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好生態幸福長

鏟牛糞、喂草料……12月3日一早,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扎河鄉治賽村的牧民索南朋措,在村集體合作社的牛圈裡忙得腳不沾地。他說:“這兩年環境越來越好,草長得好牛也就壯,今天出欄的牛應該可以賣個好價錢。”
遠處的磚瓦房內,索南朋措的妻子尕沙求忠在制作酥油。她說:“牛奶好,做出的酥油也好,過兩天我拿到縣上去賣點錢,給家裡人買幾件新衣服。”
在牛圈裡忙活完,索南朋措帶上袖標,拿好望遠鏡等裝備,騎上摩托車去上班了。“我是一名生態管護員,每隔幾天都會進山巡護一次,一個月有1800元的工資,合作社年底有分紅,放牧也有補貼,生活很幸福啊!”
在扎河鄉像索南朋措這樣吃上“生態飯”的家庭很多。
“我們扎河鄉地處三江源腹地,平均海拔4700米,自然條件惡劣,過去主要經濟來源就是賣牛羊,由於過度放牧導致牧場沙化日益嚴重,生活質量開始走下坡路。”扎河鄉黨委書記索南旦正說。
2016年,扎河鄉借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契機,選聘了2008名草原生態管護員,精准解決了偏遠山區困難群眾就業增收的問題。在這一基礎上,該鄉以“建強網格陣地、推進網格治理”為手段,組建了110個管護網格管理小組,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將村級黨組織建設和草原生態管護有效聯動,推動“黨建+環保”工作全覆蓋,運用網格化管護格局,細化管護任務,由各小組成員選舉推薦的組長負責組織開展定期巡護、督導檢查工作,並將巡護情況上報鄉保護站。
馬賽村黨支部書記哇西洛尼說:“我們把全村28個網格化管理小組和512名草原生態管護員調動起來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各類破壞草原環境的行為得到遏止,草原火災險情大幅下降,確保了全鄉45.13萬公頃的天然草場得到有效管理。
同時,扎河鄉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加大生態系統修復力度,大力實施退牧還草等生態治理項目,推動傳統畜牧業向生態畜牧產業轉變,形成了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良性循環。
索南旦正說:“我們鄉在下轄四村均成立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採取草場輪牧、季節性休牧的模式,讓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復,草量明顯增加,牧民紛紛通過草場承包、股份合作、提供勞務等方式與合作社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產業發展的動力進一步強化。”
“要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扎河鄉干部群眾從自然資源的利用者轉變為保護者,通過有效管護守住了草原生態,為產業永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也過上了生態美好、富裕幸福的日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搶時間走出去!西寧市湟中區赴杭州招商考察
- 人民網杭州12月15日電 (顧斐菲)年末歲尾,正值沖刺全年最好成績、積蓄動能謀劃來年開局的關鍵階段。為搶抓經濟復蘇窗口期,12月15日,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黨政代表團赴杭州市與曙光集團、綠城管理集團兩家企業面對面深入洽談,全力推動魯沙爾城市更新項目達成更多實質性成果。…
- 青海3個案列入選“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推薦名單
- 人民網西寧12月13日電 (顧斐菲)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示“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推薦名單,全國66個案列上榜,青海3個案列入選。 60 青海 土族盤繡:家門口就業幸福足 青海素隆姑非遺工坊 61 青海 土族盤繡:繡娘“繡”出美好人生 互助金盤繡非遺工坊 62 青海 河湟刺繡:讓傳統技藝綻放迷人光彩 青海馬蓮花刺繡非遺工坊 具體公示內容如下: 關於“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推薦名單的公示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關於推薦非遺工坊典型案例的通知》,經各省推薦和專家評議,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推薦和評審工作於日前結束。…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