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青海西宁:办好“微实事” 撬动“大民生”

陈明菊 张皓芃
2021年12月22日17:55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清晨7:30分,73岁的甘永寿老人在楼下花园和老友们一起散步。“这搁以前,大家根本不敢这么早出门。黑灯瞎火,路面坑坑洼洼,很不安全。如今小区全面美化,有花园、路灯、椅子、健身设备,即便是冬天,我们也愿意下楼溜达。”家住西宁市城北区海边记忆小区的居民甘永寿对改造后的小区环境连连称赞。

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今年以来,西宁市采取了一系列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了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桩桩件件饱含深情,点点滴滴温暖人心,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督办清单”“履职清单”,聚力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 实现处理纠纷只进一扇门

西宁市城东区地处湟水河西宁段的下游,是西宁的东大门,有汉、回、藏、满、土等27个民族,人口39.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5.05万人,占总人口的38.44%。

城东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人民网 张皓芃摄

犬吠、停车泊位、小区卫生脏乱差、噪音……城东区居民多次反映此类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但是各类矛盾处理较为零散,群众的诉求不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为了尽量让群众少跑腿,实现处理纠纷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为此西宁市城东区政府整合相关资源,于今年9月26日,成立了青海省首个“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从过去的“接待—受理—转办”到现在的“接待—受理—解决”,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诉求和困难。

“百姓调解工作琐碎而繁复,我们得站在当事人角度,为他们解决烦心事、闹心事、堵心事。只有小家稳定了,大家才能更美好和谐。”城东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赵兰从事调解工作已有二十余年,至今已调节案件700余件。

据城东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负责人向宁胜介绍,“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调解,结果及时反馈”模式设立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疏导等功能区,以“区级统筹主导、中心赋能提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思路,通过全区域覆盖、全天候运行、全功能集成、全链条解决,实现“多中心”变“一中心”,为辖区群众提供“一揽子”社会治理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成效。

小区旧貌换新颜 靓了屋子美了群众心

整齐划一的居民楼、干净笔直的柏油路、一排排停车位……

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家住西宁市城北区朝阳新村小区89岁的李福增老人直竖大拇指,“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老旧小区改造确实旧貌换新颜,家里供水和供暖也好了,住在这里心里也亮堂了!”

老旧小区改造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

怎么改、改什么?西宁市城北区把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标准,通过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方式,给出了“暖心”答案。

城北区山川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人民网 张皓芃摄

“房屋主体结构节能差,管道、线路年久失修,道路、花园破损不堪,煤房安全隐患大,整体环境脏乱差……”家住西宁市城北区朝阳东路1号钢木构件厂家属院的王美玲细数完过去院里亟待解决的糟心事,又指着新修的绿化带说道:“如今小区做了楼体保温层和楼顶防水,更新了窗户及单元门,增加了公共活动区域,别看小区快30多年了,自从改造后住在这可比很多新小区都舒服!”

2019年至今,西宁市城北区政府投资530万元对钢木构件家属院进行全面改造完善。改造整治后的钢木构件厂家属院焕然一新,公共设施改善了、整体环境美化了、各项功能提升了,得到了居民一致称赞。而这仅仅是西宁市城北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西宁市城北区全年投资4.1亿元,实施2020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西宁市城北区2021年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等5个项目。积极引导居民广泛参与,充分尊重居民改造意愿,全面建立起“意愿共商、方案共谋、责任共担、家园共建、成果共享”的改造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了惠民生和促发展双赢。

目前,老旧小区主体改造项目涉及朝阳、小桥、马坊3个片区共3616套已完工,正在开展验收和竣工决算工作;昆仑学院等19个老旧小区2489套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海西东路8号等3个小区340套及沈那中学家属院等10个小区1381套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计划年内完成除绿化之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山川小区、联运小区等31个小区7287套,其中木材厂家属院等19个小区5338套已开工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30%,计划年内完成除绿化之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照单办实事!今年,西宁市城北区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改的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焕然一新的家园透出浓浓的幸福味道。讲起来,居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用心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目前,西宁市城中区逐步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深受群众广泛好评。

