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高原譜芳華
——記黨的二十大代表、 同德縣尕巴鬆多鎮貢麻寄宿制小學教師劉秀青
認真指導學生的劉秀青。本人供圖
今年52歲的劉秀青教書育人28年。28個寒來暑往,28載風霜磨礪,劉秀青收獲了歲月,收獲了滄桑,更收獲了藏鄉牧民與學生無限的尊敬和愛戴。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劉秀青自踏入教育這個崗位以來,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工作,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學生教好。“以師德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當一名好老師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以一名黨員的標准來嚴格要求自己。”28年如一日,劉秀青在三尺講台上書寫著人生的春華秋實。
1994年7月,劉秀青從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師范學校畢業后,來到了同德縣秀麻鄉斗后索寄宿制小學,從此,她懷揣著滿腔熱忱,一頭扎進了草原深處,也成為了學校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老師。劉秀青說:“現在回想起來,第一次去學校報到上班的情景,是我職業生涯闖關的開始。”
劉秀青有想到過學校條件艱苦,但是當她真正看到學校時,還是被眼前的情景震驚了。碩大的院子裡學習生活著8名老師,80余名學生當中僅有5名女孩。看著一張張質朴的面龐,再看四周都圍著土坯牆,瓦房的教室安著又破又小的窗戶,晚上孩子們住的宿舍睜眼就能看到天花板縫隙中透露的星光。
劉秀青暗下決心,一定要為這裡的孩子做點什麼。
可是,語言不通成為了劉秀青這個蒙古族女子最大的障礙,學生都是藏族孩子,劉秀青又不會藏語。為了能和孩子們溝通,能讓他們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她狠下功夫向學生、牧民、學校的老師學習藏語。勤奮、好學又能吃苦的劉秀青兩年多后便能說一口流利的藏語。
劉秀青作為學校唯一的女教師,主動承擔起了學校保育員的工作。平時劉秀青主動清洗孩子們的被褥,學生衣服破了,她一針一線地縫,學生的頭發長長了,她就給孩子們洗頭發剪頭發。
秀麻鄉斗后索寄宿制小學是同德縣海拔最高、離縣城最遠的一所小學,地處偏遠、山大溝深、交通十分不便,很少有車會去到那裡。從縣城到學校105公裡的路程,劉秀青一走就是24年。從1994年到1998年,劉秀青都是坐著拉滿羊毛的大卡車、拖拉機往返於學校和家中。直到1999年她買了自己的第一輛摩托車,從此結束了搭“順風車”的日子。
在這偏遠的學校,劉秀青最擔心學生生病,有一次,一名學生突發疾病,腹痛難忍,劉秀青發現后背起孩子就往鄉衛生院跑。那天下著大雨,等跑到衛生院時,她也被雨淋透了。鄉村醫生給學生吃了點藥,打了一針,學生沒有大礙,而這時的劉秀青卻臉色煞白,她生病了。生病的劉秀青隻好躺在床上休息,學生們知道老師病了,都跑來看她。那一刻劉秀青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秀麻鄉斗后索寄宿制小學24年的教學中,學校在校生數量由當初的80余名增加到700余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大幅度提高了,她教學的學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學校成為了全縣入學率、鞏固率最高,規模最大的學校。劉秀青堅守崗位,銘記黨的教育事業,時刻以一名黨員的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劉秀青說,“教師的工作是為孩子的一生打基礎,一直為孩子們服務,也是我的榮幸。”以前聽不懂藏語的她,現在已能講一口流利的藏語,在這裡她不僅是老師,更被秀麻鄉斗后索寄宿制小學的學生及當地的群眾親切地稱為“媽媽老師”“媽媽小劉”。
2018年9月,劉秀青調入同德縣尕巴鬆多鎮貢麻寄宿制小學任教。劉秀青還記得那天,汽車已經開出了秀麻鄉村一段路程,在前面的公路上,劉秀青發現,路兩旁有許多來送別她的學生和家長,孩子們穿著最好的藏服,以這種特有的方式來為劉秀青送行道別。
“身兼數職”的劉秀青在任教的28年裡,除了母親病重的時候請過10多天的假外,其他時間全部在崗。劉秀青無法時時刻刻照顧到遠方的家和母親,卻為學生帶來了溫暖、帶來了母親般的呵護。
28年來,劉秀青扎根高原,用心用情教書育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所有學生聽得懂,為了記得更牢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每次都是用漢語教一遍,再用藏語教一遍。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劉秀青堅守高原,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用行動實踐著“做一名執著於教育事業的教師”的人生信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