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森林草原濕地資源保護成效卓著

3月29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根據林草行業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森林覆蓋率達到7.5%,較十年前增長2.27%。森林蓄積量增加到4993萬立方米,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量達到115.43立方米,居全國前列,天然林資源實現面積和蓄積雙增長。
近年來,青海省林草局加強與省公安部門的協作,加大林草濕資源犯罪行為的查處力度,強化行刑銜接協同保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通報涉林涉草刑事案件報送協辦情況,強化案件移送,密切案件偵辦,形成了良好的工作銜接機制,為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總工程師田劍介紹,通過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我省林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林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增強,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這幾年通過持續不斷努力,目前,青海109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為7類87處,總面積達到27.29萬平方公裡,佔青海省國土面積的39.18%,遠高於全國18%的比例。國家公園佔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的75.66%,自然保護區佔18.24%,其他各類自然公園佔6.1%,生態保護紅線佔全省國土面積比例為42.56%,全省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完整性、原真性、系統性保護。
建立國際重要濕地4處、濕地類型國家公園2處,國家濕地公園19處,省級重要濕地32處,全省濕地保護率64.32%,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2.3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9%,比2012年提高了4.32個百分點,草原鮮草產量連續多年穩定保持在9000萬噸以上,趨於好轉草原面積達到87%﹔荒漠生態治理成效顯著,連續三個監測期(即15年)結果顯示,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現“雙縮減”態勢﹔85%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玉樹: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野生動物頻頻“出圈”
- 雪豹、金錢豹等旗艦物種在玉樹同框出現﹔野生歐亞水獺在玉樹市扎曲河畔“嬉戲打鬧”……近年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頻頻因為或萌態十足或野性滿滿的野生動物“出圈”,這恰好是生態環境向好的見証。 玉樹是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的發源地及水源涵養區,“三江源水源地”入列“中國好水”。…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