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

《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

2021年06月16日09: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全文如下。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全國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規劃(2016—2020年)順利實施完成,取得重要成果。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學習宣傳深入開展,“誰執法誰普法”等普法責任制廣泛實行,法治文化蓬勃發展,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

  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入新發展階段,迫切要求進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好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制定本規劃。

  一、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民普法工作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必須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普法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全面發展。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緊緊圍繞服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准則為目標,以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為重點,以提高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工作著力點,完善和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等普法責任制,促進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公民法治素養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升,全民普法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公民對法律法規的知曉度、法治精神的認同度、法治實踐的參與度顯著提高,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入推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顯著改善。全民普法制度完備、實施精准、評價科學、責任落實的工作體系基本形成。

  (三)工作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民普法全過程各方面,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導向,做到普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促進人民高品質生活,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的社會基礎。

  ——堅持服務大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普法,促進依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與法治實踐深度融合。堅持全民普法與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一體推進,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普法融入法治實踐、融入基層治理、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

  二、明確普法重點內容

  (一)突出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列入黨校(行政學院)和干部學院重點課程,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學習、模范踐行。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做好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通過多種形式,運用各類媒體和平台,發揮好各類基層普法陣地作用,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二)突出宣傳憲法

  在全社會深入持久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闡釋好“中國之治”的制度基礎,闡釋好新時代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內涵和意義,闡釋好憲法精神。加強國旗法、國歌法等憲法相關法的學習宣傳,強化國家認同。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加強憲法實施案例宣傳。結合“12·4”國家憲法日,開展“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加強憲法理論研究,推動憲法類教材和圖書的編寫、修訂、出版。在新市民儀式、青少年成人儀式、學生畢業儀式等活動中設置禮敬憲法環節,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在“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基礎上建設國家憲法宣傳教育館。

  (三)突出宣傳民法典

  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闡釋好民法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質,闡釋好民法典關於民事活動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闡釋好民法典關於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闡釋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推動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帶頭學習宣傳民法典,推動領導干部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組織開展民法典主題宣傳,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四)深入宣傳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繼續把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為基本任務,大力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強化“十四五”期間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適應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大力宣傳有關平等保護、公平競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防范風險的法律法規,推動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適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法律法規,促進科技強國建設。適應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需要,大力宣傳我國涉外法律法規,促進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組織開展專項法治宣傳教育,加強區域性普法與依法治理合作。

  (五)深入宣傳與社會治理現代化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適應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需要,大力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國防法、反恐怖主義法、生物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組織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傳活動,推動全社會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適應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需要,繼續加強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宣傳教育,促進依法懲治和預防犯罪。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食品藥品安全、掃黑除惡、毒品預防、社區管理服務、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防治家庭暴力、個人信息保護等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經常性法治宣傳教育,依法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寧。

  (六)深入宣傳黨內法規

  以黨章、准則、條例等為重點,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注重黨內法規宣傳同國家法律宣傳的銜接協調。突出學習宣傳黨章,教育廣大黨員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尊崇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把學習掌握黨內法規作為合格黨員的基本要求,列入黨組織“三會一課”內容,在考核黨員、干部時注意了解相關情況,促進黨內法規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

  三、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

  (一)加強教育引導

  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社會教育體系。

  加強國家工作人員法治教育。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引導國家工作人員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重點抓好“關鍵少數”,提高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能力。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分級分類明確領導干部履職應當學習掌握的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完善配套制度,促使知行合一。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內容,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領導干部自覺行為和必備素質。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教育引導青少年從小養成尊法守法習慣。充實完善法治教育教材相關內容,增加法治知識在中考、高考中的內容佔比。推進教師網絡法治教育培訓,5年內對所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進行1次輪訓。探索設立“法學+教育學”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等項目,加強法治教育師資培養。持續舉辦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國家憲法日“憲法晨讀”、全國青少年網上學法用法等活動。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推廣法治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學習宣傳。進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機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分層分類開展法治教育。加強基層組織負責人學法用法工作,開展村(社區)“兩委”干部法治培訓,提高基層干部依法辦事意識和依法治理能力。加強基層行政執法人員法治培訓,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和從業人員法治教育,促進依法誠信經營管理。加強對媒體從業人員法治教育,將法治素養作為從業資格考評的重要內容,提高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讀社會問題、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根據婦女、殘疾人、老年人、農民工等群體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其依法維護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二)推動實踐養成

