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大通:“三乡工程”增活力 产业就业增收入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紧紧围绕脱贫人口增收核心,扎实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开展“‘三乡工程’增活力 产业就业增收入”专项行动,紧抓产业就业关键点,在“三乡工程”上抓落实抓具体,在产业就业上出实招出新招,深挖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让脱贫基础更稳固,脱贫成效更持续。
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建立健全组织机制。成立大通县“‘三乡工程’增活力 产业就业增收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大通县“‘三乡工程’增活力 产业就业增收入”专项行动方案》,包括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加强联农带农富农、重点项目包保、民营企业联村带户、脱贫人口就业日常动态管理、深化“三乡工程”促增收、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等21项重点任务,形成了重点人群从排查监测、精准对接、落实帮扶、消除风险、跟踪管理到考核评价全方位闭环管理的长效监测机制。压紧压实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职责。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防止返贫监测范围识别标准,对全县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牧户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脱贫户收入不稳定监测机制,对预估当年脱贫人口各类收入不稳定、存在致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行政村实行“三色管理”,确保红色体系农户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措施,蓝色体系实现动态监测,绿色体系通过政策指导,截至目前,纳入红色体系管理1027户3488人,通过红色管理纳入监测户30户103人。 将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调度的重要内容,坚持线上数字化、线下网格化动态监测帮扶,夯实村级动态排查、乡级半月定期研判、县级每月定期调度机制,调度工作各环节可追溯,保持监测覆盖范围与收入增长动态平衡,确保对符合条件人员全覆盖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动态综合研判、动态帮扶落地。
持续深化政策举措,全面推进“双增”行动。按照三条红线标准,县域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合作社、在建项目共带动存在收入降低风险的脱贫(监测)户1564户4708人,其中:加强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中,全县效益好的124家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群众567户1714人;项目建设助农带户机制中,2022年在建的126个项目带动脱贫群众486户1438人;龙头企业联村带农机制中,10家县域龙头企业带动脱贫群众76户189人;民营企业联村带户机制中,57家县域内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带动脱贫群众183户611人;各乡镇主动对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252户756人。发放小额信贷余额1062笔5006.93万元,为支持乡村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脱贫人口自主发展产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坚持就业优先,持续促进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通过就业增加收入,通过发展产业、省外劳务协作输出、帮扶车间(工坊)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来源:大通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西宁进一步加强优化防控措施 遏制病例数上升势头
- 人民网西宁11月16日电 本网从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针对在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504例阳性感染者,其中区域核酸检测中发现42名阳性感染者的情况,西宁持续加强重点场所管控,压实重点行业责任,做好货运物流隐患排查,加强改善核酸检测工作,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防控措施,坚决、果断、迅速遏制病例数上升势头,尽快控制本轮疫情传播。 西宁市政府副秘书长余康介绍,加强重点场所管控方面,西宁对商超、市场等,严格落实错峰限流、双码查验、消毒消杀等措施;对餐饮保障、餐饮、外卖、农贸市场、药店、个体经营6类行业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摸排、检查、统计,建立工作台账;全面排查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在用和新启用集中隔离点的风险隐患,严防交叉感染和风险外溢。…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