“我在福禄巷南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已经生活了将近十年,见证的不仅仅是社会对老年人的爱护和包容,还有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69岁的赵全香老人说道,今年搬进新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后,整个环境干净整洁、健身器材齐全完备、工作人员服务周到。福南日间照料中心温暖故事,则是西宁市城中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满足广大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的生动实践。

城中区福禄巷南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人民网 张皓芃摄

据了解,从2015年起,西宁市城中区引进专业从事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自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来,共计投入2200多万元为全区近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60岁以上特困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0余万人(次);2018年,西宁市城中区民政局逐步深化养老改革试点,采取多种运营模式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打造了“时间银行”、两处“医养结合”、三类适老化设施改造的“一二三”养老改革试点工作互动新模式;2019年6月,又在原有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基础上,建立城中区“爱老幸福食堂”,运营以来提供助餐服务20.8万人(次)……近年来,西宁市城中区结合老年人对养老机构需求意愿,不断将老年养护中心打造成高标准高品质的新型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城中区养老服务质的飞跃。

“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既保留了家庭养老的优点,又强化、拓展了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社交等养老服务供给。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西宁市城中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养老专办工作人员马丽萍介绍道。目前,城中区社会福利中心和西宁颐和老年乐园已投入运营,城中区老年养护中心正在建设中,这对创新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不断拓展养老服务项目带来更多新的尝试。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宁市城中区民政局党组坚持“学史力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民政工作职责,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力求办实事既有速度、力度,解难题更有准度、温度。

“互联网+明厨亮灶” 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近年来,西宁市城西区积极探索打造‘沿街爱老幸福食堂’,在其沿街门店中设置老年人就餐区,配备适老化桌椅,以‘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模式,补贴惠民,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就餐需求,方便老年人就餐。”据西宁市城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胡悦涛介绍,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远程智能监管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对全区爱老幸福食堂每天供应食物的烹制过程全流程监管以及食品原辅料的采购、存储渠道等过程的实时监管,进一步强化全区人民的饮食安全。

城西区创新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远程智能监管平台。人民网 张皓芃摄

“老样子,菜里没加洋葱,米饭给您多添了点。”在西宁市城西区景林佳苑助餐点,78岁的张瑞文笑着从服务员手中接过餐盘。几乎每天中午都来,她已和工作人员熟识了不少。

酸辣里脊、烧丸子、西红柿炒鸡蛋、香菇油菜、豆腐汤……“菜品花样多,味道清淡,关键是饭菜安全有保障,很适合老年人口味。”张瑞文吃得很满意。吃午饭时,她不时和前来就餐的老年人打招呼,“这里服务又周到,还能交朋友,别提多舒心了!”

随着“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远程智能监管平台建设项目平台的运行,在保障食品安全及疫情常态化防控方面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宁市城西区规划在未来五年实现全区“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的全覆盖,全方位保障城西区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老有所乐未知冬,最美不过夕阳红。

“当下,‘爱老幸福食堂’只是定点定时配送米饭、菜。下一步,我们考虑到小区内还有一些出门不便,无法到‘爱老幸福食堂’就餐的孤寡、残疾老人,为此想继续扩大服务范围,争取做到‘送餐上门’。”西宁市城西区景林佳苑助餐点负责人侯海青说道。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宁市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出台一批保障民生的政策举措,集中力量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养老服务、调解群众纠纷等突出问题,把短板补起来、弱项强起来。

截至目前,西宁市实施3.6万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100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建成“智慧安防小区”25个;新建5个中央厨房、20个爱老幸福食堂、50个农村老年之家和10家托育机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6万余件……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下一步,西宁市将继续以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奋进之力,继续交出一份有温度有质量的民生答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昂扬姿态奋力谱写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篇章。

(责编:陈明菊、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