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0米高原夜巡 倾情守护“光明天路”

“狼、狼、亮哥,有狼!”12月24日,在青藏线海拔4800米的雁石坪地区,天气晴好,阳光普照,但气温依然低至零下13度,“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任亮带着徒弟马晓斌正在巡视青藏联网工程输电线路,突然不远处一头狼不疾不徐地向他们走来,马晓斌惊恐地喊道。
“快跑!”任亮拉起马晓斌就往车上跑,一路狂奔上了车,关紧车门。此时狼已经跑到了车前,围着车左闻闻、右嗅嗅。
他们决定在车里静等狼离开,因为如果此时发动汽车,狼肯定会追着车跑,这里道路崎岖,路面还有结冰,疾驰容易翻车,而巡视工作还没有完成,就算把狼甩掉也还要再次回到这里继续巡线。在这条线路上遇见狼不算稀奇,但马晓斌入职一年多来还第一次和狼打照面。
“还好车离得不远,否则怕是危险了!”马晓斌后怕地说,“亮哥,要是离车很远咋办呢?”
“那就往塔上跑,狼不会爬塔。”任亮说,“晓斌,还有吃的么,给它一点。”
马晓斌从棉衣口袋里掏出一个鸡蛋,把车窗打开一条缝,迅速把鸡蛋扔了出去,狼吃了鸡蛋后停留了一会儿,才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直至看不到狼的身影,两人才下车继续开始巡线,任亮边走边说,“今天不仅要认真检查设备,还要记好路,要不然晚上很容易走错。”夜间他们要来这里对1164号塔开展夜巡和热棒有效性检查。由于“电力天路”沿线路况复杂,所以每次开展夜巡前他们都要在白天勘查路况确定路线。
国网青海检修公司“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成员任亮正在检测铁塔下方热棒运行情况。马晓斌摄
完成当天的巡线任务,已接近下午四点。他们返回距离此处110公里的沱沱河运检站驻地,准备吃过晚饭休息一会儿,等天黑后再出来开展夜巡。
青藏联网工程是第一条通往西藏的“电力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直流输电线路,自2011年12月投运至今已平稳运行十年,为丰水期“藏电外送”和枯水期“送电进藏”提供了稳定的“绿色通道”。
唐古拉,蒙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唐古拉山地区是青藏联网工程全线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差的区段,也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这条线路的运维班组常年挑战唐古拉、昆仑山等高寒极地,因此被大家称为“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
为了保障线路安全稳定运行,运维班人员每两个月就需将全线巡视一遍,并根据不同季节全面开展冻土、红外监测、防风、防雷隐患排查、基础数据分析等工作。
“吃完饭赶紧去休息,定个闹钟,十二点我们准时出发,棉衣棉裤里面再穿上保暖衣裤,夜间山上是你想象不到的冷。”晚上要开展线路特殊性巡视,任亮给马晓斌嘱咐道。
青藏联网工程柴拉直流青海段285号至1394号共1110基铁塔均处在冻土区,占该线路青海段铁塔总数的79.6%。青藏高原冻土热稳定性差,具有冬季冻胀和夏季融沉的特性,地基鼓胀或沉陷容易威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为保障铁塔地基稳定,工程在冻土区域516基铁塔下方安装了共计6144根热棒,以使铁塔冻土基础一直处于冻结的稳定状态。
热棒有效性观测一般在凌晨开展,热棒白天导热,凌晨温度通常会高于环境温度,通过对比环境温度与热棒温度,就可以初步判断热棒的有效性,另外,对比分析同一基铁塔下的十余只热棒的温度数据,也能判断每一根热棒的有效性。
凌晨两点左右,任亮和马晓斌乘车到达目标塔位所在的山坡下。刚打开车门准备下车,一股寒气瞬间又将他们逼退回车内。此时气温达零下二十多度,寒气袭人。两人使劲紧了紧衣领和袖口,戴好棉帽、面罩和棉手套,拿出照明灯背上仪器,在茫茫黑夜里借着两束光向山上铁塔的方向走去。
海拔4800米的山上,氧气稀薄,寒风凛冽,两人气喘吁吁一步一步往上攀爬,又花了20多分钟时间才到达塔下,片刻未歇,就立马调试仪器开始测温检查。任亮对塔上电气连接部位和导线逐点进行测温,马晓斌对塔下的每一根热棒测温比对,时不时对测量数据相互交流。
在如此冰冷的环境中连续观测了一个小时,终于结束了夜巡任务,线路运行及地基情况一切正常,热棒有效运行。凌晨三点半,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师徒俩开始返程。
十年间,“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成员的成百上千个夜晚都与这刺骨的寒风相伴,通过长期对冻土区段铁塔开展地基监测,对热棒的运行有效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冻土区域铁塔测量数据库,有效保障线路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十年的岁月,他们坚守高原腹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青春热血守护着这条连接青藏的“光明天路”,“唐古拉之鹰”如同一支火炬,被一批批青年高高擎起、接力传承……(来源:国网青海检修公司 张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黄河羊曲水电站 将为青海海南新能源基地提供电源支撑
- 人民网兴海12月27日电 (杨启红)12月26日,黄河羊曲水电站工程开工仪式在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羊曲水电站举行。黄河羊曲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重要支撑电源,也是青海省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项目,将于2024年7月完成首台机组投运。…
- 300余项文旅活动激发青海市场活力
- 人民网西宁12月27日电 (刘沛然)本网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青海省定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举办2021-2022青海省冬春季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并于12月30日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主会场举行2021-2022青海省冬春季文化旅游惠民活动暨“青海文旅消费平台”启动仪式。 活动旨在全面落实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目标,进一步扩大冬春季文化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行业作用,拓展冬春季旅游消费空间和消费需求,激发冬春季文化旅游市场活力,持续打造“大美青海 生态旅游”品牌,丰富青海省冬春季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