  把提升公民法治素養與推進依法治理等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把公民法治素養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融入文明創建、法治示范創建和平安建設活動。從遵守交通規則、培養垃圾分類習慣、制止餐飲浪費等日常生活行為抓起,提高規則意識,讓人民群眾在實踐中養成守法習慣。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正義可期待、權利有保障、義務須履行,引導全社會樹立權利與義務、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相統一的觀念,糾正法不責眾、濫用權利、講“蠻”不講法、遇事找關系等思想和行為。

  (三)完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對守法行為的正向激勵和對違法行為的懲戒制度,把公民法治素養與誠信建設相銜接,健全信用獎懲和信用修復機制。大力宣傳崇法向善、堅守法治的模范人物,選樹群眾身邊先進典型。完善激勵制約機制,形成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正向效應,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風尚。

  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分步驟、有重點地持續推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推進全民守法。

  四、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一)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擴大法治文化陣地覆蓋面,提高使用率。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在公共設施建設和公共空間利用時體現法治元素,推動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把法治元素融入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形成一批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區域性法治文化集群。利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場所,因地制宜建設法治文化陣地。加強邊疆地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支持邊疆法治文化長廊建設和普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著力提升市縣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質量,推動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基本實現每個村(社區)至少有一個法治文化陣地。法治文化陣地內容上要准確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功能上要便於群眾學習理解法律、便於開展法治實踐活動。加強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的命名、管理,發揮其在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法治文藝

  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組織創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創建一批法治文化傳播品牌欄目、節目和工作室。繼續組織開展全國法治動漫微視頻征集展播活動,擴大影響力。建設網上法治文化產品資料庫。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組織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藝團體開展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傳承中華法系的優秀思想和理念,挖掘民為邦本、禮法並用、以和為貴、明德慎罰、執法如山等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精華,根據時代精神加以轉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加強對我國法律文化歷史遺跡和文物的保護,宣傳代表性人物的事跡和精神。弘揚善良風俗、家規家訓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法治內涵,把不違反法律、不違背公序良俗作為家風家教的重要內容,讓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家庭中生根。

  (四)加強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宣傳、傳承

  注重發掘、總結黨在革命時期領導人民進行法治建設的光榮歷史和成功實踐,大力弘揚紅色法治文化。探索建立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明確保護責任,修繕相關設施,完善展陳內容。組織開展紅色法治文化研究闡發、展示利用、宣傳普及、傳播交流等活動。建設一批以紅色法治文化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講好紅色法治故事,傳承紅色法治基因,教育引導全社會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覺。

  (五)加強法治文化國際傳播和國際交流

  以講好中國法治故事為著力點,突出對外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優越性、新時代法治建設實踐成果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講好中國遵循國際法故事,對外宣示我國積極維護國際法治、捍衛國際公平與正義的立場主張。注重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法治作用。編寫涉外案例資料,對我境外企業、機構和人員加強當地法律宣傳。建立涉外工作法務制度,加強對我國法域外適用研究,推動海外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舉辦法治國際論壇,宣介好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展與世界各國法治文化對話。堅持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加強法治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積極對來華、在華外國人開展法治宣傳,引導其遵守我國法律,保障其合法權益。

