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学党史·办实事 对话地方领导”

专访|西宁市湟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健:化“问题清单”为“服务清单”办好群众实事小事微事

杨启红
2021年12月02日11:16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近日,西宁市湟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就“湟中区如何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湟中区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等话题接受了人民网专访。专访中,郭健介绍,湟中区始终聚焦民生热点办好实事、聚焦民情民意办好小事、聚焦民生福祉办好微事,不断开创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的新篇章。

郭健(右二)在基层调研。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湟中区是如何引导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结合起来的?

郭健:湟中区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上,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新篇章。一是通过深学党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增强政治自觉。全区各级党组织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专题辅导报告、举办专题读书班、讲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等内容,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建区委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巾帼宣讲团”等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式宣讲,举办“朗读者计划·红色课堂”、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红歌会、百场优秀影片展映等活动,不断激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爱国、爱社会的热情。二是通过细悟思想,把奋进力量凝聚好,激发内生动力。在全区打造解放军剿匪指挥部(慕容古寨)、寇从善故居等6处特色鲜明的“四史”教育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开创“十四五”新局面的信心和动力。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西宁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找准目标定位、厘清发展思路,教育引导全区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湟中区委区政府重大部署要求上来,在谱写宜居宜业宜游湟中新篇章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人民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强调,要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研究提出和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方面,湟中区是如何实践的?

郭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湟中区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学习教育落脚点,齐心协力化“问题清单”为“服务清单”,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聚焦民生热点办好实事。完成古城沟、苏尔吉等6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和38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立农作物良种繁殖基地3.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4万亩,建成农村卫生厕所4900余个,改善1500户群众居住条件,改造农村电网183公里,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启动实施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30个小区的道路、地下管网、环卫设施等进行修整改造升级,建成3个生活垃圾填埋场、87座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投资286万元完成5.35公里通村公路路面整修及1.8公里道路硬化工程。今年以来已分配公租房8次,解决157户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二是聚焦民情民意办好小事。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调研走访活动,通过公布热线电话、设置“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信箱等方式收集整理民众呼声,了解民情民意,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具体问题。今年以来,湟中区已筹集各类租赁住房1157套,配租639套。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区累计完成第一针疫苗349528剂次,第二针疫苗296519剂次,第三针疫苗8057剂次。并针对部分群众离固定接种点较远、出行不便等问题,组建流动疫苗接种小组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上新庄镇推行的“马上帮”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讲解政策,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聚焦民生福祉办好微事。全区各党组织以党支部承诺践诺活动和广大党员“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请放心”岗位建功立业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双进双联四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微心愿认领、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目前,全区党组织累计践诺办理实事1202件;党员累计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12177件、完成认领微心愿2223件,切实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微事,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人民网:湟中区自觉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郭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湟中区经济发展、干部作风建设、党群干群关系持续向好。

产业发展势态好。今年,湟中区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三乡工程”为牵引,在全区380个行政村组建乡村产业促进发展有限公司,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乡镇经济,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互补技术,持续优化“两区三园三带”农业区域性布局,在云谷川、西纳川地区全面实施设施农业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周召荣能人带动引进北京宏远有限公司5亿元投资,并整合乡村振兴资金4000万元实施李家山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调整东西部协作资金4000万元、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3000万元在西堡镇打造大型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与中恒山海文旅集团签订投资意向协议,计划投资45亿元,打造鲁沙尔文旅产业新城。扩大集中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实施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项目有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与中电集团江西电力公司协商合作建设湟中光电产业园项目;围绕贵强物流园和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集散中心,构建集“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打造辐射全市乃至全省的快递集散中心。

作风建设转变实。全区各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汲取党史力量,不断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四必访”要求,下沉村社一线听民意、察民情、访民生。截至目前,共调研走访困难户、重点户816户,老党员、老干部403人,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526人,矛盾多、问题多领域376次。通过调研走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了解了群众的实际需求,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汇总,共征集到急难盼愁问题574个。通过建立问题清单,限时整改,共解决了428项问题,真正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各行政服务机构及时公开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监督方式等内容,并为“老弱病残孕”特殊群体开设绿色服务窗口,安排业务精炼、责任心强的干部,分析原因、专项受理,为群众疏通办事梗阻。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网络服务终端,实行网上咨询服务、办理业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政务服务理念。与此同时,为瘫痪在床、出行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组建“高考接送车”爱心车队,在高考期间免费接送考生等行为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民生服务成色足。改建海湖新区至鲁沙尔镇三级公路19.8公里,四级公路2.34公里;铺设燃气管网237公里,完成“煤改气”96蒸吨;“三李公路”沿线及各村绿化栽种树苗2万余株,山坡绿化完成2841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8平方公里,6千亩高标准农田正建设中;投资1213万元培训城乡劳动力64期3019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40人。为768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发放贷款3529万元,为3家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发放贷款共计1000万元。这些民生项目,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人民网:下一阶段,湟中区将如何统筹好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郭健:下一阶段,湟中区委区政府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精心谋划储备项目,精准对接引进项目,精细服务实施项目。与此同时,围绕公共服务、环境改善、卫生健康、乡村振兴、养老扶幼、帮扶解困等方面办好8大类41项民生实事项目。基层党组织以“为民办事在一线、化解民忧零距离”党支部承诺践诺活动为载体,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梳理制定办实事清单,对标推进,压茬落实。广大党员干部以“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请放心”岗位建功立业活动为载体,强化服务意识,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担当。在此基础上,湟中区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新型城镇化主战场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城市副中心、河湟文化西宁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努力把湟中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区、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三乡工程”引领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国家级旅游示范区、创新社区治理试验区,聚力把湟中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

人民网: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湟中区将如何利用好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办理好群众留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郭健: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网络理政也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必然之举。湟中区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广开言路,创新网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方式,发挥书记信箱、区长信箱等网上渠道的最大效益,充分激发人民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持续加强政府门户网站规范化运营,认真及时做好网上留言的办理工作,加强跟踪问效,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有效落实,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网络理政机制,将网络作为了解民情、汇集民智、服务决策的重要途径,鼓励引导广大群众为湟中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造福群众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责编:刘沛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