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新時代新征程上繪就溫暖新青海

董 慧
2022年09月05日08:47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社會保障托起百姓幸福。青海日報記者 李娜 攝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

  一直以來,青海始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以群眾滿意為最大追求,書寫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精彩答卷。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群眾有期盼,我們有回應——一件件民生實事相繼落地,不斷加快建設人民幸福的現代化新青海,體現的是發展的溫度,一張張百姓的笑臉,洋溢的是滿滿的獲得感。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牢牢守住民生底線

  站在時間的坐標軸上回望過去,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青海把一件件實事,辦進了萬千百姓的生產生活中,也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十年來,青海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緊扣發展階段和現實條件,兼顧民之所需和政之所能,精准推進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作,公共服務供給全面加強。青海省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高於同期經濟增速。全面完成4.8萬戶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緊盯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服務供給、服務享有等關鍵環節,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累計實施社會事業項目4591個。

  今年,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發布進一步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實施意見,旨在進一步健全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福利保障制度,鞏固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解決殘疾人特殊生活困難和長期照護困難。

  在中國殘聯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導下,青海省多方籌措資金1809萬元,為3000戶有需求的殘疾人家庭提供無障礙改造服務,全省殘疾人居所無障礙環境不斷優化,殘疾人居家自主生活能力不斷提升,殘疾人家庭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牢固確立“兜底線、固基礎、強基本”總體思路,統籌推進各項民政事業發展。累計投入民政事業經費527.6億元,投資58.85億元,實施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3759個,集中辦成一批得民心、順民意的大事實事,推動解決一批社會關注、群眾急需的民生問題。連年提高救助保障標准,臨時救助擴大到全體城鄉居民,救助上限提高到年城市低保標准1.5倍。連續三年提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准,在全國率先將重病、重殘、困難家庭等困境兒童納入生活補貼范圍,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13800萬元,民政服務保障能力全面增強。

  改革成果惠及群眾

  幸福安全感滿滿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人心。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省委省政府一直以來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就業一頭連著發展大局,一頭連著百姓福祉。青海省始終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著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推動形成政府激勵、社會支持、勞動者勇於就業創業的新機制,全力穩就業保就業,全省就業實現“質量、數量”雙提升。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城鎮累計新增就業61.74萬人,年均超過6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34.4萬人次,年均超過110萬人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面對經濟下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們沉著應對、攻堅克難,穩住就業“基本盤”,發揮了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的“壓艙石”作用。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全省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32萬人、55萬人、96萬人,比十年前分別增長了65%、47.5%、95%,基本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人人享有社保的目標。

  青海省“拉面匠”在北京、廣州等270多個城市和馬來西亞、加拿大等10余個國家開辦拉面店3.3萬家,帶動近20萬人就業,年經營收入達200億元。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拉面,載著濃濃鄉愁、伴著青海故事、帶著高原魅力,闖出青海、遍布全國、走向世界,從“小打小鬧”的街頭小攤榮登地理標志的“大雅之堂”,成為名副其實的“就業面”“致富面”“幸福面”,向世人展現了高原兒女的勤勞朴實和自強不息、敢闖敢干的精氣神。

  與此同時,青海省醫療保障事業也在改革中不斷探索前行,以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為基礎,建立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實現職工醫保市(州)級統籌、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整合歸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省級統籌、醫保信息平台在全國首家實現全省范圍、全業務功能落地應用,全省人民健康需求有了更加堅實的保障。

  民生保障正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把民生紅利落到實處。

  持續做好民生實事

  托起穩穩的幸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讓發展更有溫度、民生更有質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教育強省的重中之重研究部署、深化落實,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持續向好,高中教育逐步普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建成,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提升,一串串喜人的教育碩果使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

  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大力推進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小學校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青海省深入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質量提升行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攻堅計劃,基礎教育普惠水平大幅提升,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2.32%,義務教育鞏固率97.0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2.71%。深入推進部省合建青海大學,加快本科高校學位點建設,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升。相繼編制職業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規劃等,制定《青海省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若干措施》等文件,首批與教育部簽訂《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備忘錄》。全省教育事業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為新青海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一所所嶄新校園拔地而起,一所所品牌學校提質升級,老百姓家門口有了越來越多設施完善、師資力量強的好學校。

  公路交通是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十年來,青海省研究制定交通運輸發展重大規劃、專項規劃,成功申報3項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多維度搭建起了青海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四梁八柱”,全省“東部成網、西部便捷、青南通暢、省際聯通”的交通路網布局全面建成。創新發展實現了重大轉變,“綠色”成為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交通體制機制日趨科學完善,積極打造“平安百年工程”,交通安全生產能力日益提升。

  改善民生永不止步。隨著時代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斷向縱深拓展,更好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就要始終把促發展、保民生置於突出位置,今天廣大人民群眾從“吃飽穿暖”到高品質生活的追求,無一不體現著青海在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標,不斷在完善機制、創新方式、優化服務中深入推進各項民生工作革弊鼎新、攻堅克難,從“高度、溫度、深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努力讓百姓的生活更加殷實、精神更加富足、笑容更加燦爛!

(責編:楊玥、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