  五、推進普法與依法治理有機融合

  (一)加強基層依法治理

  深化法治鄉村(社區)建設。加大鄉村(社區)普法力度,實施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完善和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開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題實踐活動,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建設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模范守法家庭,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加強鄉村(社區)依法治理,探索實行積分制,因地制宜推廣村民評理說事點、社區“法律之家”等做法,打造基層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效陣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加強動態管理,提高創建質量,促進鄉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各項措施在城鄉基層落地生根。

  深化依法治校。深化“法律進學校”,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體系,加強學校法治文化建設,切實提升依法辦學、依法執教的意識和能力。落實“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防范校園欺凌、性侵害等方面法治教育,深化學校及周邊環境依法治理。

  深化依法治企。深化“法律進企業”,落實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加強企業法治文化建設,提高經營管理人員依法經營、依法管理能力。推動企業合規建設,防范法律風險,提升企業管理法治化水平。

  (二)深化行業依法治理

  引導和支持各行業依法制定規約、章程,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實現行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依法維護成員合法權益。推進業務標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規審查到位、防范化解風險及時、法律監督有效的法治化行業治理。

  深化“法律進網絡”,加強對網絡企業管理和從業人員法治教育,推動網絡企業自覺履行責任,做到依法依規經營。完善網絡管理制度規范,培育符合互聯網發展規律、體現公序良俗的網絡倫理、網絡規則。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提高網民法治意識,引導廣大網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三)開展專項依法治理

  加強社會應急狀態下專項依法治理,開展公共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救災、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傳教育,促進全社會在應急狀態下依法行動、依法辦事,依法維護社會秩序。

  堅持依法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有機結合,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加強對縣(市、區、旗)、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區域治理中法治狀況的研究評估工作,大力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著力提高普法針對性實效性

  (一)在立法、執法、司法過程中開展實時普法

  把普法融入立法過程。在法律法規制定、修改過程中,通過公開征求意見、聽証會、論証會、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形式擴大社會參與。通過立法機關新聞發言人等機制解讀法律問題,回應社會關切。在司法解釋制定過程中,加強相關普法工作。法律法規正式公布時,一般應當同步進行解讀。

  把普法融入執法、司法過程。制定執法、司法辦案中開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加強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相關法律規范的普法宣傳,把向行政相對人、案件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法融入執法、司法辦案程序中,實現執法辦案的全員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中,加強普法宣傳。在行政復議工作中,利用受理、審理、決定等各環節實時普法,引導教育申請人依法維權、表達訴求。充分運用公開開庭、巡回審判、庭審現場直播、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等生動直觀的形式宣講法律,釋法說理。

  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務過程。法律服務工作者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調處矛盾糾紛、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處理時,加強釋法析理,引導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依法辦事。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在人民群眾需要法律的時候,能夠及時得到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法律的溫暖和力量。

  加大以案普法力度。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和典型案例發布制度,健全以案普法長效機制,使廣大法治工作者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普法者。培育以案普法品牌,針對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遇到的具體法律問題及時開展普法。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件向公眾進行法律解讀,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決的過程成為全民普法的公開課。

  (二)充分運用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

  壯大社會普法力量。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普法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等參與普法的途徑,發展和規范公益性普法組織。加強普法講師團建設,充分發揮法律實務工作者、法學教師的作用。加強普法志願隊伍建設,組織、支持退休法官檢察官、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開展普法志願服務。

  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加強對社會力量開展普法的管理服務、組織引導和政策、資金、項目扶持,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相結合的社會普法機制。健全嘉許制度,推動普法志願服務常態化、制度化。

  (三)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精准普法

  創新普法內容。適應人民群眾對法治的需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提高普法質量,形成法治需求與普法供給之間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注重運用新技術分析各類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產品供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鼓勵公眾創作個性化普法產品,加強對優秀自媒體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導。加大音視頻普法內容供給,注重短視頻在普法中的運用。

