友或者家裡人來這裡吃一次。”從西寧自駕車帶全家出游的孫女士說。
在風景如詩如畫的龍羊峽鎮,農家樂一家挨著一家。無論到哪一家,做出的魚都是拿手好菜。
“這幾年來的游客越來越多。為了突出本地特色,我們的菜品也以各種魚類為主。當年和家裡人投資開風情園的時候,心裡還沒底,沒有想到現在生意這麼紅火。”在景區門口經營風情園的談忠清由衷地高興。
“依托龍羊峽庫區旅游、漁業優勢,我們開辦休閑旅游一體化現代‘漁家樂’村級體驗點,農家樂發展得紅紅火火。在做好旅游帶動的同時,吸收剩余勞動力在漁業交易市場務工,既讓剩余勞動力得到有效利用,又帶動農牧民致富增收,促進了經濟發展。”龍羊峽鎮鎮長譚海榮介紹。
(一)
龍羊峽鎮位於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東南部,地處黃河谷地,境內有豐富的鄉野園林、地熱溫泉、野生魚類、丹霞土林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家喻戶曉的龍羊峽大壩,造就了高峽平湖的獨特景觀。在這片383平方公裡水域下,有著目前我國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
2008年,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成立,經過多年發展,建立了亞洲規模領先、品質卓越的全球最高海拔鲑鱒魚智能化養殖基地,投資建成了現代化三文魚科技園、智能化管理及數據中心。
現在,民澤龍羊峽公司網箱養殖面積16.93公頃,鲑鱒魚產能達1.5萬噸,產量佔國產鲑鱒魚的30%,也是我國唯一獲准出口歐洲的三文魚企業。
“我們從挪威引進西塞爾現代冷水魚屠宰生產線,從日本引進不二越碼垛機器人,並配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冷水魚內臟輸送帶、冰鮮冷水魚生產包裝線、凍魚生產包裝線等設施,形成現代化全自動加工流水線,進行標准化、智能化生產,大幅提升效率的同時,保証了產品質量。”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旭說。
龍羊峽漁業的發展,改變了當地“靠天吃飯”的模式。
羅佔元原來在龍羊峽鎮以種地為生,生活很不富裕。因龍羊峽漁業的快速發展,他成為了民澤公司的一名員工。努力好學的羅佔元在公司提供的培訓交流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當上了公司的生產部部長。
“我們一家三口一年有30多萬元的收入,住上了漂亮的新居,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公司,像我這樣的員工還有很多。不久的將來,我們很多本地員工還將成為公司的股東。”羅佔元感慨。
借助民澤龍羊峽這個平台,許多庫區居民完成了從牧民到漁民,到現代漁民,再到小老板的華麗轉身。
通過開展三文魚養殖,民澤龍羊峽為周邊農牧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平台。
“通過不斷培訓員工養殖技術,讓他們有一技之長。目前,公司在職員工280余人,其中95%以上為海南州及周邊地區村民。沿湖區域原住民當中有一半以上的勞動力參與到了龍羊峽的漁業生產和周邊旅游服務業中來。隨著民澤龍羊峽現代冷水魚產業園的建設,預計還可提供400個就業崗位。”楊旭表示。
“通過與青海民澤公司合作,為龍羊峽鎮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建立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增收、上引下聯多維度推進鄉村振興夯實了產業發展基礎,帶動了農牧民脫貧致富。”共和縣農牧和科技局局長沈建雲說。
據了解,為提高庫區周邊村民收入,民澤龍羊峽將水庫非網箱養殖經濟魚類捕撈權交予地方周邊漁民,經過公司10年數據跟蹤、調查,該活動讓庫區周邊1610戶漁民人均年收入增長從8000元提高到18000元。民澤龍羊峽的增殖放流活動,每年可為龍羊峽沿岸漁民增收約2500萬元。2020年開漁節期間,龍羊峽的增殖放流為周邊農戶及漁民增加了約4000萬元左右的收入。
龍頭企業以就業的方式實現漁民與公司的利益鏈接,也是農業產業強鎮中,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典型。
(二)
自2018年獲批創建漁業產業強鎮以來,龍羊峽鎮投資1000萬元實施漁業興村強鎮示范項目,大力開展漁業公共交易平台池沼公魚精深加工、龍羊峽冷水魚產業園精深加工冷鏈體系建設。
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投資1579萬元實施龍羊峽漁業水產養殖碼頭建設項目、投資500萬元實施龍羊峽冷水魚產業鏈打造建設項目、投資1000萬元實施共和縣三文魚產業聯盟建設項目。
“通過冷水魚加工、捕撈及村級集體經濟扶持,冷水魚捕撈專業合作社規范運營,截至目前,已有規范運營漁業捕撈合作社2個、勞動捕撈戶1130戶,戶均年收入4.5萬元,扶持運營漁家樂、農家樂旅游服務主體46處,年接待游客1.3萬余人,年收入達7.3萬元/處。”譚海榮說。
龍羊峽三文魚知名度大了,養殖三文魚的多了,賣三文魚的多了,來吃三文魚的人也多了。來自全球的漁業專家、考察團、越野賽參賽選手的紛紛到來,讓龍羊峽小鎮人氣越來越高。
