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双增”行动出实招 脱贫群众稳增收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西宁市委部署要求,青海省大通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脱贫人口增收的核心要求,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这条主线,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开展“‘三乡工程’增活力 产业就业增收入”专项行动。通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深化“三乡工程”促增收、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等21项重点任务管理,形成重点人群从排查监测、精准帮扶、消除风险到跟踪管理、考核评价全方位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四个轮子”一起转,持续促进稳定增收,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提高脱贫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在排查监测上再扩面。对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6700元以下和受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影响致使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及时按照程序进行识别纳入监测对象。截至目前,新识别16户。并对脱贫人口收入不稳定成因和范围进行分析预警,实行三色动态管理。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在6700元—8000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下降人数占村总脱贫人口比重15%以上、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下降10%以上的,实行红色管理,依据收入下降的不同原因精准推送至相关部门和乡镇,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促进收入稳定增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9000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下降人数占村总脱贫人口比重10%—15%、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下降10%以下的脱贫户实行蓝色管理,乡镇和村要密切关注,防止收入出现下滑,并采取措施增加收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在9000元以上、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下降人数占村总脱贫人口比重10%以下的实行绿色管理,继续采取措施,促进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在帮扶措施上再精准。建立脱贫户产业就业评价机制,对脱贫(监测)户产业就业状况进行半年评估、年度评价,发挥导向作用,引导脱贫群众做到人岗匹配,有效增加收入。发展产业带动一批。加强联农带农富农机制,鼓励101家国家级和省市级示范社联农带户,省级以上示范社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带动脱贫户4户以上,市级示范社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带动脱贫户2户以上。提升到户产业巩固机制,加强到户产业跟踪管理,建立定期排查和回访制度,细化到户产业管理台账,加强到户产业收益“应统尽统”。优化金融服务保障机制,用活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和“金穗服务惠万家”金融支持政策,持续加大脱贫人口信贷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提升脱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施项目吸纳一批。抓好重点项目包保机制,对于脱贫攻坚期以来投资500万元以上的37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立县级领导联点、乡镇班子成员包保制度,对产业项目建设、项目运营、效益发挥、联农增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包联。落实项目建设助农带户机制,全县所有新建涉农建设类项目,如农田水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交通、美丽乡村、财政衔接补助资金项目等相关建设单位,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吸纳更多返乡脱贫劳动力参与建设,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企业联点安置一批。加强龙头企业联村带农机制,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县域内10家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每家至少联点帮扶1个行政村、联系帮扶10户脱贫户。建立民营企业联村带户机制,积极对接县域内39家各类企业,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一民企对接一个或多个村、一民企联结5户以上脱贫户的帮扶共建机制。公益岗位托底一批。完善公益岗位灵活设置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基础性作用,推动公益性岗位扩面,按照因人因时因事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灵活设置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防洪救灾等临时性公益性岗位,重点安排收入有降低风险的脱贫户就业,切实保障脱贫(监测)家庭实现稳定增收。务工就业保障一批。健全脱贫户就业日常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全县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精准掌握就业去向、就业收入、就业意愿等信息,对动态监测发现的有就业意愿未就业、失业、返乡的脱贫(监测)劳动力建立台账,并及时研判会商,准确对接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将脱贫劳动力输送到建设单位和企业,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
在教育管理上再加力。强化第一书记管理机制,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要求,强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培训,实行应知应会“一周一推送,一周一测试”机制,提升驻村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管理,严格日常考勤、请销假等制度,建立月例会、周碰头会等机制,杜绝“走读”“两头跑”现象。加强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通过季度、年度考核、日常监管等手段,对乡镇党委、派出单位履职情况,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履职不力、长期脱岗、群众评价差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启动问责和召回机制。
在考核评价上再严格。强化脱贫群众增收成效考评机制,把脱贫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提高考核权重,并做好日常督促、季度督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大通县“双增”专项行动聚焦增活力、增收入两个核心,动员全社会力量,迅速行动、扎实推进,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来源: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班彦村:感恩奋进谋求幸福生活
- 村史馆里游客们参观又交流,盘绣园里绣娘们飞针走线忙,农家院里饭菜飘香客人夸……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里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