  拓展普法網絡平台。以互聯網思維和全媒體視角深耕智慧普法。強化全國智慧普法平台功能,推動與中國庭審公開網、中國裁判文書網等網絡平台的信息共享。建立全國新媒體普法集群和矩陣,發揮“學習強國”等平台優勢,形成多級互動傳播。建設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司法解釋和黨內法規信息平台,及時更新數據,免費向公眾開放。

  創新普法方法手段。堅持效果導向,在充分利用傳統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礎上,促進單向式傳播向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傳播轉變,增強受眾參與感、體驗感、獲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氣,更為群眾喜聞樂見。建設融“報、網、端、微、屏”於一體的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使互聯網變成普法創新發展的最大增量。

  七、加強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更加注重系統觀念、法治思維,把推進全民普法和守法擺上重要工作日程,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科學制定本地區本系統五年規劃,認真組織實施。把普法工作納入本地區本系統法治建設總體部署,納入綜合績效考核、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考核評價內容,定期聽取匯報,研究解決普法工作中的難題。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嚴格按照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要求,認真履行普法領導責任,建立健全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制度。

  (二)加強制度建設

  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人大監督、政協支持、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法治宣傳教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全面依法治國(省、市、縣)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和各級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級普法辦事機構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推動、督促指導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推動制定法治宣傳教育法,推動及時制定、修改地方法治宣傳教育條例,為全民普法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支撐。

  (三)全面落實普法責任制

  強化“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完善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制度,細化普法內容、措施標准和責任。全面推行“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單位年度履職報告評議制度,提高評議質量。進一步發揮落實普法責任制聯席會議的作用。逐步形成清單管理、跟蹤提示、督促指導、評估反饋的管理模式,壓實各責任單位普法責任。推行“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促進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加強本系統本行業本單位人員學法用法,加大對管理服務對象普法力度,落實普法責任。

  落實媒體公益普法責任。廣播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大眾傳媒承擔公益普法責任,積極利用國家憲法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知識產權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在重要版面、重要頻道、重要時段設置普法專欄專題,針對社會熱點和典型案事件及時開展權威准確的法律解讀。把法治類公益廣告納入媒體公益廣告內容,促進媒體公益普法常態化、制度化。

  (四)強化基層基礎工作

  推進重心下移。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為基層開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創造更好條件。加強基層建設,激發基層活力,強化政策、制度、機制保障,從人員配備數量、待遇、經費、裝備等方面,切實向普法基層一線傾斜,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

  加強能力建設。強化對各級普法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5年內省級普法主管部門對縣級以上普法辦人員輪訓1次。加大對基層司法所開展普法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將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的人員充實到普法工作一線。

  加強理論研究。加強法治傳播規律和全民守法規律的基礎理論研究,加強新時代全民普法工作的應用性、對策性研究。完善法治宣傳教育專家咨詢制度。加強法治傳播、法治文化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落實經費保障。強化各級財政對規劃實施的保障作用,把普法工作經費列入本級預算。按規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普法經費的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支持普法工作,加強規范和管理。

  (五)加強評估檢查

  健全普法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對普法工作開展情況、工作成效以及公民法治素養提升效果開展綜合評估,從實際出發設定評估參數,健全評估指標體系,提升評估的科學性和准確性。

  開展中期評估和總結驗收。加強規劃實施中的動態監測,開展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重在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並對工作突出的進行通報表揚。開展終期總結驗收,加強評估結果運用。按規定表彰和獎勵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和依法治理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加強日常指導和監督。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鼓勵地方和基層聚焦問題開展差異化探索,及時發現、總結、推廣經驗,推動全民普法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理論創新。注重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普法工作有聲有色、有力有效開展。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落實普法責任制不到位的,普法主管部門應當發出普法提示函或建議書,必要時進行約談,提出整改要求﹔對造成嚴重后果的,進行通報批評,依規依法處理。支持各級人大加強對全民普法工作的監督和專項檢查。

  軍隊的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參照本規劃進行安排部署。

(責編:楊啟紅、劉沛然)

推薦閱讀