2017年至2019年,龍羊峽連續三年舉辦了高規格的“龍羊峽三文魚”中國峽灣挑戰賽。
融入體育賽事,讓龍羊峽三文魚品牌成長積蓄了力量。龍羊峽這一青藏高原上的邊陲小鎮,也伴隨著三文魚產業的崛起,有了和以往迥然不同的發展。
“跨界聯合,建設特色漁業+體育營銷+工業旅游+文化小鎮自有模式,將龍羊峽打造成全國聞名的體育特色小鎮——龍羊峽三文魚小鎮,吸引國內和全球越野愛好者的廣泛參與,吸引國內和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帶動當地旅游、餐飲等發展,推動當地服務產業升級,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種創新的模式是獨一無二的。”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趙得林認為。
為加快品牌創建步伐,提升產品知名度,龍羊峽鎮結合省級三文魚產業聯盟建設,依托民澤龍羊峽公司,採取政府扶持、公司投資、農戶參與的生產經營方式,積極構建“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採取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市場開拓等經營方式,確保漁業產品附加值提升及高原特色冷水水殖產品的品牌建設。
“現已注冊‘龍羊峽’、‘雪域青藏’2個地標特產和著名品牌,目前擁有冰鮮原魚、冰鮮三文魚塊、煙熏三文魚、三文魚魚鬆、凍品三文魚等系列產品,產品通過中國綠色食品認証,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40多個省市,出口遠銷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公司魚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集育、養、產、銷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已初具規模。”共和縣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關卻扎西介紹。
龍羊峽鎮先后被國家住建部、體育總局評選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和“首批全國運動特色休閑小鎮”。
2019年,龍羊峽鎮被評選為100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精品案例。
“下一步,將繼續深入貫徹青海省委‘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為龍頭,加大冷水魚養殖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完善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全力構建國內馳名的名、特、優冷水魚產業示范園,實現漁業產業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農牧民致富增收。”沈建雲表示。
爭取落實瑪多“5·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央預算內投資6.6億元 8月18日,記者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了解到,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青海省瑪多“5·2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項目18項,總投資8.15億元,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55億元,目前已到位資金3.32億元。這批項目的安排,將有力支…【詳細】
百頭野牦牛現身三江源國家公園 青海日報記者 程宦寧、包利英攝 日前,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昂拉村生態管護員濤西昂扎在雜日尕吶山巡護途中拍攝到了一個極為震撼、又特別罕見的場面:一個種群數量達二三百頭的野牦牛群正在悠閑地吃草。 近年來,隨著玉樹州保護生態的力…【詳細】
青海省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今年年底實現全覆蓋 近日,青海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覆蓋的意見》,明確到今年年底,青海省所有縣(市、區、行委)健全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基本建立運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縣鄉一體、以鄉帶村、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